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影像里的旋律:电影审美中的音乐元素

影像里的旋律:电影审美中的音乐元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7 01:46:09
影像里的旋律:电影审美中的音乐元素
时间:2022-11-27 01:46:09     小编:

[摘 要] 音乐是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早在默片时代,就有现场音乐为制造气氛。而有声电影的诞生,音乐大展身手的时代来临。随着音乐在电影中的大量应用,电影音乐的创作逐步发展为专业化。专业化使这一特殊音乐范式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除画面之外最重要的表现元素。电影音乐服务于影片的方式很多,音乐不仅可以烘托影片的场景气氛,传达影片的主题思想,还可参与影片的叙事。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浅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几种审美表达方式。

[关键词] 电影音乐;气氛;主题;叙事;审美表达

电影是声画艺术,画即指影片的视觉元素,而声则是听觉元素。电影中的声音包括自然音响、人声对白及音乐等。音乐是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早在默片时代,就有现场音乐为制造气氛。而有声电影的诞生,音乐大展身手的时代来临。但有声电影诞生早期,声音元素的使用偏于泛滥,音乐亦无节制地从片头到结尾,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扰乱了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在聒噪中观影无疑是令人不安的。随着音乐在电影中应用的不断发展,出现专门创作电影音乐的工作者。专业化也使这一特殊音乐范式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在电影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除画面之外最重要的表现元素。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指出,好的电影音乐要视乎它如何为电影服务,是否达成它的使命与目的。[1]电影音乐服务于影片的方式很多,音乐不仅可以烘托影片的场景气氛,传达影片的主题思想,还可参与影片的叙事。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浅析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电影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于观众,使观众进入影片营造的虚拟时空。视觉可有效建立具象的空间场景,但缺乏影响人的情感的力量。而音乐则不同,音乐的特长就是通过旋律的起伏回转构成乐段、乐章,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这就使音乐在烘托氛围方面远强于画面,音画的配合使影片艺术感染力得到明显提升。

音乐通过拼装人物的心理情境,烘托影片氛围。如茱莉亚・泰摩执导的《弗里达》,影片讲述了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的艺术生涯和她与迭戈・里维拉的爱恋。片中音乐对人物心理情境的烘托十分到位,如弗里达在里维拉的引领下参加政治上的激进派的舞会,就有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在舞会上,弗里达碰到了里维拉的前妻卢卡・马瑞,从她的描述和弗里达的亲眼所见,她了解了里维拉对女人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而此时,恰巧里维拉和政见相左的同志发生误解,他拔枪打坏了此人身后的家具,蒂娜拿出一大瓶酒来解围。蒂娜可以和他们中的一个跳舞,前提是那个人喝酒更多。没想到,弗里达抢过酒瓶狂饮,这惊呆了争吵的两个男人和在场的人。弗里达和蒂娜开始跳舞,在舞会的大厅中二人优雅的墨西哥探戈成为众人的焦点,拉美曲风的音乐伴随着艺人的演唱,为这出表演助兴。此刻的弗里达无疑是要告诉里维拉,她与其他的女人不同。狂野的她在舞蹈中扮演着男性的角色,同时在舞步的间歇随手拿来观众的香烟洒脱地吸上一口,然后继续她的舞步。此时的音乐高亢而狂野,诠释出弗里达内心的倔强和她渴望引起里维拉的关注的心情。

音乐在传达影片的主题方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主题音乐贯穿全片,在剧中主角出现或剧情高潮处响起,以此诠释影片的主题。另一种就是通过主题曲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从而使观众更好理解影片的主题。

首先是主题音乐的形式。所谓主题音乐,就是贯穿全片的主导动机式的音乐核心。音乐在全片中如何铺排、变化、高潮如何处理等,都需要周密安排,使音乐的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2]尤其是主题音乐,应紧扣影片的主题思想,在影片的高潮处将观众的情绪也推向极致,从而提升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如,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影片由好莱坞金牌配乐师汉斯・季默担纲配乐,引领观众走进海盗的奇幻旅程。片中的主题音乐Hes a Pirate,是贯穿系列三部曲的同一旋律,因此观众对其熟悉程度很高,这对影片的高潮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每当主题音乐响起,观众的心理已做好准备,好戏就要上演了。黑珍珠号和其他海盗组成的海盗联军力量弱小,他们以为释放了海神科莉布索会得到帮助,但封印解开后,科莉布索变成了一堆螃蟹散落进大海不见了。人们的失望情绪自然扩散,对抗贝克特勋爵的舰队和戴维・琼斯的飞翔荷兰人号组成的联合舰队好像毫无希望了。但此时伊丽莎白的演讲激起了海盗的斗志,也成为这场大战的冲锋号。主题音乐Hes a Pirate在伊丽莎白演讲的桥段奏响,激动人心的旋律,雄壮、豪迈,配合伊丽莎白向往自由与胜利的怒吼,海盗们群情激昂。在海上大战的激烈场景,主题音乐以交响乐的方式呈现,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热血沸腾,观众有化身海盗,拔出长剑大干一场的荣辱感。 其次是主题歌的形式。一部电影的主题歌只有一首,在片中特定场景出现,以烘托影片主题。在片中出现时,主题歌多以纯音乐或变奏形式出现。主题歌通常在片尾以完整形式示人,使观众在观影之后仍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氛围之中。如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影片以杰克和罗斯的爱情视角讲述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故事。片中配乐由詹姆斯・霍纳担纲,其中由席琳迪翁唱响的主题歌《我心永恒》红遍了全球,即使是若干年后听到这首歌,仍会为杰克和罗斯的爱情感动。影片开场中就出现了主题歌,只是以乐声配合女声哼唱演绎,而没有歌词,哀婉的旋律十分动人,一出现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片中主题歌多次出现,多是以纯音乐方式展现。如杰克和罗斯站在船头,迎着呼啸的海风,罗斯张开双臂,背景中则是主题歌响起。睁开眼的罗斯惊呼“我在飞”,在黄昏中染红的天际与海相接,构成奇异的美景。两人十指相扣,拥吻在一起,此时主题歌亦到达高潮,将气氛托至高点。影片接近尾声,救生艇划回来救人,此时罗斯轻唤着杰克,但他早已冻僵。此时哀婉的主题歌响起,烘托了影片的爱情主题。影片结尾罗斯与杰克在梦中重回泰坦尼克号,在大厅二人重聚,影片亦落下帷幕。由席琳・迪翁演唱的主题歌完整响起,引领观众重温二人的超越生死的爱恋。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讲故事。如何将故事讲好,这就涉及电影叙事的艺术。音乐是影片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在参与影片叙事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构建叙事背景,其二是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是音乐对叙事背景的构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产生的音乐,从其内容到演奏形式及配器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因此,音乐具有地域特征、民族气息和时代特色。当音乐与不同风土人情的画面结合起来,产生了对影片地域背景和时代背景的构建,从而为 影片的叙事提供良好的基础。如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影片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燕国为防止本国灭亡而派出荆轲刺秦的故事。影片的配乐既要表现出中国封建王朝开端的庄严宏大,又要表现出战国时代的古朴质感,影片的音乐主创赵季平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将中国古典乐器编钟与现代铜管乐器巧妙组合起来,两者震荡出来的音色有一种青铜器的感觉,正符合影片所需。[3]在秦军攻城时,喊杀声和尖啸的箭雨,投出的火石砸在城墙上,背景中有交响乐和合唱队的鼓噪,编钟营造出低沉、雄浑的金属质感的声音,充满着力量。当被焚烧的敌军城头插上秦国的旗帜,秦人独唱的嘶吼声惊天地、泣鬼神,而整段音乐以中国传统的铜锣结尾,短粗而有力。片中音乐将时代感和地域感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仿佛将观众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对影片的叙事形成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是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并不是独立完成的,它要与画面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音画的配合之下,人物的形象才更加丰满。以北野武执导的《座头市》为例,影片讲述了盲侠座头市除暴安良的故事。片中,座头市的正面形象是一个上了点年纪的盲人大叔,并靠做按摩师糊口。但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他是一个盲人侠客,四处游荡的他抱着除尽天下奸佞的目的。因此,影片中座头市穿戴土气,其貌不扬,与其落脚地的房东老太太相处中也表现出憨态可掬的和蔼形象。在人前,他表现得如同饮食起居都要依赖他人,这使他尽量不引起他人的关注。影片中有一段镜头,房东老太太和侄子、歌舞艺人在谈论关于Ogi和他的组织,而座头市则带着画在眼皮上的巨大假眼看着老太太,引来她的一阵发笑。镜头切换后,Ogi和其他帮派人员也正在讨论按摩师与两个艺妓的事。镜头切回来,则是座头市盘腿坐在屋檐下,静听雨声。他的内心回忆起自己雨中的打斗,在大雨中,他面对的是一群人。这群人攻向座头市的同时,他的刀已出鞘,所到之处血花飞溅。此时画面血腥残酷,打斗激烈,而背景音乐则平缓而低沉,伴随着缓慢的打击乐,画面上只有座头市一人站立,在泥泞的地面上,横七竖八躺着那群人的尸体,地面被血染红。这里沉静的音乐衬托出座头市武功的高超和在雨中这种不利条件下的沉稳,同时也表现出他不为人知的冷酷一面。

综上,配乐是现代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形式之一。电影音乐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与美学功能,而且使电影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丰满、立体。一部成功的电影,好的电影音乐往往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2] 贾培源.电影音乐美学漫论[J].当代电影,1996(05).

[3] 蓝祖蔚.声与影――20 位作曲家谈华语电影音乐创作[M].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