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00:35:11
英汉复指与易位及其理据
时间:2023-04-10 00:35:11     小编:

"

摘要:语言大师Chomsky提出了UG规则,本文从英汉复指与移位存在着共性充分证明了此规则的正确性。英汉语都存在形式主、宾语的复指与移位现象,都有名词前置代词填补现象,疑问句式中也都有代词指称主要信息之现象,这种复指和移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据。

关键词:复指;移位;共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复指(resumptive)指的是句子中有两成分产生共指(co-reference)。其中某一成分一般用代词来表示。带有复指的易位句有形式主、宾语句(sentence with a formal subject or object),强调句(emphatic sentence),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等,这些句式都涉及到移位。英汉语都有这种现象,下面就英汉语复指与移位的相似性进行类比。

2.形式主宾语句中的复指与移位

在形式主语句式中,英语通常用代词“It”,汉语通常用代词“这”来替代复指,复指部分是句子,如:

1)英:It is impossible that he said so.

汉:这是不可能的,他会说出这种话。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子句“他会说出这种话”。英语句子里的it指称子句“that he said so”。

在形式宾语句式中,英语代词“it”通常复指不定式词组,有时也复指动名词词组 ;汉语代词“这”指称的词组前通常都有逗号,如:

2)英:I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

It誷 nice meeting you.

汉: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

认识你很高兴。

上述句式中汉语句里的“这”指称“花那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地方”,英语句里的it指称“to spend so much money going there”和“meeting you”。 A.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I think it impossible.)

B.什么不可能?(What is impossible?)

C.Tom说我偷了他的书。(Tom said I stole his book.)

D.我同意。这是不可能的,你偷了他的书。(Yes. It誷 impossiblethat you stole his book.)

另有些研究者把此类移位称作为满足“尾部焦点”(end-focus)的需要,即新的、重要的信息移置句尾产生信息焦点。有的认为这是为了符合英语句法中的尾重(end-weight)现象。可汉语不是尾重句法,为什么也是一样的移位呢?笔者赞同前者。

3.句首名词组复指与移位

先看例句:

1)英:That man, I once dined with him.

汉:那个人,我曾经跟他一起吃过饭。

2)英:His mobile phone, I don’t know how to use it.

汉:他的手机,我不知道怎么用它。

4.疑问句复指与移位

有一种复指疑问句英汉语都有,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毕竟存在。如:

1)英:Why is it that he is still single?

汉:这是为什么,他现在还是单身?

2)英:How could it be that he didn’t go with you?

汉:这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和你一起去? 例1,例2发生了移位后置,也就是右移(right dislocation)现象。代词it和“这”不是回指(recursive),而是填补(resumptive)。那么移位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成语法未对此作出解释。笔者认为用信息编排(information construction)的理论可以解释它。信息编排的理论认为信息焦点总是落在句尾。在此句式中,有两个信息焦点:第一个是代词,它在主句句尾,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第二个是子句,在整个合成句的末尾,也符合信息编排的理论。说话人先提出焦点,听话人由此产生预设直到听到第二个焦点出现。这也符合认知学原理,说话人根据其认知世界的经验,知道如何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力,使其话语更具份量。此句式中,引起注意力的方式就是脱离常规,先用代词,让听者去寻找所指,从而非常有效地达成了交际目的。

5.结束语

本文通过英汉语言中复指与移位之间的对比,说明了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并就这共性提供了各种理据,从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进行了阐述,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点。

参考文献

Andrew Radford.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Andrew Radford. Transformational Cours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anna Thornborrow & Shan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 Routledge, 1998.

Mark Aronoff & Janie Rees-Miller.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程工. Linguistic Universalism(语言共性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王菊泉、郑立信.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