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藏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

藏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16:47
藏中国书画收藏第一人
时间:2023-08-05 07:16:47     小编:

『虚斋』是庞莱臣的号,也是其收藏书画所在的斋名,主要分置在南浔、苏州、上海三地居所。『虚斋』收藏的历代名画不仅数量达几千件,且至精至美。唐、宋、元代的名迹约占其收藏总数的1/3,大多藏画流传有序,为历代鉴藏大家的庋藏旧珍。另还收有宫廷散佚藏画,如宋代宣和、政和遗珍,清代三希堂旧藏以及诸多《石渠宝笈》著录之物。至于明清诸家,更是不一而足,名家名作应有尽有。他以毕生精力收藏和保护了我国古代绘画的大量艺术珍品,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藏品来源

虚斋藏品来源首先是上海等地收藏家散出的旧藏,其中早期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狄平子。狄平子名葆贤,江苏溧阳人,是上海著名的报业人兼书法家,家富收藏,精于鉴别,著有《平等阁笔记》。狄平子曾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1900年回到上海,与庞莱臣交往密切。狄平子所藏的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镇、恽寿平外,还收藏了一些唐、宋、元三代的名迹,如尉迟乙僧的《天王像》、王齐翰的《挑耳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董源的《山水》、赵孟的《龙神礼佛图》《簪花仕女图》、柯九思的《竹谱》、黄公望的《秋山无尽图》等赫赫有名的杰作。狄平子晚年事业没落,靠卖旧藏度日,而此时庞莱臣正如日中天,便斥巨资将狄平子收藏的书画大量购进。

虚斋藏品的另一来源是民间故家的藏品。据《虚斋名画录》自序所言,每遇名迹,庞莱臣都不惜重金购求,将南北收藏家的藏品根据自己的鉴别、爱好,收归己有。如他所言的吴门汪氏、锡山秦氏、中州李氏、莱阳孙氏、川沙沈氏、利津李氏、归安吴氏、同里顾氏诸旧家的藏品,他几乎都有购藏。收藏范围也由宋、元、明、清而渐至五代、李唐,经历了由近及远的收藏过程,庋藏了一大批绘画名迹。在成书于1909年的《虚斋名画录》中,著录有他收藏的历代名画共538件(以家藏为限,不藏不录),入录历代名迹近600卷(幅),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搜罗之富、用力之勤。

“比年各直省故家名族因遭丧乱,避地来沪,往往出其藏……以余粗知画理兼嗜收藏,就舍求售者踵相接。余遂择其真而且精者,稍稍罗致,然披沙拣金,不过十之一二。因思古人所作,殚精竭思,原冀流传后世,历久勿佚……特令余裒集之以广流传耶。”

此书共收画迹92件,宋、元名迹32件,如李嵩的《西湖图卷》、郭熙的《秋山行旅图》、赵佶的《鸲鹆图》、郑思肖的《兰花卷》、赵孟坚的《水仙卷》以及王渊、赵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柯九思、方从义等人的作品30件。这批作品均见诸前人著录,为庞氏所收藏的赫赫名迹。

对于自己收藏的名画,庞莱臣也很满意:“余自问生平无得意事,无胜人处,唯名迹之获,经余见虽属云烟过眼,而嗜痂成癖,所得在是,所胜似亦在是。”

庞莱臣酷爱画作,对待书法则热情稍逊。近代著名词人、书法家朱孝臧在为其《续录》作序时也感叹:“君早编名书录,合成两美,毋俾临池家,独形觖望,不更美哉!”其实庞莱臣也收藏过沈周、文徵明、祝允明、金农、奚冈等人的大量书法名迹,只是未被著录在册。

掌眼团队

和吴湖帆、张大千以职业画家身份而兼收藏家不同,庞莱臣是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兼收藏家的。在当时的上海,有很多实业家都投入到收藏古代书画的活动中,成为上海收藏家中的主力。庞莱臣是他们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陆恢在《虚斋名画录》的题跋中说:“(庞莱臣)浸润涵濡久,遂具此正法眼藏。故书画之来,虽糅杂纷纭,真赝歧出,一见能决其是非。”可吴湖帆在《丑m日记》中说:“今与竹荪谈前年庞虚斋欲购王叔明《乐志图卷》,被顾西津阻罢。《乐志图卷》画甚板滞,非真迹也,但题者如王百b、程穆倩等皆真迹。虚斋但知题跋,不明画理,于此可见。”“访庞虚斋,获见南田绢本大册……又见石田《马嵬八景》大册,有姚云东题字,非真迹也。虚翁乐此数十年,于石田仍不能深刻,故旧作伪品往往欣受之。”

两种说法显然不同,那么庞莱臣的鉴定水准究竟如何呢?其实,虚斋收藏有此成就,并非庞莱臣一人之功。为了对数千件收藏书画进行甄选、整理和归类,庞莱臣先后聘请了陆恢、张砚孙、张唯庭、张大壮、吴琴木、邱林南、樊少云、樊伯炎等卓有成就的画家,组成以其为核心的团队。

这一团队的主要工作,一是为庞莱臣掌眼,提供鉴定意见,作为购买藏品与否的参考建议;二是帮助其整理和归类数量庞大的虚斋藏画,为其考据著录,辨识画面的文字与印章;三是提供对虚斋藏画进行修复、装裱的建议等综合性工作。因此,对庞莱臣鉴赏水准的评价,应该是对以他为核心的团队整体鉴赏水平的评价。从虚斋存世画作的品质来看,虚斋鉴赏水准绝对是一流的。

在陆恢等人的帮助下,庞莱臣为虚斋藏画编印过5种图书,刊录其藏画精品九百余幅,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庞莱臣有众多鉴赏印章,如“虚斋”、“虚斋鉴藏”、“虚斋珍赏”等,均由著名篆刻家赵叔孺、王大浴⒑、吴昌硕、汤临泽等所刻。而今,虚斋的收藏鉴章已成为识别书画真伪的标志之一。

交友雅事

庞莱臣的收藏眼光和他交往的朋友有关。由于家中富有书画收藏,朋友圈中又颇多画家,这些画家时常往来庞莱臣府展玩书画,以资借鉴,庞莱臣对此十分慷慨。当时他和多位上海书画家交往频密,郑孝胥、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都是他的座上客。 中年之后,他虽以实业为主,但依然笔耕不辍,常与吴湖帆、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等名家探讨,还与书画家陆恢、张大壮、吴琴木、樊少云等观摩品赏、相互切磋,兴致酣畅之时不时合作一幅书画―如和陆廉夫仿倪云林《山水》立轴,和张大壮作《南山松寿,瓜瓞绵绵》成扇,和吴琴木合作书画合璧的成扇等。

目前,有关庞莱臣当时究竟如何购藏及鉴赏文物,仍知之甚少。幸运的是,在吴湖帆遗留下来的《丑m日记》残稿及题跋资料中记述了不少与庞莱臣相关的内容,从中我们即可看到吴、庞之间交易、购藏书画的经过。

吴湖帆在当时的海上画坛享有“三吴一冯”的美誉,加之出身于江南望族,并精于考据、辞章、鉴藏之事,家中所藏宋、元、明、清书画多为巨制佳构,仰慕者无不视吴为画坛领袖。吴湖帆与庞莱臣如何相识失于记载,但肯定是因为书画鉴藏之事,两人才得以相识。《丑m日记》有多处文字提到吴湖帆访虚斋观摩书画的轶事。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正月十九日记:“访庞虚斋,观渔山古木竹石册,凡八帧,廉州仿古册十帧,为孝翁作,后有梅、烟客二题,笔甚懒,恐系当时代笔。又见程孟阳册八页,不甚佳。戴文进《春山图》、仇十州《竹梧高士》,俱精绝。文衡山、休承二幅,不真。访叶遐庵,观黄山谷书卷,有吴文定、李西涯两跋,隔水绫有王觉斯一跋,极佳,惜前半失去耳。”

庞莱臣与吴湖帆交往长达20多年,两人经常酬应书画,共同探讨鉴藏之事;而庞莱臣有时也会央求吴湖帆从其收藏中割让某些珍品,如元代郑思肖的《兰花图》。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和画家,南宋灭亡后,隐居在苏州承天寺,以画无根兰花暗喻亡国文士之痛而闻名画史。此幅《兰花图》(又名《国香图》)乃郑思肖两幅传世画作之一(另一卷《墨兰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画上有郑思肖自题四言诗一首:“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元、明两代苏州著名文人约有20位,先后为此画题写诗文或钤盖鉴印。明人都穆的《寓意编》、韩奕的《韩山人集》等书中也记有此画。而后,此画又为奸臣严嵩、严世蕃占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严家被皇帝下令抄查,记载抄家所得古代书画珍品的目录《天水冰山录》中,即记有此卷。负责查抄的文嘉写的《钤山堂书画记》和明人汪石可玉《珊瑚网・画录》中的《严氏画品手卷目》也都有著录。后来此卷又神秘失踪,入清亦未见皇宫《石渠宝笈》等著录。至光绪戊申(1907),由樊增祥从北京琉璃厂购得,张之洞、端方诸人有题记。

1931年4月13日,当此画从前藏家樊增祥手中释出时,吴湖帆即不惜倾囊以数千金相购。吴先生题曰:“所南翁画兰,千古绝调。此卷有宋遗民、元明贤题字,凡二十余家。七百年来,珍重备至,洵人间巨迹也。旧藏樊山方伯处,今归余所,固应与宋椠《梅花喜神谱》同珍之。”

《梅花喜神谱》乃宋人宋伯仁编绘,吴先生视作至宝,因名其斋为“梅景书屋”;得此画后,他又自称“宋梅郑兰之室”。他特制一匣,上题“宋郑所南国香图真迹神品,吴湖帆秘笈”;在卷首又题签:“宋遗民郑所南国香图卷真迹神品,吴湖帆宝藏”,可见珍爱之至。

松泉图

(元)吴镇

南京博物院藏

落花诗意图卷 (明)沈周 南京博物院藏

庞家花园:宜园、九曲桥湖心亭

仙源积翠图

(清)王鉴

南京博物院藏

仿梅道人山水图

131.7×48cm

(清)蔡嘉

上海博物馆藏

花卉山水册之二 (清)汤贻汾 上海博物馆藏

来禽栀子图 29.2×78.3cm (元)钱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东庄图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沈周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册虽无年款,但用笔圆润劲健,设色明丽清雅,采取由细变粗、由繁趋简的过渡画法,画中的一丘一壑、一水一池、一花一木、一屋一桥都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沈周创作中期的代表作。

《东庄图》每幅对页均有祝允明岳丈李应祯的篆书题图名,李应祯篆书可谓煊赫一时,后附董其昌的跋文,时人称为“三绝”。东庄乃沈周好友吴宽的宅邸,是当年吴门文人士大夫曲水流觞、吟诗品茗的雅集之所。东庄的设计是典型的园林化村庄。明成化十一年(1475),礼部侍郎李东阳在游览东庄后,曾在《姑苏志》卷三十二详细记载了此地的景象:“苏之地多水,葑门之内,吴翁之东庄在焉。菱嗷闫涠西溪带,其西两港旁达,皆可舟而至也。由橙桥而入,则为稻畦,折而南,为桑园,又西为果园,又南为菜园,又东为振衣台,又南西为折桂桥。由艇子浜而入,则东为麦丘,由荷花湾入,则为竹田,区分络贯,其广六十亩,而作堂其中,曰续古之堂,庵曰拙修之庵,轩曰耕息之轩。又作亭于南池,曰知乐之亭。亭成而庄之事始备,总名之曰东庄……岁拓时葺,谨其封浚,课其耕艺,而时作息焉。”从上述描述中,可见这是一座集农趣与园艺为一体的桃花源式的庄园,因此,能成为沈周笔下颇具魅力的绘画题材也在情理之中。

古木丛篁图

(元)倪瓒 南京博物院藏

画中平坡上有一巨石,枯树矗立在侧,两旁幽篁细竹相对。画家以淡墨写枯树,干挺枝疏,无刻意的交错与盘曲,转折主次,左揖右让,上缀若干扁圆点子,或疏或密,呈现岁寒荒率之意境。竹子纯以中锋湿笔点画,细枝阔叶,浓淡相间,挺劲洒脱,为空寂萧瑟的气氛增添了一分活跃。巨石用干笔侧峰飞白勾皴,浓墨点醒,层次向背分明,坡陀呈折带皴,疏而不简,颇具质感。一切皆以简笔舒朗,自有一种空阔高旷的境界。

春山积翠图

纸本墨笔 141×53.4cm

(明)戴进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是戴进现存画迹中有年款可考的仅存几幅之一,是研究其画风演变的一件重要代表作。画面布局取南宋院体图式,用对角线截断式构图表现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明快简洁。近景以浓郁的松冠为主体,松下一高士曳杖缓行,一书童抱琴跟随,一前一后行进在高岭小径上;中景山岩上以浓墨点出树林;远景用淡墨稍示山形,施以苔点。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自然推出,颇具气势。山石用小斧劈皴画出,笔法轻快疏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