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信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信问题的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5 00:29:21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信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3-07-25 00:29:21     小编:

一、诚信之解

(一)诚信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范畴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里,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立身处世”,儒家思想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如同车子缺少r、这样的枢纽就不能行走一样,人若无诚信寸步难行。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诚信交往的现状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诚信障碍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与社会性更强。大学生们开始步入了社会交际圈并且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交往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理解与交往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大学生中却存在着不信任、交往冷漠等方面的诚信障碍。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与他人交往中,存在欺骗、承诺不予兑现及说空话大话的现象。大学生这些在人际交往中的诚信障碍,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增加了学校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的不诚信。

(二)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缺乏诚信

由于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以致长辈对孩子难免偏爱甚至溺爱。在这种情况下,长辈与父母对于孩子的容忍度很高,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过的好只要是孩子提的要求再难也要达成。孩子习惯了向长辈与父母提各种要求,因为即使遭到训斥要求也会得到满足。所以很多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向长辈说谎来骗取超额的生活费,以满足自己的物欲以及虚荣心。这样在与家庭成员交往中缺乏诚信的大学生就像一个榨汁机,利用家庭成员的信任,来大行欺骗之事。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社会多元思想碰撞,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在道德上的困惑,就业与学业的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们从心理上无所依托,诚信意识十分淡薄。一旦受到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就极易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及急功近利的心理,以至于做出失信之举。与此同时大学生将实用主义至上作为处事准则,注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都是诚信意识淡薄的表现。

(二)客观因素

1.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糟粕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导致了人们潜意识中诚信意识扭曲。诚信虽然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从古至今,诚信缺失的案例数不胜数,而大学生最有可能了解这些历史,造成诚信的传统没有很好的继承,却学到了许多不讲诚信的厚黑学及生存之道。导致大学生认为现实的利益要胜过虚无的名声。

四、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从全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诚信观得念深入人心。

2.从制度上制定相关政策法律,从法律层面来约束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重视高校的主导作用

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凸显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在大学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但并未得到凸显。在当前大学生以及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应以德育创新作为新的契机,从众多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突出强调诚信教育。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强化诚信意识是基本要求,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诚信必不可少。所以,如果忽视了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因此,在高校中落实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诚信教育。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或显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

(三)重视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和连续性,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与无意、计划与无计划、自觉与不自觉中进行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所以家长以及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身教胜过言教”。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了解一定更甚老师,所以一定要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家长和老师及时的沟通,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

五、结语

因此大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行,重在实践,贵在养成,但不能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诚信意识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培养的,要靠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努力。把大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意识,诚信理念转变为诚信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1] 袁华音.西方社会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2] 顾春、张会军.中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

[3]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