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创作策略分析

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创作策略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6 00:15:41
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创作策略分析
时间:2023-05-16 00:15:41     小编:

 视听新闻具有声画一体等优势,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受众注意力,疏导社会舆论,降低事件对公众情绪的波及程度,缓解社会矛盾。所以,创作有价值的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 事件选择

1.1 强调新闻价值与社会舆论环境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官先后落马,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反腐是这几年来一直的热点和重点,笔者选取的这期《新闻调查巨贪村官》,播出时间选在2017年4月15日,正值反腐工作进入新阶段,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受众需求,也符合当前的社会舆论大环境,所以它能实现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带动受众深度看世界的功能。

1.2 拥有恰当的播出时机

事件选择要拥有恰当的播出时机。笔者选取的《新闻调查巨贪村官》这期节目,与当前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存在天然的联系。在《人民的名义》前两集中,剧中检察官侯亮平在北京的处级小官赵德汉家中搜出现金2.3亿人民币,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讨论。在此时机,《新闻调查》将与电视剧中相似的 巨贪村官刘大伟一案搬上荧屏,与《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相互呼应,进而有效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和价值宣传:虽然目前国内腐败现状严峻,但党和政府反腐败决心不动摇,要始终坚持和维护社会法制建设。

2 叙事方式

2.1 事件先行,集体叙述

事件先行,指的是先将具体事件讲清楚,再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新闻调查巨贪村官》在开篇就交代了新闻事实,:安徽省淮北市烈山村原党委书记刘大伟在十几年侵吞、挪用集体财产1.3个亿,这充分调动了受众好奇心,使其渴求了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此外,该片涉及到大量的人物采访,虽然受访人员呈现多样化,但都是看着巨贪村官刘大伟走向犯罪深渊的人。因此,记者对这部分人的采访可看做是一次集体发声、集体叙述。通过采访,从多方印证中找到了刘大伟十几年来在村里称霸一方、贪婪腐败的原因。这些受访人员不同的声音交互,使调查内容可信度更强,达到了《新闻调查》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宗旨。

2.2 视角丰富,邏辑严密

法国叙事学家托多罗夫将叙事视角分为三大类,包括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在《新闻调查巨贪村官》中,其旁白则充分利用了全知视角:除记者采访外,旁白几乎贯穿整个节目,合理调配各种采访素材,对事件进展进行直接告知,引导着调查层层深入,起到了贯穿全篇的作用。对于内视角的运用,则是重点放在与巨贪村官相关的新闻当事人上。烈山村不同群体对巨贪村官的愤恨全部表现神态和语言里,进一步验证了他十几年来对当地百姓的欺辱。外视角则主要用在专家学者身上:专家学者对巨贪村官行为进行解读,分析像他这样腐败案件频出的原因,侧面是为管理部门和民众提供了监督反馈的建议。三个视角的交叉应用,使整个调查的事实呈现和意义表达显得流畅有力、逻辑严密、真实可信。

2.3 意象突出,动人心弦

在视听新闻作品中,常见的有三种意象分类:画面意象、视觉效果意象和音响意象。几种意象相互交融,可以调动受众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力。

在《新闻调查巨贪村官》中,开头和结尾都展现了一辆火车叮当作响开过的画面,火车一前一后呼应,展现了煤炭产业曾经带给烈山村辉煌,最后随着贪官侵占财产导致烈山村逐渐落寞;节目中还有不少村里老人背着小孩渐行渐远的画面:由于村里资源被掏空,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能留下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其中很多人物、社会等画面意象都能够让受众感受到一种乡村破败感和当地百姓的无力之感,侧面反映了贪腐对第一个地区发展的真实伤害,进而引发受众深思。总的来说,这些意象都反应出一个主题,即腐败这个顽疾必须马上去除,否则只会导致经济发展受干扰,进而民怨四起。

其实,通过对《新闻调查巨贪村官》中意象的使用分析可知,意象贵精不贵多,并且要从内容和受众两方面入手,考虑视听效果,让不同意象之间有效配合,才能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3 知识传递

3.1 节目中知识渗透

事件类视听新闻,不仅是为了探求事件发展的真相,还承担着让受众在事件调查中学习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任务,从而增强新闻厚度。这种知识多数存在于旁白之中,它既能带动新闻作品叙事节奏,又潜移默化地教化受众,尽可能的将节目价值发挥到最大。如《新闻调查巨贪村官》中,提到了农村要设置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村委会三资管理、村廉委对村干部有监督制衡的作用等村民自治基础知识和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只有坚决执行制度规定,让禁区成为真正的禁区、高压线成为真正的高压线,才能减少腐败的发生等反腐知识。

3.2 结尾犀利点评

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不仅强调要清楚交代新闻事实,还要站在客观角度分析、点评该事件出现的原因,进而实现该类节目创作的最终目的对社会起警示作用、对民众起引导作用。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如何让监管落到实处,是这一新闻作品在最后陈述与思考,也同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知识传达国家意志和民众监督是反腐败的利器。

4 结语

一个好的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需具备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并能够实现为受众解疑答惑、引导公众舆论甚至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虽说目前视听节目发展不错,但若想创作出极具价值的事件类视听新闻,仍需我们不断探索,不拘泥于现有模式,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这才是最长久的方法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