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剖析《给麻风病人的吻》

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剖析《给麻风病人的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3 00:08:12
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剖析《给麻风病人的吻》
时间:2023-06-13 00:08:12     小编:

关键词:欲望;压抑;现实;道德

作者简介:钟晋芸(1987-),女,籍贯:重庆,学历:硕士在读,职称:助教,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构成。意识是指人们此刻能够意识到的一切;而前意识是只可以通过唤醒记忆而变为意识的一切,它通常处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潜意识它很难或根本不可能进入意识,其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那么当这种欲望逐渐变得强烈而想要冲破枷锁进入意识,它必定要与良心、道德做斗争,但通常欲望会臣服于道德而受到压抑,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精神官能症,“症状即是在现实上所不能得到满足的代替物”。在使用精神分析法剖析整个文章之前,我们也不能忘记弗洛伊德尤为强调的“自我本能”与“性本能”,他强调性欲望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到,佛洛伊德毫不晦涩地提出“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性欲望所秉承的是一种追求快乐的原则,即“享乐原则”,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又存在一种“现实原则”,“这个现实原则本来也是志在追求快乐――不过它所追求到的乃是一种延缓的,缩水的快乐”,即我是一种符合社会规范,遵循良心的快乐,因此“现实原则”往往会对“享乐原则”加以束缚。由此佛洛伊德也提出了关于人类心理结构的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是人的一种本能,无善无恶,它不受任何的道德或是社会规范的束缚,是最原始的欲望的体现,它往往是从“享乐原则”出发;自我即是一种现实和原则的体现,出发点是“现实原则”,它控制本我的欲望,并服务于超我,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仆伺三主”;超我是指人的良心以及道德层面的东西。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人精神的全部。而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三者若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那么人的精神则会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假如自我不得不承认其软弱无力,它就会崩溃而发生焦虑不安”。所以我们也运用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来分析焦虑不安。

二、

莫利亚克笔下《给麻风病人的吻》刻画了因受到金钱的引诱而促成的一桩婚姻悲剧。男女主人公灵与肉的背道而驰则是该悲剧的导火索。男主人公让・佩罗埃尔的父亲为了不让家中财产落入其外甥手里,便亲手促成了让与女主人公诺埃米的婚姻。由于家道中落,诺埃米的父母也遵行金钱的原则来选择女婿,所以他们不顾及女儿是否对让有感情,而将其嫁入佩罗埃尔家,而对于诺埃米本人而言,她嫁给让,也是因为遵守人们“公认的原则”。

男主人公让・佩罗埃尔生性善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这丝毫没有带给他自信或是优越感,甚至因为自己是个主子而感到羞愧。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让在一个缺失爱的环境里长大,再加上他的样貌及其丑陋,形成了他自卑、内向、孤独的性格,但他深深地爱着妻子诺埃米。而诺埃米是一位善良并拥有花容月貌的女子,在故事中,她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模范人物,安分守己并且一切听从上帝和丈夫的安排。在这场婚姻中她忍受着痛苦与矛盾的折磨,但是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始终以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不过在肉体上,她对让充满厌恶,始终无法接受让对她的爱,她能给予的只有怜悯与同情。本性善良的让认为是自己的丑陋带给了妻子莫大的痛苦,为了减轻罪恶感,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染上肺病,离开人世。让希望他的离开能够让诺埃米从这场婚姻中解脱出来,可是故事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不仅没有把妻子解救出来,反而由于金钱的诱惑,诺埃米不到19岁就开始了漫长的寡妇生活。最终我们看到,这场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婚姻最终导致了两个本性善良的年轻人的毁灭。

三、

《给麻风病人的吻》故事开端,即揭示出主人公让・佩罗埃尔自卑的习性,他为何会自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让的本我的目的其实是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比如:温馨有爱的家庭,再比如浪漫的爱情;但是由于他母亲去世这个事实以及他丑陋的相貌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他的自我不允许他向着本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因为他感受不到家庭以及人们对他的爱,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让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自卑的情绪,只是在强烈的现实原则下,本我被自我打败,最终产生了自卑感。

当让与诺埃米初次相遇的时候,莫里亚克这样写道:“拉斐尔画上的矮胖圣女在让身上激起了最美好和最卑劣的感情,她激起了让的高尚思想和下流乐趣。”“最美好和最卑劣的感情”,“高尚思想和下流乐趣”形成强烈对比,最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思想是属于超我范围之内,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向往,之所以称其为美好的、高尚的,是因为它们皆符合道德规范和宗教教义;而相反,最卑劣的感情和下流乐趣则是属于本我范畴,它们象征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即性欲,不知道任何价值的判断,表现出无道德性,因此被称作是卑劣和下流。作者采用这种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强烈比对,我们可以看出让・佩罗埃尔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矛盾的情感一直纠缠于身。同样的矛盾心理我们可以从加黛特的孙儿与让之间的对比看到:加黛特的孙儿是个相貌出众的年轻人,“让・佩罗埃尔卑劣地恨着他,但同时又厌恶自己的这种感情。他幻想这个小伙子将会变成一个面目难看的农民……” 卑劣地恨着加黛特的孙儿是他的本我在发挥作用,这是对天生拥有美貌的男子出于本能的嫉妒,对于本我,通常我们会称其为卑劣或是下流的,是因为它就好比未被驯服的动物,不知好坏、不知道德的标准;而同时他又厌恶自己的这种感情,因为其道德的主张是不允许产生出这样嫉妒的心理,这就是超我在发挥作用,那么他为何会“幻想这个小伙子将会变成一个面目难看的农民”? 在神甫安排让和诺艾米见面后,他陷入极度的焦虑之中,这包含了与他自我有关的现实性焦虑以及和超我有关的道德焦虑,现实性焦虑的产生则是因为他的自我清楚地意识到:出现在他面前的、他要迎娶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而他却无法拥有英俊的面容,无法成为一个女子们梦寐以求的伴侣,从现实原则出发,在婚姻中,美与丑本不该结合在一起。而从超我的道德焦虑方面来看,由于他的自我不断地以现实原则来约束自身,所产生现实的焦虑不安是道德性焦虑不安的前驱,当自我所产生的焦虑达到一个极点时,超我变会以最严厉的道德标准加诸与自我身上,从而变得焦虑,那么让也是因为这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其超我开始发挥作用,他与诺埃米是因为利益而结合,这样的婚姻有违道德与良心,因此在道德层面,他也会产生焦虑情绪。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让的内心活动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因为“达蒂埃家的人可能由于让・佩罗埃尔的缘故而受到人们的嫉妒,他谦卑的心灵深处对这一点十分诧异”,同时也是因为受到《尼采文选》关于“主子的道德”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他变得不再那么自卑,些许有些自信,并作出一些主子一般的行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让内心的这些变化,完完全全是自我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让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本能欲望是对主子身份的渴求,而在之前这种本来欲望的释放却受到了现实的自我严厉的打击,从而本我败给自我;而现在我们看到,当他迎娶诺埃米时,外界的态度是嫉妒达蒂埃一家,这样的嫉妒表明了对他的肯定,并且加上“神甫先生到处逢人就说,佩罗埃尔少爷虽说外貌稍许不扬。但却是一个具有卓越才智的人”,这时“现实原则”则是给与让的充分认同,所以秉承现实的自我变对本我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其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然而好景不长,当他和诺埃米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后,诺埃米对他表现出的厌恶、同情与怜悯,以及他亲眼所见妻子的眼泪与痛苦,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又彻底地将他打回原形。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这正是因为自我再次把外在世界呈现给本我,并将其打败而造成的。

我们刚才讨论了面对美丽质朴的妻子,让不乏自卑与焦虑的情绪,残酷的现实使他这样的情绪非但不减反而急剧上升,超我的道德标准无形地给自我施加压力,二者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最终让在道德上产生了罪恶感,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罪人,认为自己是诺埃米痛苦的来源。所以,他选择逃离,“他愈走近镇子,脚步便变得愈缓慢。再待会吧!”“打斑尾林鸽,以便远远离开她。”在他看来,选择离开诺埃米是释放这种深层次罪恶感最好的途径。而我们看到,诺埃米刚刚开始面对佩罗埃尔少爷时,她的本我所反应出的是一种对丑的厌恶,本我的意志是反对这门婚事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她还是接受了呢?这就是那强大的现实原则,即我们之前所提及的人们“公认的原则”,自我秉承这个原则不断地与本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结果。正如佛洛伊德所说:“自我与本我的关系,彷如一个骑师在骑马。马提供了动力的能量,而骑者则有权力决定方向目的,有权力引导这强壮有力的动物的运动方向。”

我们曾提到诺埃米被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所吸引,“心里觉得又喜悦又忧郁”、“心中漾起了一阵极其甜蜜的感情波涛”,正是因为诺埃米渴望得到爱情的本能屡次遇到现实原则的所指导的自我的抨击,久而久之终于突破了自我的束缚,左右了她的思想,因此她对这位医生产生了感情,而后她开始压抑克制自己的情感,因为她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认为对丈夫忠诚才符合人类的道德要求。所以我们看到“不过她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反省,迅速为自己敲起了警钟。她不得不重新开始背诵各种祈祷经文”。

最终,主人公让・佩罗埃尔的离去留给诺埃米的仅是漫漫的寡居生活。有一段时间里,诺埃米不再听从热罗姆先生的命令,不再耐心地给他读书,而做出一些让他恼怒的事情,这似乎与之前那个孝顺的、尽心尽力服侍热罗姆先生的诺埃米不太一样。诺埃米和让・佩罗埃尔一样,他们都是复杂人性的代表,追溯到最初,男女主人公因利益而结合,而让的父亲热罗姆先生则这场婚姻的始作俑者,诺埃米其实从情感和本能方面是排斥这层关系的,并且对热罗姆充满怨恨,而其后我们之所以看到她一度悉心照顾自己的公公,又是因为这是一位本性善良的女子,她恪守宗教教义,超我把最严厉的道德标准加诸于自我身上,使自我表现出极强的理智从而把“这段婚姻是既成事实”这一现实不断输送给本我,最终本我选择投降,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位孝顺的儿媳妇。

回到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人类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如今这个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社会依然有其矛盾的令人压抑的种种欲望以及欲念,现代人为何开心为何不开心,怎样才能摆脱痛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2]给麻风病人的吻 莫里亚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