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戏鱼堂法帖》刻本考论

《戏鱼堂法帖》刻本考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2 00:43:32
《戏鱼堂法帖》刻本考论
时间:2023-07-12 00:43:32     小编:

摘 要:《戏鱼堂帖》是最早照摹《阁帖》的法帖。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三类传本,并讨论其相关情况,以期对《阁帖》传承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戏鱼堂法帖》 刻本 刘次庄

北宋兴文治,太宗命王著“合内府所藏共得墨迹五百一十余轴”① 以木刻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②之汇刻《淳化秘阁法帖》。成后,“诏镂板藏禁中,每大臣登二府,即赐焉。岁久不复赐。”③ 元四年,刘次庄得《淳化阁帖》于“前金部员外郎臣吕和卿,命工摹刻之”④,在江西新淦摹刻《戏鱼堂法帖》⑤。《江西通志》记载:

东山,在新淦县东二里有永寿寺,宋刘次庄卜筑寺前为堂,凿池名戏鱼,自号戏鱼翁。有《戏鱼堂法帖》。⑥

刘次庄,字忠叟(中叟),长沙人,仕至江西漕使。其“自幼喜书,尝寓于新淦,所居民屋墙壁窗户,题写殆遍”⑦。《戏鱼堂法帖》自然为照摹本,至于其取法范围,我们通过宋人无名氏题跋⑧、宋人王象之《舆地碑记・书目》之“其帖(《戏鱼堂法帖》)今与《潭帖》《武冈帖》并传。”⑨ “近年刘次庄于临江军又刻一本”可以得知,至元四年(1089)七月刘次庄摹刻法帖之时,已有《淳化阁帖》祖本和其翻刻本《潭帖》《绛帖》《魏王府本》四本法帖行世。这就是刘次庄刊刻《戏鱼堂法帖》的取法视界。

是帖刊刻之后,影响深远。明人王佐曾于正统二年(1437)在临江府学见过残存的《戏鱼堂法帖》刻石:“见数碑埋没路傍,意其为戏鱼堂碑也,俾训导同邑杜思昭起之,果《法帖》也。其余碑刻,度因红巾盗起,埋没学傍土中,惜无贤守令寻获。”⑩ 至清代,《江西省西江志》已记载 “淦城东北四百步山谷间为刘次庄戏鱼池,堤崩水涸,石刻不存”,仅留下“土人言其鱼善斗,绝异常鱼,春夏间尚有之”{11} 的美景给予我们遐想了。

法帖刊刻之后的刻本,可以分为原刻翻刻(照摹本)、翻刻本翻刻(增减本)等。《戏鱼堂法帖》的传本可分为照摹、增减和不详三类:

1.照摹本

南宋庆元年间,四川总领权安节以《戏鱼堂帖》并释文照摹刻石于益昌官舍,即《利州本》。曹士冕《法帖谱系》:“庆元中,四川总领权安节,以《戏鱼堂帖》并释文重刻石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12} 南宋中期,《利州本》刻石就已不存在,且传世本未见记载,故不知传世情形。

2.增减本

①王铎所见钱牧斋藏本,为南宋淳熙六年(1179)增减翻刻本:“虞山钱牧斋示予《戏鱼堂帖》一册,予惊异之。《戏鱼》淳熙六年(1179)冬勒石也。前乃献之《十三行》小楷,末载‘宝历元年正月起居郎柳公权记’,下即《罔极帖》,楷书拟锺太傅,余与《淳化》《大观》同。《寒凉》《南中》二帖,诸帖所不载也。盖《戏鱼》刻法细润,无奋末猛起之习。”{13}

南宋淳熙翻刻本与刘次庄所刻本相比,当是有所改观的翻刻本。此帖前面“献之《十三行》小楷”以及帖后“宝历元年正月起居郎柳公权记”、《罔极帖》,都应是后人翻刻过程中按己好增入的。

②张廷济所藏本{14};张廷济于清嘉庆年间得此本,其自叙:“嘉庆壬申五月廿八日,梦庐过净相寺携此见示,因记《宋拓王右军东方画像赞》,戏鱼堂刻。胡九渊藏本,胡归查查浦,查归马寒中,马归海盐涉园张氏,张归平湖钱梦庐上舍。嘉庆廿二年丁丑十二月四日归于余。”{15}

藏本跋文中可以看出,张氏所见本为带有《东方画像赞》的《戏鱼堂帖》残卷,陈云龙认为是本“宋拓无疑”:他说:“戏鱼堂本乃刘次庄《潭州帖》也(按应为《戏鱼堂法帖》)。松圆老人目为唐镌,殆欣赏太过耶。当是真宋拓无疑耳。”{16} 此后,该卷辗转到张彦生手中,有著录为证:“帖首有‘戏鱼堂法帖三’六字,正书,亦是宋拓。后有程梦阳、汪南沙……诸人题记,推重极至,然拓本逊此。”

据此跋有卷三,一本,今不知所在。所传记载《戏鱼堂帖》与《淳化阁帖》颇有增减,但《石刻铺叙》并未著名。{17} 张延济所藏本流传有序,但因资料不足,暂无法断定真伪以及优劣。不过,根据和陈云龙的评论,足见该拓本颇为精彩。

3.不详本

①杨士奇自述其见过明内府所藏《戏鱼堂法帖》;“内府所藏刻本有三十余家,今石刻存者甚少。余所见者汝州本、绍兴本、临江戏鱼堂(台)本、福州有郑清之家旧刻本、颍上唐临绢本、北京太学及蜀中有赵子昂临本,尝多得之。”{18}

②袁华所见《戏鱼堂法帖》残卷;明张丑《珊瑚网》载其跋文曰:“此乃刘次庄摹刻者,复以楷书释于后,与旧刻相伯仲,又在徽庙‘太清楼’之前。虽止存六卷,是犹麒麟一毛,虬龙片甲,亦不易得也。汝阳(四库本为‘易’)袁华题。”{19}

③姜宸英所见《戏鱼堂法帖》残卷;该卷无《东方画像赞》。其在张廷济藏本的跋文中提及:“前年北上携得戏鱼堂残本,玉峰司寇许公为余重装,不知今落何处,中亦无此帖(《东方画像赞》)。”{20}

④吴锡麒所见宋拓全本;称题首稍大,且无《东方画像赞》:“今年夏,余在广陵,有以《戏鱼堂》全帖求售者,精采焕发,绝无崩剥痕迹,确是宋拓之佳者。余友张古愚敦仁、尹墨卿秉绶皆极赏之,但中间实无《东方画像赞》,其题首‘戏鱼堂法帖’字亦稍大。”{21}

⑤清人谢延云所见淡墨本;“余顷在扬州得淡墨一本,首尾完好,精神焕发,所藏诸帖皆不能出其右。”{22}

《戏鱼堂法帖》翻刻的增减本与原帖的区别主要

在于是否有其他单帖增入,比如《东方画像赞》等。国家图书馆现藏有《戏鱼堂法帖》影印本两种{23},当前拍卖市场上该帖的拓本也相当多。虽然这些都不可能是原拓,但对于勾勒《戏鱼堂法帖》的流传始末来讲,意义非同寻常。

⑥上海崇源拍卖本;据此本跋文称,“贾持宋之《戏鱼堂》来,索价虽至昂,完非过甚之”。可知是帖为射利之徒把玩之物,其真实性有待深究。

⑦上海嘉泰拍卖本;该本传为宋拓,有解缙、詹景凤、倪瓒、王鉴及吴眉孙等人鉴藏印记。 ⑧北京保利拍卖本;保利拍卖图录称此卷为今

所见较早拓本,纸本十册,张祖翼题签,尾题“元四年四月,刘次庄摹于戏鱼堂上石”。所钤鉴藏印记可分三类:

(1)藏者身份:如“天官大夫”等。

(2)鉴藏印信:如“薛氏家藏、王澍”等。

(3)斋号及藏者闲章:如“小万卷楼、绮兰轩鉴藏金石、映雪斋、此身无计老渔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吉府图书”等。

现在可见的《戏鱼堂法帖》诸多传本,均无“增入释文”。所以,近人张彦生在《善本碑帖录》中感叹道:“此帖(《戏鱼堂法帖》)未传可信原刻石拓本,即零散册亦无传。”{24} 巧合的是,张氏明确指出“伪刻本首标题‘戏鱼堂法帖卷

一、

二、三’等字,尾刻 ‘元四年四月

刘次庄摹于戏鱼堂上石’”的状况却与现拍卖拓本情形完全吻合。关于三类翻刻本的真伪及流传相关问题,限于资料,姑且存疑

②⑧ 水赉佑:《淳化阁帖杂考》,《首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第114页。《阁帖》谓上石是沿用旧称,且黄庭坚、秦观、安思远本无名氏跋等文(后文提及)等,都能证明持木刻说的资料比石刻说时间早,可靠性也强。

③ 李昭:《乐静集》卷九,文津四库375册,第101页。

④ 刘次庄:《法帖释文》,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⑤ 《淳化阁帖》的历代翻刻谱系,见仲威、沈传凤:《淳化阁帖纵横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⑥ 《江西通志》卷九,文津阁四库164册,第134页。

⑦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4页。

⑨ 王象之:《舆地碑记书目》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

38页。

⑩ (明)王世贞:《古今法书苑》,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五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第699页。按王佐所见残存刻石,也未必是《戏鱼堂法帖》原刻。

{11} 《江西省西江志》

(二)第三十九卷。

{13} 此文载于《拟山园选集》(科学院藏顺治十年王刻本)

卷三八之题跋二。见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二,《王铎书论选注》,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

书》第11册,上海书画出版社,第714页。

{18} 杨士奇:《东里续集》,文津四库第413册,第748页。

{23} 金沛霖:《戏鱼堂法帖十卷》三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4} 启功:《中国法帖全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