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诗经》量词运用现象考察

探讨《诗经》量词运用现象考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33:34
探讨《诗经》量词运用现象考察
时间:2023-08-05 07:33:34     小编:

量词的运用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量词虽然在汉语史上是一个产生得比较晚的词类,但量词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诗经》中量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量词的用法及特点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1《诗经》量词的分类

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根据语法功能和计量单位不同,可以把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动量词主要是计算动作的次数。如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次、回、趟等。这一类词在《诗经》中用的不多,如握、匊。物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是计算事物的数量的。《诗经》中的量词多属物量词,如葛屦五两,冠緌双止。(《南山》),显父饯之,清酒百壶。(《韩奕》)中的两、壶,这些都是物量词。如果从计量用法是否固定、专门来看,量词又可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专用量词指专门或主要作为计量单位使用的词,如表示长度单位的寻、尺,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閟宫》)。借用量词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组合中,由其他词类转用过来作计量单位使用的临时量词,如名词卣爵本是酒器,簋是食器。《诗经》中把这些器具用作计量,厘尔圭瓒,秬鬯一卣。(《江汉》);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宾之初筵》);于粲洒扫,陈馈八簋。(《伐木》)。

从表示的数目上可以分为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个体量词是表示单个概念的量词,如生刍一束(《白驹》)中的束,不盈一匊(《采绿》)中的匊而集体量词是称量成组或成群的事物。在《诗经》中,乘字共出现30 次,其中作为量词使用的一般用来称量马,古代一车四马,因以乘为四的代称。乘作为集体量词所表示的数量是四,如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六月》)。朋也有集体量词的用法,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所以朋作为集体量词所表示的量是二。《诗经》中还有一个集体量词群。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无羊》)宋代朱熹《诗集传》中的注释为羊以三百为群,其群不可数也,说明群是一个表示数目较大的集体量词。由此可见,在上古汉语中,量词虽不如后世那样丰富,但量词已初步位于各类词之中了。

2《诗经》量词的借用

量词的借用,扩增了量词使用的范围、数量和频率,也表现了量词与其他词类的密切关系。大体上说,汉语量词基本上是由名词与动词引申转化而来的。《诗经》中量词由动词演变而来的现象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例子,如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东门之枌》)中的握,其本义是搤持也。,用手把持的意思。由这个意义引申,就有了量词的用法,称量可以用手握住的东西。又如不盈一匊(《采绿》)中的匊,其本义是用手捧东西,动词,后转化为量词。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量词主要是从名词借来和演变而来的。有说古代汉语中的量词基本上就是名词,黎锦熙先生就认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早期语法研究,也大多把量词看成名词小类、附类或特殊类型,没有单独立类。量词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被称为单位词,王力先生认为: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可见量词与名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名词借用为量词,原来的名词与所计量的中心语,一般有某种相关性,如我们上文所讲的名词卣、爵、簋,便是由盛物的器具借代而引申用作计量该物的单位,应该说,用器皿的名称来称量食物、饮料等正是汉语量词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汉语的许多称量性量词如碗杯等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诗经》中正是用这些器皿充当量词来称量酒或食物的。但是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见到这些词了,并不是这种用法消失了,而是器物的名称变了,如装酒的叫瓶,装食物的叫碗。

在《诗经》中,名词往往借用为量词,但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既可作量词又可作名词的词,在同一个语言组合形式中,名、量两种解释和用法似乎都可以成立。如表示时间的日、月、年,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葛》)和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东山》)中便既可作为时间单位,也可表示一定的时间。量词和名词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上古汉语名量同词,以及没有严格区分使用的情况。谈到区分,个别词的词性判定应该跟全体词的词类划分一样,以语法标准为主,意义为辅。就语法特征来说,量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名词则可以单纯回答问题,可以单纯充当主语、宾语。另外,量词只限于前面能加数词的。前面能加数量词组的不算量词,算名词。这都可用来帮助判别词性。不过,语法特征只是就一般性来说的,并非必然规律。例如,数量词组成的偏正结构处于宾语的位置上时,如果数词是一,可以略去不说。扬之水,不流束薪。正是在束薪前面省略了数词一。

3《诗经》量词的特点

3.1 应用范围

《诗经》中的量词,大体上说,约有30 个。在应用范围方面,即量词所计量和修饰的对象,离不开当时君臣百姓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事物,如车马、衣物、田土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色彩,如以开百室,百室盈止。(《良耜》)十亩之间兮(《十亩之间》)等。

3.2 使用结构

从量词的结构上说,《诗经》中使用的全是单纯量词,没有后来才兴起使用的把两种计量单位合并为一的复合量词,也没有重叠的用法,斤斤其明(《执竞》)中的斤斤,通昕昕,指明察的样子,并不是量词的叠用。

3.3 虚指功能

《诗经》常借数词做出虚指,以示多少,如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召旻》)中的百里意在突出其范围,距离的远大,并不是确指一百里。《诗经》中的量词也可以虚用,如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表示把松柏切成长短不同的木材,寻尺在这里就是一种虚用,并非实指。

3.4 借用效果

《诗经》中的借用量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修辞效果更为明显,如陈馈八簋的八簋,借指食物的丰富,宴席的隆重;又如生刍一束的一束,贻我握椒的握,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的一匊,表示的量虽然比不上度量衡单位表示得那么明确,不过这类借用量词却起到了凸显形象效果的作用。

3.5 表达能力

《诗经》往往选用不同的量词表示相似的意思,避免了用词的重复、呆板,如《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中的廛、亿、囷《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羔羊之革,素丝五緎羔羊之缝,素丝五总中的紽、緎、总,用不同的量词修饰了同一事物,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诗经》作为先秦时期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已经使用了一定的量词,并体现出了一些特点,对量词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概而言之,考察《诗经》中量词的运用,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量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