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理论与现实的困境

理论与现实的困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3 00:21:09
理论与现实的困境
时间:2023-06-23 00:21:09     小编:

摘 要 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部自由主义理想屡遭挫折的历史,自由主义思潮占据着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一席。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自由主义代表的胡适,从五四时期开始宣传自由主义思想并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地奉行自由主义,一窥胡适追求自由主义的人生道路,便可洞见 20 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其思想的合理内核与内在冲突,最后探究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陷入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胡适 自由主义 认识困境 现实困境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流派别之一,在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发展的几百年历程里,它一直是西方最富有传统、最有生命力、对西方执政理念和政治实践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理论。对于中国来讲,自由主义思想是从西方引入的,近代中国无论社经济结构还是思想文化传统,都不具备自由主义产生并成熟发展的环境,因此,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是在输入西方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对象、丧失民族独立的生死存亡关头,它成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拯救中国现实的主要理论资源。在其中,胡适被誉为是自由主义的旗帜、中枢,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整个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不可逾越的主导地位,在民国时期形成的范围广泛的自由主义思潮中,胡适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发展了严复等介绍的英美自由主义思想,成为他所在时代自由主义领袖,而且还在于他所面对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即辛亥革命后中国和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他所接受的杜威以实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新自由主义,他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做出了自身的观察和诊断,提出了胡适式自由主义的中国现代化之道。其思想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一笔需要批判地继承的思想遗产。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研究和客观评价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是我们研究中国 20 世纪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并且对我们正确认识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趋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适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求学经历有很大关联,他从三岁时开始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熏陶。直至1904年离开家乡前往上海以求新教育,这段童年时光对胡适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胡适自身所言:“它们教我人生,好的也教,坏的也教,又给了我一件文艺的工具,若干年后,使我能在中国开始众所称为'文艺复兴'的运动。①” 客观地说,这段早年儒家文化的教育没有成为胡适思想最明显的特征,但仍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真正对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起实际作用的是他在美国求学的那段时期,1910年7月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赴美留学。他最开始是在康奈尔大学做纽约农科学院的学生,后来逐渐对英国文学和德文课程感兴趣,并逐渐以哲学作了主科,也开始对英国的政治学发生兴趣,并读了大量西方古代近代哲学家的重要著作。因此,正是因为这种兴趣,1915年胡适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直到1917年回国。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是杜威思想在中国的忠实宣传者。在此期间,胡适还读了易卜生、莫黎和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胡适后来指出,“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两个人使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②” 至此,胡适已经形成了对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信仰,这也成为后来胡适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自由在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并指出“要把自由看做空气一样的不可少”。自由不仅仅是内心自由,而是一种政治自由、自由权利。胡适反复强调自由权利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的缺陷就在于忽略了这种政治自由。胡适的自由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思想自由、经济自由等。谈及胡适自由主义的内涵,首先应探讨其自由主义个人观。胡适认为健全的个人主义是易普生式的个人主义,即强调的是解脱社会对个人的束缚。但他又用社会不朽为“宗教”的理性个人主义来调和,较多地体现出理性的思考,更着力于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而强调社会重建趋向。“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③可见,在处理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的关系方面,胡适虽然将个人自由放在了国家自由之上,但是却以个人自由为基础,将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进行了整合。 其次,是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民主思想。“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他们觉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④民主思想是胡适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中的基本理论,他曾说,“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民主必须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应该可以自由发展,它与极权主义相对立,属个人主义范畴。民主文明是由一般爱好自由的个人主义者所首创的,这也是西方的自由主义的一大贡献。胡适认为“民主政治是幼稚园的政治”,民主政治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只需要那些有选举权的公民运用他们的选举权,这种能力是不难训练的。因而,民主政治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的。其次,由于胡适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与其师一样,在社会变革方式上,坚持渐进进化论,认识社会的进化是一点一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反对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崇尚科学民主,反对革命、暴力,主张一点一滴的渐进改良是胡适一向所主张的。就胡适的自由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的健全发展来说,他的言行主要是一种解决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公共政治生活的准则。

尽管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反对封建主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它呼唤人的个性解放,高扬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追求民主与科学发展,对于传统的意识形态起到了巨大的解构、扫荡作用,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大解放和精神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式的缺陷,这种思想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了现实与自身认识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是现实的困境,在西方,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一个成功的民主社会,在国家的政权核心与个人自由之间,存在这一个相当范围的公共领域,这个公共领域保障了个人的自由,限制着政府的权力。相反,在中国却是严重地缺乏这样的现代价值、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价值观与自由主义的个体本位价值观针锋相对,中国自古缺乏个人主义的熏陶,而这恰恰是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中国,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界从来是不清晰的,社会关系伦理化,整个社会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向外扩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曾经掀起了启蒙的高潮,但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的稳定性以及文化与制度的发展等这些民主制度所需的先决条件,并不充分存在。胡适也曾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自由主义的依据,但终只是牵强与一厢情愿,没有经历现代化的洗礼的中国社会与自由主义是无法完美地结合的。另一方面是认识的困境,近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面临中国现实的困境而无法发展与其自身认识困境上所造成的局限也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自由主义本身缺乏系统的学理引进,内在的思想脆弱、理论建设相对贫乏。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者几乎都是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他们引进自由主义思想是为了“救国”,以期其能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然而西方自由主义有其内在的价值系统,但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在引进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时,却没有建立起终极的价值关怀。他们推崇的主要是美国杜威的民主自由主义,对洛克以来的传统古典自由主义及其概念本质却知之甚少。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发生严重冲突时,自由主义就丧失了其终极关怀而仅是成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救亡工具。总之,胡适的实验主义的方法论以及其在此方法下所产生的实用主义心态,使他对西方自由主义只是停留在工具性解读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他理论上的困惑与悖论。对于自由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争取自由,如何争取自由,胡适都没有给予解释,没有系统地论述,所以,他的“自由”只是直觉上的,这决定了他只是停留在介绍自由主义思想的层面,而对自由主义理论却缺乏系统的、深刻的论述。因此,虽然胡适一直坚持自由主义主张,但是他文人的超越现实的幻想与当时的中国现实是冲突的,因而最终只能在激进与保守两派的攻击中以悲剧结束。而这也是早期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困境,他们只是空谈自由主义,并缺乏深厚的根基和系统的论述,在当时混乱的中国,他们不能就当时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而实践自由主义,因而最后也只有陷于困境之中。

纵观胡适的一生,胡适的人生历程与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命运似乎有着相似的契合。胡适从个人主义出发,以渐进的一点一滴的改良为方式,终身坚守着他的自由主义信仰,这是值得肯定的,充分体现了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将自由主义信仰推向全社会的信念与不懈行动。然而自由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却扮演着一个不合时宜的角色,从胡适的困境可以窥见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坎坷。正如有学者说的那样,最后“自由主义民主派不是向左就是向右。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甚至某种程度在学术舞台上)始终没能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作出自己的独立演出。这是中国现代的特点,也是它的悲剧”⑤。

注释:

①胡适.我的信仰.胡适文集

(1)[M].第8页.

②③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集[M].第456,507-508.

④胡适.自由主义.胡适文集

(12)[M].第807-808页.

⑤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第101页.

参考文献:

[2]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昌龙.超越西潮:胡适与中国传统[M].台湾学生书局,2001.

[5]任剑涛.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