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鹰笛天缘》中的宗教元素赏析

《鹰笛天缘》中的宗教元素赏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3:37:26
《鹰笛天缘》中的宗教元素赏析
时间:2023-08-05 23:37:26     小编:

摘 要:《鹰笛天缘》是近年来涉藏题材影片的典型代表,影片中有众多的宗教元素: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和方式及崇拜对象。本文对这些元素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文化内涵,旨在对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祈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鹰笛天缘》;信仰;观念;行为

《鹰笛天缘》是青年导演江涛2009年拍摄的一部涉藏题材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轮回与救赎的故事:八十年代初,大学生付勇、石磊、胡丽芝在藏区一个偏远的文化馆工作。付勇暗恋胡丽芝可胡喜欢的是石磊,石磊却和央金私定终身,央金还把一只祖传的鹰笛送给石磊。一次,付勇三人在放电影回来的路上,汽车溜翻进了河里。石磊跳进水里打捞出了设备,可车却没法走了,他们只好在路边等候别的车子路过。傍晚,石磊开始感冒,天也下起雪来,他们只得爬到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入夜,石磊的病情渐渐严重,胡丽芝哭求付勇翻越雪山到边防哨所搬救兵。在路上,付勇掉进了一个雪洞中,由于恐惧和嫉妒击垮了他的意志,他不敢继续行走,躲在雪洞中瑟瑟发抖……第二天,当付勇从雪洞爬出来带着战士赶到山洞时,胡利芝和石磊都已经去世。付勇无法原谅自己的怯懦和私心,带着那支鹰笛离开西藏。十八年后,多吉向卓玛提亲,卓玛一家却说他们的婚事只能由卓玛的亲人决定……多吉和卓玛踏上了寻找亲人的路。几经辗转,他们找到了付勇。卓玛以为付勇是她的父亲――那个当年抛弃了母亲央金的人,而付勇因为自己当年的怯懦无法面对石磊的女儿。当他终于平静下来决定去见卓玛时,却得知卓玛早已走了。寒流再次来袭,付勇从时间判断卓玛他们的摩托车肯定被困在了雪山上,他不顾劝阻,驾车冲过关卡,驶进大雪纷飞的雪山,因为他要给卓玛送去“父亲”的祝福……

西藏在和平解放前是个几乎全民信教的社会,因此涉藏题材的影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就是藏地的信仰元素。《鹰笛天缘》是近年来涉藏题材影片的典型代表,纵观全片,其信仰元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信仰观念、信仰行为与方式、崇拜对象。

一、宗教观念

藏族的民间信仰相信“万物有灵”及“因果报应”。这一点在《鹰笛天缘》中都有体现。

藏家人相信 “万物有灵”,这一点,影片中的许多镜头,都有所映射。在期盼石磊回来的日子里,央金总在她家旁边的湖边祈祷,反映了藏族人民相信圣水有灵的观念。藏地有许多的圣湖,藏族人民相信这些湖是有灵性的,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湖都和神灵有关。例如:藏传佛教信众认为纳木错湖是佛母金刚亥母仰卧的化身,苯教信众认为玛旁雍错湖是女神本姆达韦利赐施甘露玉液聚集而成。央金转山,反映了藏地人民相信神山有灵的观念。藏族人民认为藏地的每一座山峰都有神灵居住或者他们本身就是神灵的化身。例如,藏地人们认为雅拉香波是雅拉香波山神的居住地,他是佛教的护法神;念青唐拉是念青唐拉山神的化身,他是“十八掌雹神“成员之一。卓玛打算把鹰笛送给付勇时说:“活佛曾给这只鹰笛加持过法力,它能给胸怀坦荡的人带来好运,但却能给做过亏心事的人带来厄运……”卓玛的话反映出她认为鹰笛也有灵性的思想。

藏家人也相信“因果报应”,这一点影片中也有体现。当年付勇未能克服自己的嫉妒和怯懦,使石磊和胡丽芝困死在山洞里。十八年后,在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付勇终于有勇气去面对石磊的女儿卓玛时,卓玛却由于对石磊有误会已赌气离开。为了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为了弥补十八年前所犯的错,付勇虽然已经咳嗽不断,但还是冲过关卡去救卓玛。虽然影片结尾并未明确表明付勇最后是生是死,但是众所周知,在高原,一旦感冒得不到及时医治,就会转为肺炎而丧命。影片中,付勇找到卓玛后为她送去“父亲“的祝福,然后他们在茫茫风雪中等待暴风雪的过去,显然,等待的过程延误了付勇的医治时机,等风暴过去,付勇的病情会严重到无法救治的程度。相似的场景,只是人物不同而已。付勇最终命丧风雪中,是他多年前风雪中救人却未尽力的业报。与十八年前不同的是,当年付勇活下来了,但内心始终无法安宁;而这次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救了石磊的女儿,他得到了灵魂的救赎。

二、信仰行为与方式

影片中随处可见与信仰行为和方式有关的镜头。出现最多的与藏地信仰有关的镜头就是转经与念诵经文:央金怀了孩子却迟迟不见恋人来找她时,央金爷爷一边转经一边念诵经文为她祈祷;卓玛已经三岁了,但她的浮球还未见踪影,央金决定带着卓玛曲转山,临走时,爷爷又是转着经轮念着经文为他们送行;多吉去卓玛家提亲,卓玛的养母及养祖母边转经边倾听多吉的请求;卓玛和多吉在找寻父亲的路上一起转动经筒……念诵经文和转经筒是藏地最常见的信仰行为。藏族人民每日都要念诵经文。最常见的是反复念诵“六字真言”:、嘛、呢、叭、咪、。“”表示“佛部心”,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口、意与佛相应成一体;“嘛”、“呢”表示“宝部心”,念诵可得“如意宝”;获取幸福;“叭”、“咪”表示“莲花部心”,象征佛性如莲花般纯洁无暇,诵此可排除一切邪念;“”表示“金刚部心”,象征无坚不摧,诵此可依赖佛的法力,客服任何困难,获得成就。经筒又称“嘛呢”经筒、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

此外,影片中比较典型的与信仰有关的镜头就是卓玛和多吉在出发找寻亲人前,在寺庙里磕长头的情形。磕长头也叫“磕等身头”。人们按照既定的目标,或为避灾、治病、忏悔、朝拜等目的,磕头前往某一著名寺院,或某一圣地。

卓玛的养父母家里和寺庙里供奉的佛像也是藏族群众最普遍的一种信仰行为。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奉,是一种善念和善行,有无量功德。供奉三宝,主要是供奉神佛。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经幡也是藏地人民的信仰行为之一。“经幡”指的是将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藏传佛教信众认为,经文印于旗布,经过风的吹拂,能将经文流布世界。而悬挂经幡,对于发心者来说,大多数是为了遣除违缘、超度、朝拜胜迹而发信供养的。

三、崇拜对象

藏地信仰的另一特征是他们的崇拜对象。藏地信仰的崇拜主要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神灵崇拜等。

影片中央金要去转的冈仁波切就是藏族人民自然崇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周拉(2006)在《略论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中谈到“远古藏人把神山作为主要的崇拜对象,是由于藏人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往昔吐蕃先民之所以不为如来佛祖所化,是因为他们生息繁衍在冰峰雪岭、森林湖泊、野兽出没、鬼魅猖獗之地的业缘所致。藏族自古以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直到现在仍然放牧于高山,耕种于坡谷,无论在生活起居、生产劳动等各方面都与深山峡谷、雪域冰川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山是神山,他们的湖是圣湖。冈仁波切是西藏著名的神山冈底斯的主峰。在人们的古老观念中,冈底斯雪山是大赞神的居地。佛教传入后,冈底斯山被看做世界的中心,是圣乐佛的圣地,冈仁波切被视作无量的宫殿。

宗教元素是涉藏影片的灵魂所在,《鹰笛天缘》所反映的宗教元素是所有涉藏题材影片的典型代表。只有真正了解藏地的宗教观念、信仰行为和方式及崇拜对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藏地的文化,更好地领略该类影片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2]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3]周拉.略论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和功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第33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