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本多胜一的良知

本多胜一的良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0 00:55:48
本多胜一的良知
时间:2023-03-20 00:55:48     小编:

本多胜一,是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记者。他于1983年、1984年和1987年三度来华,采访遭受日军迫害的幸存者,根据大量确凿的事实写出了《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杀始末采访录》等书,其《杭州湾登陆作战》还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

其实,早在1971年,本多胜一就到过中国,曾落脚在上海的金卫乡和山阳乡,当他了解到日军登陆杭州湾后在这两个乡烧杀抢掠的罪行后,非常震惊,用他的话说:“这些事情在日本从未听说过。”是其良知萌生了“应该站出来把历史真相说出来”的初衷;是良知促使他之后三度来华深入采访,奋笔疾书;是良知使他毅然顶住了日本右翼分子的辱骂和威胁,站在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一边,痛斥日本当年的侵华罪行和当今的掩饰丑态。本多胜一在写给上海金山人民的信中说:“我调查日军在1937年从上海到南京的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内容极为充实。它有助于日本人民深刻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以前日本人民对此没有广泛的了解。”事实亦然。当年日军从金山卫登陆,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和日本国民,对官兵的日记、随军记者的采访报道都有严格规定,凡涉及日军杀人、强奸、放火的内容一律删除,这乃是当年日本国的所谓“报道原则”。所以,日军登陆金山卫,当年的《东京日日新闻》曾有大张旗鼓的报道,但对本多胜一后来所报道的“三天之内,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3059间,被杀的居民有1015人”竟然不着一字。

“侵华历史”在日本教科书中是不存在的,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篡改历史,讳言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惊天大案,至今不少日本人仍认为侵华是其大东亚“圣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很是骄傲,很是缅怀。前些年,我去了一回塞班岛。1914年至1944年,日本长期占据该岛。1944年六七月之间的马里亚纳群岛美日海战,日军全部阵亡,残部集体跳海自杀。该岛“自杀崖”的岸边高耸着一座纪念碑,临海处长长的一排“忠魂碑”“仁义塔”,有的碑塔前还摆放着未燃尽的香烛和鲜花,细看落款,全是一些株式会社、企业、商会,甚至还有学校师生“敬立”的。由此看来,日本人对那场所谓“大东亚‘圣战’”依旧是耿耿于怀、不甘释怀的。罗素说得好:“集体兴奋是绝好的麻醉。其间,理智、人道,甚至自我保护很容易被遗忘。这时候,残忍的屠杀和英勇的殉难同样是可能的。”当年,日本人正是在这种“集体兴奋”中“残忍地屠杀”中国人,而现如今,又面对那些“英勇的殉难”者,仍有人在“集体兴奋”中祭祀着亡灵!

且不说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计其数的日本百姓匍匐在皇宫前呜咽痛哭,以示自己努力不足而向天皇请罪,之后的70年间,日本右翼分子甚嚣尘上,依然有不少日本人认同之;相反,对诸如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实录却将信将疑,无知至极!诚如本多胜一所言:“我还事实真相的目的,不止是为了中国,更是为了日本,因为我们日本正在危险的道路上行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多胜一的良知还体现在他从长远的中日友好关系来评价自己的作为:“我认为,只有冷静地看到过去两国的关系,承认日军侵略中国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日中友好才会成为真正的友好,不了解侵略的事实,只谈表面上的友好,那是不牢靠的。我相信,我的报道对加深真正的(日中)友好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愿本多胜一及他的书,能够触动日本人的良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