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汉语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和对策

汉语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和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37:10
汉语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和对策
时间:2023-08-18 00:37:10     小编:

外语学习其实也是文化学习,一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即汉语对英语交际的影响。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要求中国的英语学习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由于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客观背景及语言交际环境,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汉语负迁移”,产生语用失误,出现许多语言交际中的不得体状况,甚至产生误会。

1.汉语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技能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学习者需要通过该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要把所学语言的用法和实际社会的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种不同的语言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行为心理学把外语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影响称为“迁移”。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部分,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后者起反作用或者干扰、破坏作用的是负迁移。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汉语负迁移”。

2.避免“汉语负迁移”

避免“文化负迁移”的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民族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这样可以使交际双方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就必须注意语言背后引起误会和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并理解这些文化因素,调整头脑中存在的固有模式,减少双方不自觉地把对方的信息进行主观的改造,错误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2.1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和礼貌准则存在着较大差异

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并且被所处群体普遍接受的信念。价值观是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心中长期存在并逐步渗透,可以说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中最能影响人们交际、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关于“岁数”,中国社会中,对于“岁数”有着明确的区分,但是不具有轻视之意。在岁数中,恐怕最能引起中西分歧的就是“老”了,中国敬老爱幼的传统,对于老人,我们有着尊敬之意,并不是单纯地说老人年岁大了,不中用了。在英语社会中,形容老人不适用“old people”,而是用“aged people”,这样比较模糊的称呼,不会让西方的老人感到被看轻,认为自己不“中用”了。在国外,是不合适问他人的年龄的,尤其是女士的年龄,这样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

例如,一位东方青年在美国读书,在公车上,他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夫人上车,于是马上起身为她让座。这种礼貌并且善意的行为在东方社会是属于“敬老”的行为的,但是这位夫人不仅没有感谢青年,反而有些生气地说道:

“No,thank you ,I can walk.”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对方的心理感受,不要盲目地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习惯、风俗套用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2.2 中西文化在交际原则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多提倡谦虚、礼让是美德,所以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礼仪规范就那样被延续了下来。人们常说“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这是一种很分明的社会分工,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而在西方文化中,讲求的是人格和权力的平等,因此,我们会发现外国的孩子直呼父母的名字。在东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问候方式是: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等这些句子,笔者认为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是平易近人并且出于善意的。中国人的问候有时候不仅仅是处于礼貌上的需求,更是带有一些窥探的色彩在里面。两个人见面的时候,看到对方的脸色红润会说“你最近生活得不错啊,脸色红润的,有啥好事了吧?”。如果是对方的脸色不太好则会问“哎,你脸色看起来有点苍白,最近遇上啥不顺心的了吗?”类似这样的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频繁的,倒不是说要刻意地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信息,只是小心的“八卦”一下而已。然而,如果这中对话的听话者是外国人则大多数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2.3 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在思维方式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中国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汉语负迁移还表现在使用词汇的方面,由于处于不同的语系之中,英语中的词语和汉语中的词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完全对应的就更少了,因此在交际中由于使用者忽视了目标语文化的用词习惯,造成了语言生硬表达或是词不达意的现象。

中西方文化赋予词的内涵和外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跨文化交际时,有的学习者往往只看到了词汇的外延部分,没有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无论是在口头语还是书面语的使用中,是正式语还是非正式语的表达中,看不到词汇的语言特色和褒贬之意,产生了许多笑话和语用失误。

3.“汉语负迁移”的应对方法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的英语学习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受到的“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造成的。为了减少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帮助英语学习者减少语用失误,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并且循序渐进的对应办法。一、用正确的语言观指导英语学习。要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努力培养所学语言的文化习得意识,理解文化,降低母语的干扰。要把传统的教学中仅仅学会词汇意思转变成为全面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降低错误使用的几率。二、不断丰富文化信息的输入。 要避免和减少汉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上的干扰,就必须加大英语文化的输入,通过阅读课外大量的读物,特别是有关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各类书籍,使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变得更全面,更具体,这有助于帮助自己的英语更地道,成功地进行英语交际。三、大力开展文化实践,多学多用。要鼓励英语学习者在课外积极使用英语,在方便的情况下与英美人进行直接的交流。培养对英汉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的敏锐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4.结语

汉语负迁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其深层的原因在于认知,是认知的偏差造成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既不是学习者的本族语,也不是目标语使用者所认同的语言,这种既不稳定也不规范的“语言”,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是起阻碍作用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不论是以哪种方式,都要自觉地提高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对外文化的适应性,自觉地调整好民族情结和文化情结,要努力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所导致的语用失误,才可以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3]李成军, 李祖明.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J].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78-82.

[4]周海波. 汉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国是英语[J]. 英语教学研究,2010:37-4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