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诗经·邶风·绿衣》主旨试析

《诗经·邶风·绿衣》主旨试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00:04:18
《诗经·邶风·绿衣》主旨试析
时间:2023-03-30 00:04:18     小编:

摘 要:在近代,《绿衣》往往被视为“悼亡诗”的鼻祖,但从汉以降,直至清代,诸多经学大家都提出了与此相异的“庄姜伤己”说。所谓“诗无达诂”、“诗无通诂”,笔者尝试从古代服饰、行文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结合诸说,择善而从,希图评判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主旨。

关键词:《绿衣》;主旨;古代服饰;温柔敦厚

一、古今主旨分歧

《绿衣》的主旨分歧,主要是从近代开始,闻一多将“绿衣”理解为妇人所作之衣,在《风诗类钞》中说:“《绿衣》,感旧也。”在此,情感仅为“感旧”,而非“悼亡”。闻一多认为“无I”的主体是诗中的女子,而丈夫又“思古人”,故认为“妇人无过被出”,兼以诗末“实获我心”,也就推断出“非其夫所愿”的文意。

但是,在余冠英《诗经选译》中,他将主旨概括为“悼亡”,虽然也提及可能为“生别”。他说:“诗人睹物怀人,思念故妻”。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则采取将闻一多先生和余冠英两说并录之法:“这是诗人睹物怀人思念过去妻子的诗。这位妻子,到底是死亡或离异,则不得而知”。

然而,此前经学家多将《绿衣》主旨视为“卫庄姜伤嫡妾失位”。无论《毛诗序》、《毛诗笺》还是《毛诗正义》,都将作者归为庄姜。从汉至唐,“卫庄姜伤己”都是一流经学家的观点。其后,朱熹也理解为“庄姜闲而失位,故作此诗”。直至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绿衣》的开篇就题为“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也”。面对纷纭众说,究竟如何取舍,笔者将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以求《绿衣》的合理主旨。

二、从古代服饰看《绿衣》主旨

前已提及,郑玄、朱熹等人认为《绿衣》是在描述对礼制的僭越,而作者是庄姜。那么,《绿衣》中存在“妾以贱陵贵”吗?

首先,可从先秦服饰的颜色出发加以考察。对于“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今间色为衣,而见正色反为里,而隐以兴妾蒙宠而显,夫人反见疏而微”。关于“正色”,孔颖达疏引皇侃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间色”,指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绿、红、碧、紫。先秦在服饰上,强调“正色”与“间色”之分。《礼记》有云“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强调不同身份者在服饰颜色上的区分。同时,《绿衣》中“绿衣黄里”与《礼记》玉藻篇的“以帛里布,非礼也”相似,前者是以颜色之辨来说违礼,后者以材料来加以阐述。绿色作为闲色,反而为衬里,黄色是正色,却成为外部服饰之色,内外、正间颠倒,以此隐兴“妾以贱陵贵”,有其合理性。

第二章的“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则在说上下关系颠倒。《礼记》玉藻篇有云,“衣正色,裳间色”,“绿衣黄裳”是隐喻“妾以贱陵贵”,正如方玉润所说:“间色之绿今为衣,绿而在上,正色之黄反为裳而处下,以兴妾蒙宠而尊,夫人反见疏而卑”。

第三章的“绿兮丝兮,女所治兮”,也存在颜色问题。《颜氏家训・慕贤》中说“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方玉润注解中也提到“墨子悲丝”,指丝线本身素洁,但一经染色,成为了绿色这种杂色。“女所治兮”中“女”应训为“汝”,指卫庄公既以庄姜为妻,又何苦将素洁之丝染成“绿色”这一间色,前贵后疏。

末章,诗人以“兮兮”开头,有其深意。《礼记》玉藻篇有云:“振不入公门”,《礼记译注》解释为:“以其可以露出人体的轮廓”。因此,单有违礼制。此外,“”是暑服,却面临“凄其以风”的秋冬,如班婕妤秋扇捐箧,喻指庄姜见疏而微。

三、《绿衣》主旨的综合评判

从创作手法来看,《诗》有“六义”,其中“赋、比、兴”的运用,极为广泛。如《诗・卫风・氓》中以“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为兴,同时兴中含比,暗喻女子未嫁与嫁后的情况。而在《绿衣》中,也存在“兴中含比”,“比”的运用,直接与《绿衣》主旨相关,表达对“妾以贱陵贵”的批判。

从为文风格上看,《绿衣》也非男子悼念亡妻之作。首先,正如清人姚际恒所说,“数篇皆妇人语气”,处处以“衣”、“丝”为兴,此类事物直接与女子相关。同时,“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也似女子口吻。此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怨而不怒”,而以“卫庄姜伤嫡妾失位”作解,就能解释“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句。即便自身见疏,要以诗刺庄公,在篇末还是留下一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结语:流传千余年的“庄姜伤己”说,无论是从《礼记》中关于古代服饰的规范来看,抑或从行文风格、作者的写作手法观之,都有其合理性。《诗・邶风・绿衣》不是“悼念亡妻”之作,庄姜“伤嫡妾失位”之旨,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余冠英.《诗经选译》[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0月:16-17.

[4]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360-372.

[5]王秀梅.《诗经》[M].中华书局:11.

[6]徐丽君.略论中国古代的颜色运用与礼俗[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月(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