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漂泊的

漂泊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1 13:55:26
漂泊的
时间:2015-08-21 13:55:26     小编:

赵无极,这位常年旅居海外的油画大师,貌似在中国名声不彰。然而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赵无极的作品却往往动辄以数千万的价格成交,他也是当今全球身价最高的华人艺术家。

赵无极求学时沿承师长林风眠早期西方探寻现代美术艺术的道路,于20世纪40年代远赴欧美,然而相比老师回国后,与祖国一起历尽种种劫难,赵无极这代要幸运许多。他是1948年出国留学的,之后学业尚未完成,但祖国已经发生了大变动,于是滞留于海外,漂泊之余却也免了种种无谓的风浪。

也许,老去的赵无极在回忆中,也会悔恨于当年未能承欢长辈膝下,或是父母受到牵连后逝去他却无能为力。"我的父亲于一九六八年去世,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时期。"画家很多次想揭露中国变化过程中的不公,旋即又放弃,"因为无论如何,毛泽东使中国人找回了在经济灾难和外国侵略中所失去的尊严",因为"这也曾是父亲的立场,我要忠实于他,尽管这是有代价的"。

赵无极的绘画传承渊源

1935年,15岁的赵无极报考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彼时的国立艺专,校长是林风眠,教师有潘天寿、吴大羽、常书鸿等名家大师。林风眠一直在国立艺专(现在的中国美院)推行西化艺术运动,以期改革中国艺术,其中就包括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毕业后,三人相继留学法国,在与西方美学的碰撞融合中,将中国艺术带入了一种新的可能,成为三位被历史记住的艺术家,并被冠以"法兰西三剑客"。

赵无极的艺术对早期国内艺术家的创作影响非常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那时的巴黎,是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一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想在那里靠艺术谋生?很难,很难!然而赵无极做到了,1964年定居巴黎16年的赵无极加入法国籍,不仅打破老师林风眠"在巴黎靠画画谋生几乎不可能"的说法,还在欧洲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在《绘画是我的生命》中,他写道:"如果说,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做些让自己发狂的事,那么绘画便是我的全部生命,也是我终生去追寻的惟一凭借......"

就是对绘画的执着,他到巴黎不久就获得成功,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赵无极从塞尚、毕加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抽象创作的阶段。同时,他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他将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油画色彩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相结合,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当时的赵无极与毕加索、张大千等名家都是挚友。让其惊喜的是,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毗邻毕加索的画室。当时已届八旬的毕加索一心沉醉于绘画,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他都热情地招呼,若赵无极不在,他也会问:"那个矮个子中国人来了吗?"

赵无极的执着---理想和对民族的爱

他在巴黎重新发现了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艺术创作:"他开始了激动人心的长期探索,并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

在西方人看来,赵无极的绘画迎合了他们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国,人们所赞赏的是他将"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于是赵无极的绘画便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的成功的视觉经验。"虽然我加入了法国籍,但我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中国人的。"赵无极曾表示,"我绘画的源泉来自中国。"

"法兰西三剑客"尽管艺术风格不同,但对于艺术爱得纯粹,这一点却是如出一辙。吴冠中说过:"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朱德群在2006年的一次访谈中说:"我每天都在画,一般工作四五个小时,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我的激情和灵感的来源就是不断地工作,不停地画。"赵无极在90多岁时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

东西方艺术传播的前行者--朱德群

朱德群出生于萧县白土镇(今属安徽宿州),1935年这位15岁的少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学习西洋油画。杭州艺专是当时中国最为前卫的学校,地道的"法国学派"。当其他的艺术学校还在教学院派以前的东西时,杭州艺专已开始给学生灌输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引领世界风骚的前卫画派了,这在当时的中国甚至整个东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时的校长由学贯中西的林风眠先生担任,教西画的有吴大羽、方干民等留法教授;教水墨画的有当时中国画坛的名家潘天寿、李苦禅等。当时曾留学巴黎的林风眠把他带进了雷诺瓦、毕加索、马蒂斯和塞尚的世界,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对于年轻的朱德群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发现。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当时包括杭州艺专在内的所有高校由沿海迁往内陆。在两年的西迁途中,朱德群与老师同学游历了风景秀丽的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和云南。这些旅程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老的文明,独特的风景和多元的民族。这些记忆,即使在他远离家乡后也从未忘记。战争结束后,朱德群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了四年。

2000年,朱德群专门为中国的艺术馆创作了一系列巨幅作品,如上海大剧院和国家级博物馆。对于朱德群画的东方写意精神的抽象风景,法国评论家郎贝发明了一个新词"超脱风景画";在朱德群的丰富奇妙人生经历中,他游览世界各国,与东西方艺术家共同探索艺术的至美,并融合东西学的精髓,最终形成他独有的艺术风格。朱德群不但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一个标记,而且为新兴的东西方文化联结做出了卓越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