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中的人性与爱情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中的人性与爱情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1 01:23:28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中的人性与爱情
时间:2023-02-01 01:23:28     小编:

[摘要]由美国年轻导演杰夫・尼克尔斯拍摄的电影《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提名,又一次给美国独立电影增添了新的亮点。本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人性的包容与爱情的成长,给人们对于人性与爱情这些永恒的主题又一次深化与反思。不同的是,影片以一个名叫埃利斯的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来审视与解构所谓的成人世界,包括他的父母、玛德及玛德的女友詹妮弗,以少年的成长为主线,向我们讲述了这些意味深长的故事。最后,密西西比河的沉默又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缓慢化与心灵上的震颤,向我们预示着成长的沉重内核。

[关键词]《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人性包容;爱情成长;埃利斯

电影《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也被译作《污泥》,是由年轻的美国导演杰夫・尼克尔斯创作的独立电影,从《存身》到《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从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到金棕榈奖提名,再一次印证了杰夫・尼克尔斯卓越的导演才能。《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不同于《存身》的浓厚的家庭伦理气氛,而将焦点对准了孩子的视角,即从孩子的角度来审视和解构成人世界。无论是对人性的包容,还是对爱情的体味,主人公埃利斯都在通过大人世界的故事而成长着。对父母、对玛德、对玛德的女友,埃利斯都在不断修正着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玛德与埃利斯虽然一个年长、一个年幼,生活经历天差地别,但是笔者认为影片的两个主人公是互成镜像的:表现在心灵上。玛德的心灵是真挚童真的,与埃利斯的幼小形成镜像;埃利斯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走向玛德。而这一切都被沉默、波澜不惊的密西西比河看在眼里,在这里,这条河流就像是一个具象的符号,见证着这里的人们成长的一切。本片乡土气息浓厚,以孩子的视角看待成人世界的丑陋不堪,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一、痴情浪子与南国少年

与一般的表现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不同,本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大一小的两位男人,玛德和埃利斯。在对主人公进行剖析介绍之前,先来讲述一下影片的剧情:两个调皮的男孩(埃利斯是其中之一)想要出去野游玩耍,于半夜偷偷地驾着船到丛林深处,却意外发现了一只被悬挂在树上的游艇。两个人很高兴,想要据为己有,成为以后两个人的游戏据点。而没想到,这个游艇早就有人捷足先登,在此驻扎,这个人就是玛德。他是一个在逃杀人犯,为了女友而杀了一个人,所以躲在荒郊野外。埃利斯生活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母亲不满意父亲的无追求,坚持要离开,但是他们仍然相爱。埃利斯对于大人的世界有很多的不解。玛德跟两位少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之后,两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埃利斯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男人,于是把自己家中的食物带来以解决玛德的燃眉之急,还用修游艇为条件,换取玛德的随身枪支。而玛德也正计划着与女友的私奔。在玛德的女友被别人骚扰,埃利斯去保护他的女友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一点情愫,体会到了成人世界里所谓的爱情,而这终究只是一些幼稚的幻象与感觉,他认为一个拳头能够赢来女孩的芳心,这是少年对于爱的理解,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部典型的南方电影,深厚而内敛。痴情浪子玛德与南国少年埃利斯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二者也是对方的镜像。痴情浪子的内心饱含着对爱的真挚疯狂,灵魂上他像一个“埃利斯”,有着可爱的童真的一面,而他却还存在着成年人所特有的理智与扭曲;埃利斯在通过家庭、玛德及玛德女友的事情中慢慢成长,渐渐会变成像玛德一样的痴情汉子。用埃利斯的视角来看玛德及他的爱情,是影片讲述的重点。玛德是一个有魅力的男子,对爱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著;埃利斯是一个小孩子,却掺入进了成人的世界,保护自己心目中的女孩,所特有的单纯与简单让人感动。影片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并且完美地加以配置,以孩子的视角来审视成人世界,最后主要讲述的就是成人世界的爱情与家庭的故事。

二、人性与包容

影片中不只有爱情,而且有着众多复杂的有关于人性的东西:正义、友情、亲情,等等。主人公玛德是一个在逃杀人犯,为了自己的女友而杀了人,可是影片中却没有对他的人性的一点点贬低与侮辱,相反地,少年对他却是充满了崇拜,认为他就是心目中的英雄;女人也爱他;他与埃利斯的点点滴滴也证明了他是一个重情义的男子汉。在这里,玛德几乎成为正义的化身,而事实上他确实是一名杀人犯。所以追求正义,并不意味着之前没有污点,并不意味着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情,问题是他做这件事的本质是否是正义的。而在片子结尾,玛德与女友的分手也是他的人性光辉的闪光点,懂得放手,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在该坚持的地方坚持,在该放弃的地方放弃。埃利斯对于成人世界的人性探寻始终未停止,从一开始的坚持与信仰,认为爱情就应该是玛德那样,应该为心爱的女孩付出一切甚至是去杀人放火或者失去生命,到后来的自己世界的颠覆与崩塌,当他知道大人们所说的爱情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时候爱情不是为了心爱的女孩给别人拳头那么容易,女孩也不会因此而爱上自己,再到最后的自己精神家园的重建,他完成了最初意义上的成长,但可能他始终也无法理解玛德的离开的真正含义,只有通过更多的阅历才能明白。在这里,埃利斯懂得了人性,也懂得了包容,他的懂得是建立在伤痛与幼稚的基础上的,并最终被现实所扭曲。

友情在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那就是南国少年与痴情浪子的忘年之交。从丛林的相遇,到对玛德人格的崇拜,再到一同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埃利斯从来都没有因为其他人对于玛德的质疑而怀疑过他的人格,他守护的这种友谊是从一而终的。在面对警察的盘问时,埃利斯没有过质疑,在玛德掏出枪的时候,埃利斯也没有被他的枪所吓跑,这份友谊足以让他牺牲掉自己的一切,而且不顾一切地保护玛德的安危。他为了保护玛德,而成为父亲眼里的贼,这在埃利斯的青春记忆中尤为深刻。玛德与埃利斯的友谊也面对着考验,就是在玛德骗了他的时候,埃利斯表现出的痛苦,那是一种被背叛过的神情,是一种信任的力量被捏碎的无助,是那么单纯而珍贵。而埃利斯被骗后,不慎跌入河中,又被毒蛇咬,这时玛德不顾一切地冲入医院探望他,后来又由于激烈的枪战,而把故事推向了最高潮,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性的力量,窥探到人性对生命的感知。

三、爱情与成长

爱情是这部影片的重头戏,也是一条主线。玛德是因为爱情而杀人,因此逃离到丛林中的,又认识了好友埃利斯;埃利斯是因为父母婚姻不和而对家庭产生了厌倦,继而想逃离家庭,与小伙伴乘船游玩,认识了玛德;玛德与他的女友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埃利斯,使这个少年对于玛德的为人萌生了崇拜;后来埃利斯又为了保护玛德的女友而打人,以为能够俘获女孩的芳心,结果他错了;最后玛德与女友的分手又让埃利斯不明白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整部影片都是围绕着爱情在诉说。其他的情感似乎都是配角。埃利斯因为爱情而成长了,玛德因为爱情而懂得了离开,而埃利斯为了玛德而东奔西跑,差点丧命,难道真的是埃利斯笨吗?这里的纯情少年是在捍卫他的英雄,一个与他有着同样爱情观的英雄,这是一个人心灵的全部,他与玛德一样,认为爱情是伟大的,为了爱可以做任何事。

玛德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埃利斯,这与他的成长之路有关。玛德执著而又疯狂的爱,源于他的少年之路:他从小就是孤儿,居住在密西西比河岸,而一个女孩有一天救了他的生命,那个女孩便成了他的全部。抛开家庭背景不谈,这不就是此时埃利斯的心境吗?可以说,这两个主人公是互成镜像的。埃利斯的爸爸告诉他,不要相信女人和爱情,而玛德的做法又一次给埃利斯小小的头脑强烈一击,在成人的爱情故事中,他也在完成着自己观念的蜕变。什么是爱情?难道就是你喜欢我我喜欢你的纯真美好吗?为什么父母仍然相爱,但却要分开?为什么玛德为了自己的爱情却要遭受法律的制裁?为什么他救了她,她却不喜欢他?这些问题,在埃利斯的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思考着,他不懂,他想要明白为什么。

玛德执著与荒唐的爱,埃利斯纯真美好的爱,父亲绝望而伤痛的爱,这些不同爱情观的人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观,而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玛德的结局可能会给我们以思考。

四、沉默的密西西比河

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污泥》可能对于主题更加贴切。污泥代表着成人世界,也代表着玛德的名字,可谓是一语双关。而《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则让我们对于整部影片中有一个具象的符号更加重视,就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沉默元素,将见证着成长发生的一切,但却不发表任何的评论,这就是平静的密西西比河,这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重点的符号。整部电影的拍摄画面大部分都是在密西西比河岸进行的,开头、结尾更是以河为入、出,像上帝一样,俯视着人类卑微愚蠢的一切,看着成人世界所需要遭遇的溃烂,像一个裹着糖味的砒霜。孩童的视角与上帝的远观,在这里形成了极好契合。影片中埃利斯的母亲,对于丈夫傍河而过活的做法,认为是弱者的表现,决意与父亲离婚。这里提到了密西西比河,为什么母亲会有这种想法,这在埃利斯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在这里,母亲代表了一种人的思维,追求快节奏的不甘平庸的日子,不喜欢这种缓慢平静的日子,这也表现了小镇内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也就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密西西比河也像是一条爱情的河流,平静而有张力,实际上它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影片开头,两个少年驾船于河流深处,拨开丛草,有一种复古风格,也是美国独立电影近年来推崇的风格:压抑的电影色彩、粗粝的线条、平静的水面、缓慢的生活节奏、波澜不惊的河流、恬静的小镇,等等,都与外界的快节奏的生存压力形成明显对比。所以,小镇男孩埃利斯与经历过大风浪的玛德的爱情观才会如此殊异。而同样生活在密西西比河岸的两个人,内心对于爱的真挚与坚持却是同样的,是密西西比河孕育了这样一种爱,使得他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父亲之河,对于美国人具有深厚的感情与意义,对于爱情的真挚、人性的包容、成长的勇敢都有着无限的教育意义。

五、结语

电影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成人世界,并对成人世界进行了解构,让观看电影的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成人之后的境况,并通过多种感情的植入,如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关于人性、关于正义的表现,使整个剧情张力非常大。剧中又掺杂着枪战场面,把剧情引向了最高潮,在看似粗糙不堪的场景中,人性与成长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痛苦与无奈中,埃利斯也渐渐长大。

[参考文献]

[3]周传基.印象与随想――欧美电影教育见闻[J].电影艺术,1985(0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