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1 00:28:21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
时间:2023-08-11 00:28:21     小编:

摘 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的解放是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学理论家周作人发表重要宣言《人的文学》,并相继通过一系列作品阐明了“人的文学”观。他的这一观点在“五四”时期对唤起人的解放与觉醒、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详细探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探求其内在的核心精神与价值,寻求其对现代知识分子的启示。

关键词:“五四”时期 周作人 人的文学 启示

一、“人的文学”的提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先锋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向旧文学宣战,倡导新文学。新文学新在何处?胡适在文中阐述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理论时强调:“我们的中心理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1}至此,“活的文学”成为了新文学运动追求的重要形式,而“人的文学”成为了其探求的重要内容。

胡适所提出的“人的文学”观实质上是指在文学内容的革新上要关注真正的人,写“人的文学”。而他所推崇的周作人的那篇在当时关于改革文学内容最重要的宣言――《人的文学》,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而实际上,周作人在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和对人生的各种思考等关于“人的文学”的问题上,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周作人在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提出了他的“人的文学”观,随后又相继发表《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文章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另外,他还在描述日本新村所见的“人的生活”之时对其进行深化。这一系列的创作足以说明:周作人对于“人的文学”的思考绝不是一时兴起或终止于某一时刻的“思想启蒙”。他从概念的提出、修正到这条道路的实施,乃至最后态度的改变,一直都在为实现“人的生活”而启蒙,为“人的文学”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

二、周作人“人的文学”观

究竟什么是“人的文学”?周作人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即可见出他的见地、识力。“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非人的文学。”{2}周作人在他的《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了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的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3}

要理解“人的文学”,周作人认为还得在这几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是“人的文学”中对“人”的解释。他认为这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人具有和其他动物并无不同的生活本能,且应该得到满足。在这点上,他发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压抑人性本能的传统,他企图通过文学唤醒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国人。二是人应该有内面的生活,使灵魂达到高上平和的境地。由此衍生出来的人的理想生活必须是灵肉一致的生活,即在物质和道德上都能得到满足和发展的生活。关于“人”的概念的提出与思考,周作人打破了几千年以来封建社会的畸形观念,使人们开始革新已有的传统认识。

其次是人道主义的提出,这主要体现在改良人类关系的问题上。周作人所追求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理想生活。“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4}这一点他要表明的是人要在学会爱自己的基础上去爱别人。这种主张打破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等集体主义观念,使得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三则是“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人的文学”是写人的生活,而非人的文学写的则是非人的生活。周作人举例提到,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因为他们提倡的是一种非人的道德,表面上维持风教,实际上则是压抑人的生活本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大的“新”,在于推翻封建制度,将人从旧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促进人的觉醒。周作人在对“人”的思考、“人的文学”的创作中进行了最大胆的革新。

三、从“人的文学”到“人的生活”

周作人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人的文学”观,是通过他的创作实践来实现的。仔细分析周作人的文章,便能看出他对“人的文学”不竭的思索和追求,并希望通过“人的文学”,唤醒人们过上正当的生活,最终实现“人的生活”。而通过创作中对“人的文学”观的把握,我们能够窥见出其对“人的生活”的实现路径的思考。

四、周作人“人的文学”观的启示

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观在“五四”时期对人的发现和觉醒具有启蒙价值和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观点、思潮影响着众多知识分子和普通读者。今天,从现代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它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观不崇拜任何形式,打破了以往观念的束缚,创造出了真正的属于人的文学,这点无疑对于知识分子的思考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从小接受传统私塾的教育,但他却能在新文化运动早期,打破脑海中所受的传统教育的格局,真正做到关心妇女儿童、关心“人的生活”,并且在当时极早地提出了“人的文学”的口号,不为任何形式所迷倒,坚持在文学内容的改革上要写“人的文学”。现代知识分子于时代和社会来说,所承载的任务有所不同,但如能受着“人的文学”的影响,提出对现代社会有利的观点,也是一大贡献。

其次,从周作人追求“人的文学”这条道路来看,从口号的酝酿和提出、生活经历的印证、对观点的补充,再到对其产生质疑,我们能看出他前一时期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唤起社会的觉醒。从这点来看,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只要于社会是真正有益的,即使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为其所做的努力也都是值得的。

“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不仅为当时文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知识分子指明了道路,更为普通民众的觉醒做出了贡献,不管最终成功与否,其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在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今日,它仍然影响和启发着众多读者。

{5}{6}{8} 钟叔河编:《周作人文选》,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第80页,第145页。

{9}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