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4 00:30:13
试论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时间:2023-06-14 00:30:13     小编: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快速兴起,推广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随着办学规膜的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新的组成因素孔子学院的繁荣发展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孔子 学院文化 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指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一权力往往来自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则和制度等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逐渐形成潮流。他们对中国独特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感兴趣,中国文化倍受世人的瞩目,一股汉语热扑面而来,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也急需推广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诞生了孔子学院这特殊的海外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孔子学院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西方眼前,零距离接触使外国受众在自己国家就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热也伴随着文化的深入影响而在西方持续升温,从孔子学院繁荣发展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孔子学院在全球兴建引发的评论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兴建,孔子学院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评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张西平教授也认为,孔子学院己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符号。尽管孔子学院名字较为古板,但它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形象。精心挑选的名字背后蕴藏着这个国家追求软实力的雄心。此外该名字还避免了官方意识形态色彩,作为教育家和半宗教形象的孔子也代表着和平与和谐。印证了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和平发展旋律。在许多方面,孔子学院有点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形,美国和欧洲大国为国际威望和影响力开展了激烈的竞争。莫斯科通过驻外大使馆散发介绍苏联生活的杂志,其它国家也通过文化机构,如法兰西联盟,歌德学院和塞外提斯学院推动本国语言的传播。而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汤哲远则更加坚信: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象征的孔子学院建设采取送去主义,是“东学西渐”在21世纪的文化复兴和文化自觉,有助于扭转“文化逆差”颓势,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孔子学院建设撒播和谐价值观,有助于解决西方文化思维模式下人类面临的一些困境,促进和谐世界的发展。孔子学院建设是世界文明间的对话,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促进自身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软实力”近年来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软实力”的政策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美国《纽约时报)地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产品:汉语》的评论,引用当地一所汉语研究机构负责人的话说:“中国正在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作为一种新事物,中国政府不仅利用这种新兴的时尚,而且决定将他作为扩大中国影响力、向海外传播友好意图的工具。

二、孔于学院对中国文化软实力产生的影响

(一)扩大中国的影响

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是中国向外界传递各类资讯的最主要的方式,扩大汉语的传播范围、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是使中国走向强国的重要组成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在国际交往和部分。中国的声望和地位伴随着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不断地提升。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发展定位中有大国意识,在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并适时加快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进程,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与认同,以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汉语国际推广能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一方面,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将从对外汉语教师供给、教材及其辅助教学用品等方面形成对外汉语教育产业。对外汉语教育产业会给我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伴随着汉语的国际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学习和使用汉语,这将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信任,降低成本,同时进一步扩大各国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汉语国际推广将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收益,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中国文化的传播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汉语的形成和产生源远流长,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而成。我国人民在继承和发展汉语的过程中,逐步营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这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汉语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共同感情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纽带。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同时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为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有了汉语作载体.中国的书刊、杂志、影视、网络信息等流传于国门之外将不再举步维艰。

三、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全球日益升温的“中国热”,代表了中国软实力的显著提升,但中国政府要韬光养晦,警惕“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表过篇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强调说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了美国利益,并呼吁美国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他警告美国政府,若再忽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则将是“愚蠢”的。因此.中国在进行文化外交时.要避免锋芒毕露,尤其要树立科学的文化外交观,适应国际社会“和谐世界”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文化产品稀缺,必须寻找更多的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还称不上强势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文化外交现状处于“入超”阶段,而对外来文化产品的大举“进攻”,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稀缺,没有像美国大片,日本漫画,韩国连续剧一样的“必杀”文化产品。鉴于此景,中国必须寻找更多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海外,否则,未只会在文化大融合甚或文化角逐的历程中扮演配角,“文化大繁荣”的愿望终将成为泡影。因而,不可对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盲目乐观,要保持清醒头脑。毕竟,今日世界,除中国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才只有区区几千万。而与之相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人已达4 5亿,全球3/4的邮件用英语书写,8O%的电子信息用英语记录。长此下去,可以预测,汉语将有可能在信息社会失去“话语权”。

(三)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大国崛起的形象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中国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是大国,所谓崛起,只是因为中国一度被压制下去,变得沉默了,而现在又要恢复常态,力争上游。但是,要保证让世界以不受到威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这种崛起,这要求我们发挥大国风范,就是不计前嫌。以报复心理和行为,去警告那些侵略者或攻击者,是弱小者的生存之道。中国泱泱大国根本不需旧怨重提,待客之道是“以德抱怨”。只有“以德抱怨”,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大国立威的关键是公平宽。正如汉堡孔子学院院长康易清所希望的那样,孔子学院能成为中德文化之间的桥梁,不仅传授中国文化,而且促进中德对话。他说:“文化传播不应是单行线,而是双行线。”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韩彼得也说:“中国人有权宣传自己的文化,如果人们只是味地介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介绍中国的文化,那么中国的形象就会是扭曲的。”

四、结语

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使中国立即获得国际声誉,还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建立学院交流点,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从长远来说,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更是非常有益。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这种文化的自我成长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和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在这不断碰撞的过程中,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文化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双向的文化传播中.产生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利于中国在推行政策时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最终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