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存在主义视域下读《白象似的群山》中吉格的困惑与重生

存在主义视域下读《白象似的群山》中吉格的困惑与重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6 01:52:45
存在主义视域下读《白象似的群山》中吉格的困惑与重生
时间:2023-02-16 01:52:45     小编:

摘 要: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正是存在主义兴起之时。在该作品中,海明威将女主人公吉格设置在一个是否堕胎的困境中,着力描写两难情境下吉格的彷徨、迷失、勇气、胆识和自我价值,这与存在主义哲学是相通的。本文旨在存在主义视域下,从吉格在环境中的困惑感、对生活的陌生感和在自由选择后的重生的三个方面赏析这一经典著作。

关键词: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吉格;存在主义

二十世纪初叶的美国社会呈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暴露出了无数难以克服的弊病,经济危机,百业凋敝,市场萧条,种族暴动,频繁的战争,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造成的大批失业问题,劳动阶级生活的穷困问题,以及酉方文明的日趋腐朽等。海明威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悲剧式的“东风恶,人情薄”的世界中。这个荒诞的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罪行、堕落、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对海明威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和给他以深痛的打击,并在他的肉体和心灵上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可怕的创伤;从而把他推上了痛苦、迷阔、绝望和死亡的边缘。但是,海明威没有让他的心灵屈从于那个盲目狂怒的世界,相反,他以笔杆子作武器,像一头“受伤的狮子”一样和那个社会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海明威通过小说艺术形式重现了那个荒谬的世界,揭露和鞭笞了摇摇欲坠的美国社会中的危机和矛盾,发泄了他和“迷惘的一代”对那个社会和世界的僧恨、愤怒、不满和绝望。

一、对环境的困惑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人物总是生活在荒诞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上,人的处境就像作品《永别了,武器》中亨利所目睹过着了火的木头上逃命的蚂蚁的命运,无论你怎样努力逃命,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入火中,被活活地烧死”。堕落、恐惧和绝望的荒诞世界,充分显示了海明威对人生荒诞性的体认。为了强调这一点,海明威不仅将小说的背景放置在天主教一统天下的西班牙,并且将故事的时间放在夜晚。

作在其《白象似的群山》的首段,作者用“long”奠定失望的情绪,用“white”表明虚无之感。作者对车站环境的描写,“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紧靠着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1]40车站一边是令人绝望的荒凉之景,一边是有温暖希望的期冀之景。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在平行的两端,平行是没有交汇点的,除非处于平行之间的人能在思想上有飞跃性的改变。此时的吉格还在“荒芜”的这一边,她只是眺望“温暖”的那一边。

二、对生活的陌生感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一个人在客观世界中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忧虑”,因为他感到他所处的世界所有境遇只不过是虚无,而这个虚无的世界又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人只能悬在“虚无”中无穷尽地“忧虑”,而所有的“忧虑”都是通过恐惧、痛苦、厌恶以及选择行为表现出来。在海德格尔看来,虚无产生于一种普遍的厌烦,这种厌烦是无法排遣的,它来自灵魂深处那漆黑的夜晚。[2]230

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痛苦、虚无的。在这个偶然的世界上,“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人的本质悬于人的自由。”[3]183个人是孤立无援的。不但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人与一切生物之间也是冷酷无情的。海明威笔下的这个虚无世界,人的价值飘忽不定,人生无家可归,永远是个未知数。对生活的陌生感以及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孤独感,使人总是处于一种“异己”感之中,处于一种动荡的、不安定的、茫然不知所措的焦虑、恐惧状态中。一方面,吉格对于自己所处的西班牙更是一无所知。

三、对自由选择后的重生

文化道德的堕落、沦丧,使年轻的一代善良的心灵、责任感和道德感无从依归,丧失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找不到一点生存的意义,有的只是迷漫无际的虚无。在海明威的笔下,人们发现他们的存在是无价值的,感到他们已被这个世界异化了,成了一种被遗弃的孤独的无目的的存在物。他们对传统的社会体制和虚伪的价值观念感到绝望,对世界、社会甚至于对他们自己没有一点信念与信任。意大利评论家纳米・达哥斯蒂诺说:“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海明威对现实的基本态度没有改变。

四、结语

海明威和存在主义者对人、人生、世界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选择和准则,认为一个人有权利选择他的“自我”和人生,人生的意义全在于行动本身,并认为“方法就是目的”。海明威和存在主义者都程度不同地谴责了野蛮的战争,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权力政治,揭露了西方文明的腐朽,同时又高度赞赏人的力量、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海明威笔下的人物以与荒诞的世界激烈抗争,展现了精神上永不屈服的强者风貌,即“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这是存在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恶心感,或者说对客观世界的不可知感,对环境的无以名状的恐惧感、迷惘感,对生活的陌生感以及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孤独感,应该有的生活态度和必须做出的选择,如此,才能为通常处于痛苦和绝望之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企望找到失去的自我,给没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一点意义,给没有价值的存在赋予本质和价值。

参考文献:

[2] 周国平.重读大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6] 萨特.存在于虚无[M].黄颂杰等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