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8:13:33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时间:2013-12-17 18:13:33     小编: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其他认知科学理论的发展,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模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Protocols,简称TAPs)作为一种探索翻译内在过程,即译者大脑思维、操作过程的途径被认为是所有研究翻译过程的方法中最可能(或最接近)反映翻译时大脑运作过程的方法,其实质是属于心理学中收集思维过程数据的内省法或口语报告法的一种,要求受试者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大声讲出大脑的一切所想,它最早被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用于研究人类问题解决过程。在此以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说明作为翻译文本,以有声思维作为实验方法,观察受试者的翻译过程。通过商品说明翻译过程的实验研究,一方面进一步了解理工科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并具有一定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其具有的特定文本翻译过程的特点,以及理解中常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两种翻译过程的异同,观察其翻译单位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应用等相关情况。

一、实验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实验程序

本实验采用TAPs与回想式访谈相结合的分析模式。以TAPs数据统计翻译单位与翻译策略的分布情况,在讨论和分析中结合回想式访谈。在试验准备阶段,受试者要先接受有声思维的培训,主试对受试进行一对一培训,使受试了解试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训练。培训中采用了一段包头市本地方言来进行有声思维示范,让受试者进行从方言到普通话的语内翻译练习。在培训中主试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一些必要调整,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受试可以熟悉实验场所及其设备。在正式实验开始前,主试会给受试一段英文商品说明进行热身练习。当受试进入比较自然的状态后,主试将需要翻译的商品说明文字稿交给受试。本研究中两段商品说明分开发放给受试,即当受试完成一项翻译任务后,再把另一段给受试。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能干涉译者的单独翻译过程,主试负责用录音设备记录受试所说。两段翻译任务完成后,受试接受采访,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有声思维是否影响你的翻译过程?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进行有声思维报告时,多大程度地反映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翻译过程中你的翻译单位更多的集中在哪个层面?就翻译策略来讲,你最常用的是哪类翻译策略?对于实验所用的商品说明,你翻译的难点在哪些方面?自己认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语料分析方法

1.数据处理。本实验包括两种数据:有声思维数据以及对受试的后继访谈。有声思维数据在实验完成后要撰写成文字稿,在转写过程中,有声思维数据中包括的一些翻译步骤(阅读、停顿、重复、修改、评价、策略)也要进行相应地标注。

2.翻译单位的数据统计。翻译单位的切分标准遵循Jaa-skelainen的定义,重点关注受试的注意力单位,将翻译单位划分为M(词以下)、W(词)、P(短语)、C(小句)、S(句子)、D(句义)共六个层次。如果受试以查阅词典的方式来解决某个词或词组的翻译,单位即为词或词组;如果受试在整体把握句子的时候,夹杂着反复考虑解决单词翻译的步骤,则将句子和词的单位各统计为一次。这样就可以比较方便地统计出该受试在进行该文本翻译时分布在不同语言单位上的翻译单位数量。

3.翻译策略的数据统计。本研究中参考Lorscher所列举的翻译核心元素建立编码。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元素包括RP(发现问题),VP(报告问题),→SP(寻找办法),SP(问题解决),PSP(问题初步解决),SPN(问题暂时未解决),SEARCHSP(问题遗留),SPa,b,c(问题部分解决),MSL/MTL(原文/译文复读),REPHR.SL(原文重释),REPHR.TL(译文重释),CHECK(文本检查),OSL(原文重组),OTL(译文重组),REC(原文阅读),[TS]com(文本评价),T(直接翻译),ORG.(文章总体把握)。

二、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翻译单位的统计与分析

(二)翻译策略的统计与分析 2.翻译策略类型的统计与分析。以上对翻译策略核心元素的分析可看出,核心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系列核心元素组合成的翻译策略构成了受试实际运用的翻译策略。本次试验中受试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Type1:RP-(-P)SP/SEARCHSP发现问题后,受试很快找到(初步)解决办法或意识到问题难以解决。Type2:RP--→SP-(-P)SP/SEARCHSP发现问题后,受试开始寻找(初步)解决办法,结果受试很快找到(初步)解决办法或意识到问题难以解决。Type3:(RP)--VP-(-P)SP/SEARCHSP发现问题后,受试口头报告问题并很快找到(初步)解决办法或意识到问题难以解决。Type4:(RP)-(-→SP)--VP-(-→SP)--(P)SP/SEARCHSP发现问题后,受试口头报告问题并开始寻找(初步)解决办法,结果受试很快找到(初步)解决办法或意识到问题难以解决。

3位受试翻译2篇文本时运用的潜在翻译策略类型统计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策略,受试为了解决翻译问题还尝试了很多扩展策略,占所采用策略的89%。结合后续访谈,这一现象反映了翻译过程是一个需要积极思考的复杂过程,该过程需要多次尝试、仔细斟酌。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P2在英译汉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多于其他两位受试;P3在汉译英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多于其他两位受试。内科大英语专业老师对受试的翻译转写稿进行评议后发现,P2的英译汉优于其他两位受试,P3的汉译英优于其他两位受试。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中的英语学习者的译文质量与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频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对三位英语学习者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我们对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过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研究结论主要涉及两方面:翻译单位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在翻译单位的选择上,实验数据表明,英语学习者翻译单位的选择是富有变化的,不拘泥于某一层次的翻译单位。而且受试所选用的翻译单位较小,翻译过程中以寻找词汇和词组的对等意义为主,较少关注断句、句子以及语篇层面的翻译单位。另外,英译汉中以词为翻译单位的比例较汉译英高,说明母语向外语与外语向母语的翻译单位的分布有差异。在翻译策略的运用方面,实验数据表明,英译汉中复读原文的次数多于汉译英中的次数,汉译英中复读译文的次数也多于英译汉中的次数,这说明受试在试验中复读较多的内容都是第二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试对两种语言的熟悉度和敏感度会影响翻译策略的运用,同时对翻译转写稿的评价也反映出英语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基于TAPs下的商品说明翻译

学习者的译文质量与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频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关注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过程,运用TAPs结合回顾性访谈的分析模式。但是,由于TAPs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实验受到样本数量与特征、文本选择、主试的主观性因素等条件的限制,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