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0:32:11
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时间:2023-04-08 00:32:11     小编: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历史的深处,回到那场充满血腥与硝烟的战争情景中……

英军一退再退陷入重围,发出求救哀鸣

缅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英国在亚洲(除印度)最大的殖民地,是海外通往印度的门户和蒋介石政府依赖外援最后的海陆通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自知力量不足以抵挡凶猛日军的英国,请求蒋介石政府的支援。经中、美、英3国协商,中国决定派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甸布防。

仰光陷落当天,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进占缅甸中部同古。由于控制着公路和铁路运输权利的英方,把运力集中安排英军的撤退,无运力的中国远征军集结受阻,使第200师成了孤军。戴安澜指挥第200师官兵在同古,顽强抵御日军两个师团的攻击达12天,给予日军重创后突围后撤。

当中国远征军在平满纳展开会战时,英军于4月4日开始全线北撤。至6日,中国远征军平满纳战线的右侧背完全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13日,杜聿明赶往马圭会晤英军第1军军长斯利姆,再次要求英军驻守现阵地,切勿再后退,希望英军炮兵和坦克部队派一部支援平满纳会战。斯利姆随即同亚历山大电话商谈此事,亚历山大不但不支持中国军队作战,而且要求中国军队派出精锐部队掩护英军撤退。杜聿明断然拒绝:“既然你们一定要退走,那就请便吧,平满纳会战我们会独立进行。”会晤不欢而散。

不听忠告和劝阻的英军一退再退,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的10天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仁安羌,暴露在日军的枪炮之下。

仁安羌,是缅甸年产石油百余万吨的最大油田,日军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力图尽早夺取这个极重要的战略目标,掠夺其丰富石油资源,供侵略战争急需。

14日,英军放弃马圭,随即炸毁仁安羌油田。斯利姆率英军第13旅和10多辆坦克,经仁安羌退向归约。英军第1师和战车营由马圭向仁安羌退去,英军第17师和装甲旅向北退到纳貌。

此时,斯利姆命令英军第17师、装甲第7旅全力进攻仁安羌,力图解救被围困的英军第1师。结果,被日军迎头痛击,重创而归。

承诺解救被困英军,中国远征军新38师临危受命

亚历山大和在印度新德里的韦维尔、在伦敦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闻讯大惊,心急如焚,纷纷向中国请求救援。4月16日黄昏前,亚历山大赶到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漂背,因杜聿明在第5军军部叶新,史迪威和罗卓英视察东线战况未归,此时的亚历山大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深夜,史迪威和罗卓英回到漂背。史迪威一见亚历山大就满脸不高兴,冷笑着说:“您深夜来访,一定是听说我们马上发动‘平满纳攻势’,给我们送来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战斗吧,我们十分感谢您了!”面对史迪威的讽刺挖苦,亚历山大回答:“非常抱歉,现在我拿不出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你们的攻势作战。相反,我要请你派新38师赶去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第1师,那里7000多英军翘首渴望你们派兵去救他们的性命。伦敦和新德里向你们呼救,请赶快派兵行动吧,救兵如救火呀!”

史迪威无心再戏弄亚历山大,找来罗卓英商议。罗卓英说:“蒋委员长曾明确指示我们,对于英军要适时适宜地给予援助,以免唇亡齿寒之痛。现在,英军第1师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本军义不容辞,立即派孙立人师长率部日夜兼程赴援。但是,平满纳会战也必须立即转入攻势,先破一路。”救援英军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斯利姆对孙立人的分析甚为信服,留下助手韦尔斯和罗伯逊作联络参谋,派他跟随孙立人师长左右。

孙立人、刘放吾沉着指挥,113团重创日军

这时斯利姆到来,听了刘放吾的方案,当即建议孙立人采纳。他说:“英军第1师被围数日伤亡骤增,缺水缺粮,官兵极度疲惫难久撑。请孙师长立即采取行动,拯救7000英军性命。”孙立人心平气和地说:“本人和全体官兵救英军脱险的心情都很急迫,刘团长的话很能说明一切,他的心意正是本人和全体官兵的心意。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我们对敌情地形都很茫然,故必须先摸清敌情地形,然后采取适当步骤和战术,力求以奇取胜。现在重要的是肃清滨河北岸之敌,再取仁安羌。”孙立人希望斯利姆力促英军坚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见孙立人、刘放吾胸有成竹、斗志昂扬,且战术巧妙、计划周全,放心地说:“我已对贵军能战胜当前的日军,救出陷入重围的英军充满信心,我等待你们的捷报!”说罢,他令英军第13旅旅长柯第斯向孙立人报到,接受孙将军指挥。

斯利姆走了,孙立人告诉刘放吾,不要向前线增兵,由曾琪去对付来犯之敌,要计划和组织好今日夜战和明日拂晓进攻事宜。孙立人向柯第斯了解英军第13旅装备、战斗力情况,与刘放吾就作战计划与联络方法商妥后,带上他的指挥所人员、联络参谋来到肯耶。下午3点30分,他深入公路东侧一森林茂密的小山头――113团副团长曾琪和3营营长张琦的指挥所,只见中国军人隐蔽在伏击阵地待命,公路上已埋设了地雷。右前方可清晰看见数百名日军紧随装甲车借炮火的掩护,向边打边退的蒋元连尾随而来。

遭重创的日军留下一部守护滨河大桥、老渡口,主力连夜撤回仁安羌油田。孙立人、刘放吾抓住良机,组织部队于18日拂晓发起攻击。

18日凌晨5点,刘放吾一声令下,各营同时出击,迫击炮、山炮、轻重机枪、英军坦克炮齐向敌阵猛射,步兵乘势冲入敌阵。仓皇应战的日军伤亡累累,溃不成军,幸存者泅水南逃。上午10点,新38师113团肃清滨河北岸之敌,控制了大桥和渡口。日军多次组织反扑,均被击退。

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仁安羌战役获大捷

由于日军的炮火、机枪异常猛烈,113团前线部队伤亡大增,组织数次渡河进攻,均无功而返。孙立人见状,立即请刘团长下令停止进攻。这时,斯利姆来到前线,在桥头堡东侧小高地密林里一个连指挥所里见到孙立人、刘放吾,他十分惊讶地说:“我万万没想到孙师长、刘团长身先士卒,到最前沿的连指挥所指挥作战,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英勇。”他又说:“今晨你们大举进攻时,我也令英军发动反攻。希望能对日军造成内外夹击之势,撕开口子,让受困英军在你们支援下冲出重围。结果,却顿挫了。该师已缺粮断水两日,实难再撑,务请孙将军立即挥师渡河,解救英军第1师于倒悬。” 正说着,斯利姆手中的步话机里传来英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的焦急呼救,其情凄切,其声嘶哑。孙立人接过话筒,用英语对斯考特说:“中国军队包括本人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使你们在明天脱险归来,务必请继续坚守下去。”

“有把握吗?”话筒里传来疑惑的问话。孙立人斩钉截铁地回答:“等着吧,明天此刻我们一定面见。”一旁的斯利姆听见孙立人信心百倍的话语,焦急的心情顿时冰释。他同孙立人、刘放吾一一握手说:“静候佳音。”

受重创的日军派214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德重房光所部乘汽车,配属18辆装甲车、4门速射炮救援炮兵和第3大队,在仁安羌北5公里处被追击到此的刘放吾指挥的中国军人、英军坦克队伏击。一阵围追猛打,击毁日军装甲车5辆、汽车7辆、士兵多名。敌力不支,掉头南逃。刘团长下令各营奋力追击。

获救英军热烈拥抱中国军人,其场面令人动容

这一天,濒临死亡边缘的英军终于绝处逢生,完全得救。当送水、食物、医药和接运他们的汽车,来到忍饥挨饿数天、身体极度虚弱的官兵面前时,中国人感到奇怪:可怜的英国人竟没有人去取水和食物。他们泪流满面,拖着十分疲惫的身体纷纷涌上来,热烈地拥抱解救了他们性命的中国军人。许多人像孩子一样高兴得乱蹦乱跳,把衣帽抛向空中,抬起中国军人往天上抛,有人则抱着汗流浃背的中国军人狂吻。英军的狂欢之情达到极点,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动容。

英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旅长法威尔和波凯表示,一定要见孙师长、刘团长。由人领着来到510高地,见到孙立人、刘放吾,他们肃然致敬,泣不成声地道谢和拥抱,其情其景着实感人。

时任英军第1军军长的斯利姆在仁安羌战斗结束时,亲自对孙立人师长、刘放吾团长表示感激之情。他在其后所著《反败为胜》一书中说:“中国军人是出色的勇士,他们在缅甸仁安羌一役中不仅打败了兵力10倍于己的强敌,救出了深陷绝境的英军,而且在战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破强、以寡救众,出奇制胜的奇迹,是个不朽的典范。在那次作战中孙立人将军和刘放吾团长都展现出中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他们勇敢沉着,有过人的智慧和胆略,遇事冷静、处事果断、战术灵活、指挥巧妙,都是最优秀的指挥官。尤其是孙立人将军英勇善战,乐于助人,维吉尼亚军校应以有孙立人将军这样的学生为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