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明星”训诂

“明星”训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0:16:31
“明星”训诂
时间:2023-01-11 00:16:31     小编:

“明星”一词在现代辞义中引申为各行业中有名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这主要是美国荷里活电影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人中国后,实行的明星制在演艺界广泛推行的结果。那时上海各影院门厅外都挂有中外影星肖像,这是明星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最初表现。歌舞明星与此同时兴起,其后,随着时装模特儿表演和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明星扩大到演艺界与体育界。至媒体发达的今天,明星进一步扩大到商界、政界、学界中的风云人物,会聚成一个“满天明星闪烁”时代。

不过,汉语中“明星”这个词可由来已久了。明星,在古汉语中指明亮之星,亦即太白或金星,例如《诗经・郑风・女日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焖。”《尔雅・释天》:“明星谓之歇明”郭璞《尔雅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欧明,昏见西方为太白。”除此以外,明星在古语中还特指华山仙女。如《太平广记・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李白《古风》诗早有“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描写。

虽然明星一词原本并非指各行业中的名人偶像,但明星人物和追星行为在中国古代却早已屡见不鲜了,历史上苏东坡就是一个受到众多粉丝追捧的“大明星”。

东坡品牌效应

苏东坡这位旷世奇才不但在写文章、书法上才情横溢,生活细节上也极富创造力,加上他个性风流旷达,颇有时尚明星的风范。因此,他的服饰、食谱等等也跟其文章书法一样,受到当时国民的广泛追捧。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酒、东坡巾、东坡墨……各种物品都纷纷出现。在十一世纪的中国,上至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下至乡民百姓、青楼歌姬,都有大量对苏东坡这个品牌钟爱有加的支持者。

一笔一墨竞珍藏

当时凡是苏东坡碰过的东西或曾到访的地方,如: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方台、一座凉亭,都能让众人争购、争睹,更不要说他的亲笔墨宝了。据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记述,苏东坡做翰林学士的时候,常奉旨于宫中撰写文书。有一位极为崇拜苏东坡的人,勤于搜求苏东坡的字,苏东坡的每一张短简便条若由苏东坡的秘书交给他,他就给秘书十斤羊肉作回礼。东坡已经风闻此事。一天,秘书请苏东坡回复友人的口信,东坡已经口头回复了。秘书第二次又来请求,苏东坡说:“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秘书说:“那人一定要一个书面的答复。”苏东坡笑着说:“告诉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

苏东坡谪层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时,常于宴饮之时作书画赠人。营妓中有一位叫李琪,她聪慧过人、知书达理,不过胆小腼C,始终没有得到苏东坡赏赐的墨宾。苏东坡要调离黄州时,太守设宴践行。李琪知道这个机会再不可错过,於是等苏东坡酒至半酣,便捧着酒杯跪拜堂前,拿出自己的随身污巾求赐墨宝。苏东坡熟视良久,令李琪研墨,墨浓,取笔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写完这两句,即掷笔袖手,与宾客谈笑,却没了下文。在场宾客非常奇怪,只是不便过问。李琪可真急坏了,再次跪拜,苏东坡大笑着又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皆击节赞叹。

苏东坡的业余爱好非常丰富,但绝非样样精通,即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仿效。苏东坡爱吃的肉、喜欢的鱼,马上就变成大众招牌菜。据说当时黄州有位教书先生,他说他对苏东坡十分崇拜,有人间他,崇拜苏东坡甚么?喜欢他的诗词,还是喜欢他的书法?教书先生说:“我喜欢吃东坡肉!东坡肉炖的很娴,酥而不腻,肥而不烂,真是好吃极了!”苏东坡的帽子样式,一时间也成了“流行时装”,被士人百姓亲切的称为“子瞻帽”。又据林生介绍,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制墨家潘衡来访。因为物资缺乏,两人就烧松脂制烟灰,混合牛皮胶做墨。这次尝试不成功,还差点儿把房子烧掉。可是潘衡回乡后,就是打着苏东坡制墨秘法的招牌,赚得盆满钵溢。对于此事,苏东坡的儿子苏过也只能摇头苦笑。

千难万险勤探望

苏东坡常年过着贬谪流亡的生活,而且所居之地的环境一处比一处艰苦。若非众多粉丝的接济和探望,即使再乐观旷达,恐怕也熬不过如此漫长的岁月。

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时,当地东、西、北三面共五个县的太守,就如同东坡粉丝团一般,不断给他送酒送食物。苏州有一个姓卓的佛教徒可以算是苏轼粉丝的中坚分子了,他愿意步行七百里,替苏轼递送家书。当时苏东坡的两个儿子住在宜兴家中,十分挂念父亲安危,这名卓粉丝听说后立即表示:“这很容易!惠州不是在天上,是不是?若是走路,总可以找得到。”卓粉丝便步行出发,走上这条漫长的道路。他横越大疫岭,走得满脸紫褐色,两脚生了厚茧皮,最后终于见到苏东坡。另一个苏东坡的同乡道士陆维谦,不辞两千里之遥,特意去探望他。只因苏东坡写信给陆维谦时,开玩笑说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桂酒”,尝上一口足以抵他迢迢千里跋涉之劳,陆粉丝果然就去了。

若论苏东坡众多粉丝中与他交情最深的,不得不提到与“东坡”之号颇有渊源的马梦得。不管苏东坡官居高位还是蒙难受贬,马梦得几十年来始终陪伴着苏东坡,历尽人生苦甜。苏东坡曾经幽默地说,若说他这个朋友跟着自己是想发财致富,那就如同在龟背上采毛织毯子一样。他在诗里叹息:“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东坡另一位至交是陈糙,苏东坡早年为官曾和陈父意见不合,终致交恶,但这并未影响陈糙对苏东坡的钦佩之情。在苏东坡贬居黄州的时候,陈糙在四年内曾探望他七次。

此外,苏东坡在黄州时,四川眉州有一位东坡的同乡名叫巢谷,他特意到黄州,做东坡孩子的塾师。巢谷堪称苏东坡的“死忠”粉丝!多年之后,苏轼、苏辙两兄弟被贬平岭南和海南,亲朋好友都有所顾忌而有意疏远。巢谷却声称要从眉州徒步寻访苏轼兄弟二人,当时听到的人都笑他痴狂。但巢谷不畏路途遥远,先到循州找到了苏辙,又不顾苏辙劝阻,和自己七十三岁的高龄,只身奔赴海南探望苏轼。可惜他中途暴毙身亡,无法实现他那“死无恨矣”的最后心愿。苏轼兄弟有感巢谷的殷殷情意,都为他作传以纪念这位好朋友。

神魂颠倒痴心醉

若说上述的朋友对苏东坡的热情源自多年交往的深厚友谊,以下还有一些粉丝则是彻彻底底被苏东坡的明星光环所倾倒。 有一位名叫黄的人,他说自己平生有两件事情感到很欣慰,其中一件就是一次在旅途上送赠苏东坡两瓶酒和一盒酥饼。当时正值元丰年间,他任淮东常平仓提举时,除夕夜泊船汴口,看见苏东坡手拄拐杖,站立在对岸,看来在等人。黄于是划船过去,赠送苏东坡扬州特产厨酿两瓶和雍地特产酥饼一盒。

另外一位叫章元弼的书生,他相貌丑陋,但却艳福不浅,娶了位花容月貌的妻子。他还特别喜爱读书,爱读苏轼文集――《眉山集》,甚至读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的漂亮妻子见丈夫只顾看书不理自己,发了几次脾气,但是都没有用,终于提出离婚。这章元弼倒爽快,马上就答应了。后来他常常跟朋友说:“这都是我太爱读《眉山集》的缘故。”

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一首题画诗,但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喜欢吃河豚鱼。当他在江苏广陵的时候,有位善於烹制河豚的厨娘知道他有此一好,就邀请他到家中吃河豚。苏东坡吃河豚的时候,那一家大小粉丝都躲在屏风後窥看,希望苏东坡赞扬一下。没想到苏东坡只是埋头吃鱼,默不作声。正当厨娘感到郁闷,苏东坡忽然放下筷子,大叫道:“也值一死!”全家上下都高兴得不得了。

引来众女子倾慕

自古女貌爱才郎,苏东坡的才情引得众多女子都倾慕不已,寻求各种各样的机会向苏学士表白。

据宋朝袁文《瓮牖闲评》记述,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和刘贡父兄弟(刘敞、刘敛)游西湖。忽然,有一位女子划着小船前来,自我介绍:“我一直爱慕您的大名,可惜没有机会见到您,现在已经嫁为人妻。听说您来游湖,我就不惜现身,来表达一向以来的爱慕之情。我想献上一首曲子。”当时苏东坡就为她作了一首《江神子》的词。

《古今词话》转引了龙辅《女红余志》里的一段传间,惠州温氏有个女儿叫超超,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是不肯嫁人。她听说苏东坡到了惠州,就高兴地说:“那是我的丈夫。”她每天悄悄跑到苏东坡窗外,听东坡先生吟诵诗词,被苏东坡发觉后就匆匆跑开。苏东坡了解情况后,就想介绍一位才貌双全的王郎与她结成眷侣。不料,苏东坡突然再遭打压,眨至海南。等他回到惠州时,多情的超超已经不在人世,被埋葬在一处沙丘旁边。苏东坡于是为她作了一首《卜运算元》,词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如果传说属实,那么这位超超小姐可算是对苏东坡最痴情的女粉丝了。

百姓帝王皆祟敬

苏东坡的个人魅力可谓穿越时空,跨越阶层。他的粉丝有乡野村夫、市井小民,也有青楼歌伎、才子文人,也不乏士族显贵,甚至帝王将相。

苏东坡在徐州的时候,一晚夜宿彭城燕子楼。当晚他有感而发,作下《永遇乐》(明月如霜)这首词。据说几天后他将这首新作请朋友赏析,却意外得知这首词已经传遍了徐州全城。经查方知是一位巡逻燕子楼的老兵流传出去的。那位老兵原本粗通音律,夜晚巡逻听到苏东坡吟唱,就默默记诵下来了。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苏东坡新作追捧之甚。

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西元1101年),苏轼父子及随行来到南雄大庾岭。他们在岭头一家小客店稍作休息,店主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翁。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这位官人是谁?”吏卒答曰:“翰林学士苏轼。”老翁听了不敢相信,又问:“真的是苏子瞻先生么?”随从点头称是。老翁赶忙上前激动得连连作揖,说:“我听说那些奸臣对你百般迫害,以为你谪居蛮荒难以生存,今天竟然看到你可以活着回来,真是上天保佑好人啊!”苏轼被这岭上老人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当即便写了一诗赠送给他,题为《赠岭上老人》,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乎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苏东坡为官时的神宗、哲宗皇帝也都是他的粉丝。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主持殿试批阅考生文章之后,回到宫中兴奋地对皇后说:“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厂所指正是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宋神宗支持变法,苏轼与其意见相左,加上经常有苏轼的政敌进谏谗言,因此神宗对他多有不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宋神宗喜爱苏轼诗词的心。有一次当他读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神宗感叹道:“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此时,苏轼因罪被贬为黄州团练使已五年,神宗马上降旨将苏轼由黄州调到离开封较近的汝州。此外,据说宋神宗的近侍曾经透露,每当看到神宗“举箸不食”,那一定是在品读苏轼的诗文。宋人王巩在《随手杂录》

记载,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有太监奉命到杭州办事。临走时,使者悄悄交给苏东坡一包东西。原来是宋哲宗密赐的一斤贡茶,纸包上还有宋哲宗的亲笔封题。

此外,后宫的皇太后和皇后妃嫔中也不乏苏东坡的粉丝。元丰年间发生“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审理期间,苏轼下狱,神宗皇帝因此连日闷闷不乐。慈圣曹太皇太后问神宗原因,神宗告以实情。太皇太后听后痛哭,搬出了当年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神宗也甚为感动,决定从轻处理。

更夸张的是,苏东坡的粉丝不限于大宋朝疆域之内,连外国也有。苏辙曾出使辽国,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要他代为问好。苏辙因此在写给哥哥的诗信中有这样两旬:“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当时高丽国(今韩国)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人为了表达对苏轼兄弟的景仰夕情,甚至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

朝中士大夫有不少跟苏东坡政见不合,即使如此,苏东坡博学多才、坦荡大气,也赢得王安石这样的新法领袖的啧啧赞叹。在一次聚会中,苏轼对王安石身边的学生叶致远说:“那些自称是学荆公的人,哪里有荆公这样博学!”王安石目送苏轼离去时,对身边的人叹息说:“不知要过几百年,才能再有这样的人物!”

总而言之,无论是朝中还是乡野,苏东坡的粉丝遍及天下。庞大的粉丝团,正是对苏东坡学识才华和个人魅力的肯定,也是他多年来应对人生跌宕和艰辛逆境的精神支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