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8 00:46:40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时间:2023-07-08 00:46:40     小编:

“青花瓷”始于唐,成熟于元。元代青花在继承唐宋制造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之更趋于精美。在其温润如玉的器表上,装饰了内容丰富的纹饰,并以其幽静流畅的纹饰画面,丰富巧妙的构图,鲜丽明亮的色彩配置,多种装技法的运用,共同构成了元青花独特的审美特征。后代人多有模仿,但新品模仿再好,也模仿不来它的时代烙印。

一、元青花纹饰的内容特点及其审美追求

元青花的纹饰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抽象性质的几何图案,也有绘画性质的写实描绘;既有富贵丽的一类,也有清丽淡雅的一类。

在众多元青花纹饰中,花卉纹饰最为普遍,尤以莲花和牡丹最多,其次是菊花。这三种花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固定,如“莲花瓣”的画法在元代风格较为鲜明,大致可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种形式,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且应用很广。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多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中间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莲瓣肩部方折,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充杂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或云头。而“牡丹”花叶皆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菊花”花叶则为五叉的叶片。在元青花纹饰中各种花卉常常以多种形式组合应用,代表作品如“缠枝牡丹纹罐”(见图一)。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等。每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又如“牡丹纹罐”,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纹饰繁而不缛、纷而不乱,主次分明,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元青花众多纹饰中,运用广泛,也最具特色的是“云头纹”,也称“如意云头 ”。这类纹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由披肩演变而成。其构成方法方式也极具特色,因装饰部位的不同,有特定的构成规范。饰于器物上部的云头下垂,称“云肩纹”,饰于器物下部的云头上伸,加饰海马、海莲、折枝花、麒麟等,称“垂云纹”。代表作品如“云龙纹梅瓶”(见图二)。

别出心裁 “人物故事”题材也是元青花纹饰的一大特色。其内容多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根据目前所见画面的内容来看,多与元杂剧相关 .装饰“人物故事纹”的元青花,都是一些品质细腻、用料讲究的精品,故此类元青花虽数量较少,其纹饰却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法和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元代绘画的影响。无论是在笔墨技巧还是在意境创造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呈现了一种“清淡萧疏、简逸恬淡”的艺术风格。如“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见图三)。

二、元青花纹饰的构图特点及其审美追求

元青花丰富巧妙的构图形式也是其精美装饰的一部分,既有覆盖全器、层次分明的饱满型构图,又有简洁明了、活泼生动的疏朗型构图;既富于形式感,又具有韵律美。

饱满型的纹饰有的布满器身达十多层,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如“云龙纹兽耳盖罐”,全器满身纹饰达十二层,胸腹部主体纹饰为云龙纹和缠枝牡丹,从盖至底的其余部位则辅以卷草、杂宝、线纹、弦纹、回纹、缠枝菊和双体莲瓣等,全器纹饰构图繁而不乱,线条酣畅有力,呈现壮美雅丽之神韵。另一种饱满型装饰通体在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作地,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如“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至上而下分五层装饰:颈部饰一周锦地纹,颈部以下以八棱为界分别饰折枝花,肩部饰一周折枝菊花、栀子花、折枝莲花、折枝牡丹,腹部主体纹饰“卷草开光”内绘画松、竹、梅、满池娇,纹饰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气韵非凡。疏朗型的纹饰往往以寥寥数笔却可达到生动传神之感。代表作品如“龙纹玉壶春瓶”(见图四)。

其纹饰简洁,仅绘一行龙盘旋于器腹,昂首怒视,追逐火珠,周围点缀流云数朵,整个画面用笔粗犷流畅,气势磅礴。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可谓一气呵成,别具一格。如另一件“龙纹玉壶春瓶”,虽为民窑制品,但也不失为一件青花精品。腹部绘一条三爪行龙,首尾相交缠绕,显得生气勃勃。

三、元青花纹饰的色彩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彩绘是元青花装饰的主要手法。其彩绘纹饰借鉴了中国绘画技法采用线条勾勒,平涂填色,勾、皴、点、染等笔法灵活运用,所绘纹饰苍劲有力的线条,晶莹透亮的色彩,无不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因蒙古族对白、蓝两色的喜好,这两种色彩的组合也成为元青花最基本的色彩特征。在元青花纹饰中,充分发挥了蓝白组合的艺术效果,出现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等几种风格。如“莲池纹模印花口大盘”(见图五)。

盘沿云肩纹内满绘图案蓝色海水为地,露白缠枝花为纹,盘心主题纹饰则以白为地,画满蓝色的花卉纹饰。几种色彩组合风格在同一作品中交替出现,两种颜色互相衬托,使纹饰更加突出醒目。

众所周知,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呈色类则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是一种釉下彩装饰,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将两者组合创造出“青花釉里红瓷”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举。以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釉里红和青花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现代仪器技术的控制下,仍然需要熟练的烧窑师傅才能掌握窑炉气氛,且不能大量生产。“青花釉里红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名贵与成就,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即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代表作品如“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罐”,其纹饰中所绘“牡丹 ”,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或浓妆淡抹,或写实,或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除了色彩上的创新外,元代工匠们在进行青花瓷器装饰时,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将传统彩绘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使器物的平面装饰又增添了几分立体效果。代表作品如“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见图六)。

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堆塑、贴花、浮雕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元青花纹饰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色彩配置,或者装饰技法,都体现出对意蕴之美的追求,也因此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元青花纹饰中,无论是飞腾太空的云龙、展翅欲飞的凤凰、波畅游的鸳鸯,还是一身贵气的牡丹、亭玉立的莲荷,抑或是策马疾奔的萧何、出塞和番的昭君,舞步极其形似酷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色彩方面,“青花”与“釉里红”的结合改变了元青花素瓷的历史,红、蓝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气度雍容的艺术效果。多种技法的结合使纹饰更加层次鲜明,刻花的粗犷有力,印花的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的立体感使元青花更显雍容富贵。元青花既继承了唐代的技术成果,但又不像唐宋艺术表现的那样对“以形写神”的崇尚之美的审美追求,而是执着地追踪“似与不似”的迷人艺术境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朱裕平.元代青花瓷的辅助纹饰[J].中国收藏(总24),2003年7月25日;

2. 周方清.元青花瓷器的鉴识要点[J].收藏界.2005(03) .

3. 叶佩兰.元青花特征的剖析[J].收藏.2007.

4.

正嘉、刘

一.元青花国内私人收藏珍品图录[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5.

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市元青花文化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主编.元青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M].2009.

6. 陈燮君.元青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上海博物馆.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