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0:09:09
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时间:2023-08-07 00:09:09     小编:

萨尔茨堡离慕尼黑很近,坐火车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行程。十多年前,我在慕尼黑做访问学者时,曾去过两次,但都是短暂的停留,当晚就返回了。

萨尔茨堡留给我的印象是碎片化的,能回忆起来的大略只有老城区里白色的城堡、砖石铺地的狭窄街道、广场上的音乐家雕塑以及到处耸立的教堂。总之,是一个只需半天就可逛个遍却又很值得一游的弹丸之地。

时隔多年,我再次来到这里,记忆中一些符号式的东西并没有太大变化,一如欧洲的其他许多城市。但在此之外,我新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城里城外

我们住的酒店位于萨尔茨堡新城,可能是当地所有酒店中离火车站最近的。一个城市的火车站周围通常是比较脏乱差的,但萨尔茨堡是个例外,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从我们的住地前往萨尔茨堡老城需要坐几站公交才能到达,步行需要半个小时,其间要跨过萨尔茨河。萨尔茨河水面很宽,水流湍急,看起来有些污浊。载我们的的士司机说,萨尔茨河的河水通常是清澈的,现在之所以浑浊,是因为上游地区下了暴雨。沿河相距不太远,便有一座桥连接两岸。其中一座直通老城区中心,桥两边的铁丝网扶栏上,锁着成千上万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锁头,仿佛两道彩虹横跨萨尔茨河。

不止一个人说萨尔茨堡的社会治安好,这样的话听多了,胆儿自然就大了。虽然街头很少见到警察的影子,但内心感觉是安全的,即使在深夜。因为白天太热,我和同事决定晚上到老城区溜达一圈。离开酒店时,已经10点多了,街上行人已经很稀少。初来乍到的我们对周围路线还不太熟悉,走了两个街区就开始问路。等我们寻道走到萨尔茨河边时,才发现已经偏离老城的入口足有两三公里。好在我们不赶时间,也无明确目的,干脆就沿着河边朝萨尔茨堡老城的方向信步而行。虽然夜已深,但河边行人不断,有夜跑的、散步的,还有三三两两坐在岸边把酒临风夜聊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心情会跟周围的环境一样放松、愉悦。

萨尔茨堡的游客中,很多来自欧洲,其中来自德语国家的占了相当比例。也有很多美国来的。然而,无论在哪儿,都绝对少不了中国人,其中来参加音乐节夏令营的中国小朋友也不少。从小就能亲身感受世界一流的古典音乐盛会,应该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街头长着亚洲人面孔的,不少是韩国人。据莫扎特大学校长介绍,这些年到萨尔茨堡学习音乐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东亚的学生比例有了很大的增长,不知街头的这些韩国人是否与此有关。

因为音乐节的缘故,当地很多居民都穿着民族服装,女人穿长裙,男人穿皮短裤,跟相邻的德国巴伐利亚人在节日的打扮有点像,但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街头小店逗留时,一位热情的店员纠正了我多年的一个错误认识,原来皮短裤并非男人专享,女人照样可以穿,并且穿在身上的效果比男人还酷。

来萨尔茨堡,古城堡是一定要参观的,它是这里的地标。城堡始建于公元1077年,从最初位于山顶位置的一处大房子,到成为今天欧洲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堡,前后断断续续建了好些个世纪。城堡不算太高,但爬上去还是要费一些气力,有些路段很是陡峭,不想爬的话可以乘坐缆车。

在老城区待腻了,位于萨尔茨堡郊外的海尔布伦宫倒是个换换口味的好去处,从老城区坐公交过去只要半个小时。这座以水为主题的宫殿,建于17世纪,是当时大主教的夏宫。建在花园内的戏水园,是海尔布伦宫的亮点,也是欧洲唯一的戏水宫殿。

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去一趟翁特斯山。从中央火车站搭乘25路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来到翁特斯山山脚下。这里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搭乘缆车大约10分钟就能到达山顶。赶上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能看到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由于海拔较高,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来之前,最好查看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如果预报有雷雨,即便山下天气正常,管理人员也会拒绝让你登山。

我们到翁特斯山那天,天气预报是多云,山顶有雾,能见度差。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原本是想登顶之后,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的。缆车升到半山腰时,就进入云雾中,外面白茫茫一片,能见度几乎为零。这让我们的心情一度跌到谷底,心想这一趟算是白来了。可缆车快到尽头时,突然有穿云破雾后的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下面仍然云雾笼罩,但山上的天是晴的,视野很好,远处的萨尔茨堡一览无遗。这种奇特的景观可遇不可求,比之晴空万里更多了一份神秘和变化。我们算是赶上了。 音乐之都

欧洲的很多城市,都有街头艺人的表演,萨尔茨堡也不例外。不管是个人的独秀,还是三五个人的群演,他们都很安静、投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至于路人是否施舍,仿佛完全不在考虑之内。我感觉他们更像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参与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艺术家。

因为有采访任务,在街头与路人搭讪成为必须。不承想,我们搭讪的第一个人,一个略显孤傲清高的老太太,就是专程赶来参加音乐节并登台进行朗诵表演的艺术家。虽然交谈中她也提到过朗诵的事,但我们当时并没太放在心上。后来回到酒店,不经意间翻看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手册时,发现了她的照片,仔细阅读介绍,才知道她是一位来自维也纳的经常受邀在萨尔茨堡音乐节进行朗诵表演的牛人。还有一次,我们拦下两位骑车的年轻人,请他们谈谈萨尔茨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其中一位长相俊雅的小伙子是音乐节期间登台演出的乐队成员。我们在感叹人不可貌相的同时,也深深觉得作为古典音乐之城的萨尔茨堡绝非浪得虚名。

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有众多演出,剧院、学校、教堂,甚至河边或广场的空地,都会成为演出场地。一些经典演出的门票很早就售罄,并且往往价格不菲,动辄上百欧元。不过,音乐节的主办方也充分考虑到了广大经济并不宽裕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利益,音乐节期间,有很多免费或者票价很便宜的演出,可以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当然,免费或者便宜,并不代表演出低劣,能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进行演出的艺术团体,水平都是一流的。

音乐节主办方的媒体办公室给我们提供了海顿作品《创世纪》和话剧《每个人》首演的门票。

《创世纪》是“世界三大神剧”之一。担任音乐会指挥的是法国著名指挥家马克・明柯夫斯基。听众以中老年人居多,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忽然想起莫扎特音乐大学校长受访时说的话:年轻人大多都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流行音乐吸引过去了,真正喜爱和从事古典音乐的年轻人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对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节日大厅的空调制冷效果也不太好,中场休息后,马克干脆脱掉外套,轻装上阵,甩开膀子指挥。

《每个人》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招牌剧目。首演前夕,我们还专程到现场去看了下,大教堂前的临时舞台和临时的座椅已经搭好,座位后排两侧的灯光也已架好。只等时候一到,就可鸣锣开场。

演出定于晚上9时开始,我们8点30分左右赶到,却发现场地空空如也。舞台旁边立着一块牌子,说因为当晚有雨,演出按照预案将于节日大厅进行。心头顿觉一阵失望,因为早就听人说以大教堂为背景的演出多么气势恢宏、令人震撼,看来这次无缘身临其境地体验了。

循着路标来到前一晚欣赏《创世纪》的节日大厅,落座不久,演出的大幕便拉开了。节日大厅的空调系统一如既往地不给力,大多数男人已经脱掉西服外套,扯下领带,女士们也顾不上矜持,拼命地摇着扇子。《每个人》的演出语言是德语,又带点奥地利的口音,我听不大懂。但剧情很抓眼球,舞蹈、音乐和表演都很提精神,当注意力在舞台上时,身上反倒不大觉得那么热不可耐了。

我们原本考虑参加音乐节开幕式,但官方开幕式是7月26日,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返京,所以也就无缘一睹当天的盛况。就像因为下雨我们未能在大教堂前欣赏《每个人》一样,这也算是我们萨尔茨堡音乐节之行的一个缺憾吧。当然,乐观地看,也可把它作为我们日后再来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动力和理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