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资助工作及其教育价值思考

大学生资助工作及其教育价值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1:15:23
大学生资助工作及其教育价值思考
时间:2023-03-23 01:15:23     小编:

摘 要:马克思曾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使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推进。在高等教育人数骤增的形势下,其中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逐渐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工作者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高校;助学金;贫困生;政策及建议模式;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512.74 [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总人数约有460万人。有数字显示,一名普通专业的本科生每年最低消费支出9000元左右,这相当于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几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综合;一名本科生大学四年的花费甚至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几十年收入的总和。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贫困大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考验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实效性和公正性。

从1987年开始,在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民政部、各地政府以及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一起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级别的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校内外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及“绿色通道”等为内容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公办大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政策是“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形成了以“奖、贷、助、减、补、勤”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是,这一基本完善的资助体系,却也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说:助学金的发放面较少;助学贷款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六年内还清,对刚入职场的学生来讲压力较大;能够享受减少(免除)学费的大学生人数有限等等。

一、助学金资助工作中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大大提高了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扩大了受资助学生的覆盖面。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大学自身也开始为大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资助。但是,从近几年资助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产生的一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可信度和能效度。

1、学生的诚信度降低

贫困生的认定是开展助学金评选的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整个评选过程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根据现有相关资助政策文件规定,学生可以通过出具生源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困难情况说明,作为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依据。因此,不少大学生为了获得无偿的助学金资助,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开具虚假困难证明,甚至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中故意将自己贫困化。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超过47%的受资助同学承认自己上报的家庭经济情况中有虚假成分。学生的这些不诚信行为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贫困生认定的不准确,降低了助学金的助学效应。

2、感恩意识的缺失

本来,助学金的发放是国家和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然而,在部分学生看来,助学金等资助仅仅是作为“困难学生”的应有所得,或者说是一次免费的经济资源分配。其重点关注的是自己能否评上,能获得多少金额的资助等等,很少有学生去主动体会和感受通过助学金这类资助工作,国家、社会、学校和老师期望传达的激励与关爱。在这种直接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导致一种畸形现象的产生:获得助学金资助的学生认为自己评定的等级过低,应该获得更高额度的助学金;未获得资助的学生则认为评定程序有失公正性,有些比自己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不应该获得资助。在这种个人私利的追求下,对思想认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很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影响日后个人诚信的建立。

3、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来看,特困生大概占到学生人数的8%-10%。近几年虽然助学金的资助力度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面对每年扩招带来的数量更加庞大的学生群体,能够评定上困难等级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确定受资助学生的具体人选成为学生关注、老师操心、问题易发的薄弱环节。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有限的资助名额在同学之间拉关系、恶意中伤他人;尤其是一些未获得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对一些不如自身贫困旦受到资助的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有些获得资助的学生个人素质较差,助学金未能用在正当处挥霍浪费。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破坏了师生感情,甚至成为影响学校学生工作安全稳定的导火索。

二、辅导员工作如何实现助学金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自己也能深切感受到助学金带给工作压力。辅导员不仅是基层资助工作的实施者、资助政策的传播者,更是贫困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奖优”的激励者。那么,在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 全面了解学生层次结构,准确把握学生的困难程度

首先,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全方位细致了解学生的困难情况。新生入学时,思想较为单纯,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每学期开学之初,对家庭突遭变故学生情况的了解与把握,对接下来的助学金评定工作提供具体的倾斜帮扶依据。此外,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经济困难学生的谈话了解,也为准确把握学生的困难程度提供直接信息。其次,完善科学合理的评定工作程序。结合全体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合理的评定标准,评定小组的人员构成做到各类型学生的全面覆盖,既包含学生干部,也有普通学生代表,针对每一个申请资助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审议。并最终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与检举。

2、要全面深入领会国家的资助政策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行“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的基本原则。对于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只是国家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资助政策的实质是通过经济上的帮扶解决学生求学路上的障碍,最终实现学业,成为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奉献社会、能够学会感恩的栋梁之才。其次,对于经济上有一定困难单非特困的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解决其困境。发挥国家资助政策的多元化优势。最后,在工作落实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以党委副书记领导,各年级辅导员亲身参与评定工作的组织结构。

3、“资助”与“奖优”相结合,构建和谐班级,营造良好校园风气

助学金、减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只能是直接解决困难学生的临时经济压力,还应通过各类资助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的方式,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关心国家资助政策,关注自身个人素质的养成和班集体和谐人家关系的建立。使资助政策成为一种良性的竞争,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培养学生对班级、对院系、对学校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真正地实现助学金的教育价值,我们还可以从世界各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中得到很多借鉴和启示。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高等教育经费需要国家、社会和学生共同分担,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按照成本收费的体制,是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其次,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高等教育回报”方式,加强对社会急需、工作艰苦等专业的资助力度,鼓励大学生从事这些行业。第三,我国需要在设立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可行的贷款回收机制,借鉴英国模式向“按收入比例还款”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私立学校的比例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国家也需要重视对民办学校的资助和扶植,运用合适的扶持和监管措施,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应该努力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国家的各项资助方案,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形势下学生资助需求日益扩大的问题。最后,希望高校助学金能够真正地实现助学金资助的公平、公开、公正,也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贫困学生,实现应有的教育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