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00:24:48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时间:2023-03-30 00:24:48     小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精品源自英语

一、引言 “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在其着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而在我国,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于1944年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

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故“形合”意合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注重的是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和以形显意;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主次性和表意的完整性,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和以意统形。

二、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

(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

连贯是句子依照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在汉语的表达中,由于其重意合的特征,使得这种句子之间的联接及语篇内的连贯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形”;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借助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其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及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其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及语言学中的“形合”。例如:

【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译文】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I was at the booking office buying a ticket, father saw to my luggage.

【原文】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译文】He told me to be watchful on the way and be careful not to catch cold at night.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英翻译中,译者经常是借助英语表达中词法和句法的结构来将汉语表达中隐形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显性化,从而实现在连贯方式上从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二)、英汉在语义层次表达上的“形合”和“意合”

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们常将英语的句子比作树木结构,将汉语的句子比作竹子结构,这很形象地概括了英语和汉语在语意表达层次上的形合和意合。具体地说,英语句子中充满了各种从属结构,英语的主句相当于树的“主干”,这些从属结构,如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词短语、各种分句等,就像树的“枝杈”一样层层叠叠地包围着树的“主干”,因此形成了英语句子“多枝共干,枝繁叶茂”的特征。而汉语的句子则充满了并列短语和并列分句,这些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分开,直直的,没有从属的“枝杈”,就像根节分明的“竹子”。

英汉这种句式结构使其在语义层次上表现为不同特征。英语句子的树木结构使英语在语义层次上表现出形合的特征:句子的主句(主干)用来表示主要信息,从属结构(枝杈)表示次要信息,这样语义层次在表达上就呈现出了显性;汉语句子的竹子结构使汉语在语义层次上表现出意合的特征:句子充满了在形式上并立的结构,语义层次要靠上下文来表示,在表面形式上看不出来,呈隐形。例如:

【原文】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译文】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ies, whos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inspaniduality are the ir unique an invaluable symbol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ir cultures. 【原文】梅花具有傲立风雪的顽强品质,是南京的市花,是南京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译文】The plum blossom, which comes into full blossom in winter despite cold wi

nds and snowfalls, is the city flower of Nanjing, symbolizing the tenacious character and vitality of thi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gnificant city—a city that witnessed vicissitudes in history.

三、“形合”与“意合”的文化根源

“形合”与“意合”似乎只是英汉语言中的语言现象而已,而实际上却反映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世界观,有其深层次的文化根源。

汉语之所以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有其两大原因:

(一)汉英民族间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

汉英民族间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是造就其语言表现形式迥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哲学传统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而这种把天、地、人视为一体,将自然客体与人之主体彼此相融、互相结合的普遍联系和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以及自我悟性,这些正是汉语重意合的基础。而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则把世界看成是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结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崇尚“神凡二分”“主客二分”,主张把事物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倾向于个人理性思维。英语之所以重形合,正是由于英民族重个体思维和理性方式的结果。

(二)汉英语言各自本身特点

汉英语言本身特点也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原因。英语具有比较多样的句法组织手段如: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词缀、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介词词组、不定式、分词短语、 各种关系分句等,都有其将句子衔接在一起的语法功能。而汉语则较少重视形式连接,甚至有些时候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句式连接,其更注重的是语义的连贯及上下文中语义的整体性和语境的形成。

总之,在思维上,中国人重综合,西方人重个体;在语言表达上,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四、结论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汉英语言的对比及翻译中,我们应注意,虽然我们强调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只用形合而排斥意合,汉语只用意合而排斥形合。更多的时候,形合与意合两种语言组织形式是并存于一种语言中的, 只是在汉语中意合手段比形合手段更多, 在英语中形合手段比意合使用更广泛更规范罢了。正确认识英汉语的特点及其相对性,不仅对英汉互译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研究与探索两种语言甚至其代表的文化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② 郭富强. 意合形合的英汉对比研究[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③ 卢敏.英语笔译实务[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④ 刘婷婷.从英汉思维差异看形合与意合[M].咸宁学院学报,2009

(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