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青年电影――难以界定的电影类型

青年电影――难以界定的电影类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8 00:12:49
青年电影――难以界定的电影类型
时间:2023-06-28 00:12:49     小编:

摘 要: 青年电影是近几年评论界较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何为“青年电影”,评论界说法不一,其含义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创作者角度、接受者角度和文本角度是评论界进行青年电影解读的三个主要方面,但仍没有统一的规定,只是评论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自己的评判。青年电影解读的多角度性决定了青年电影定义的模糊性,从而令青年电影处于难以界定的电影类型的尴尬境遇。本文主要对青年和青年电影的定义进行探讨,系统梳理出青年电影解读的多角度和其美学内涵的多元性。对青年电影应采取包容性的态度,静观其以后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青年 青年电影 美学内涵

一谈到青年电影,大家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定义:它是指青年导演创作的电影?青年人喜欢观看的电影?青年题材的电影?还是指青年导演创作的青年题材的电影?学界对青年电影的定义是不一的,这也是青年电影内涵多样性的所在。

一、青年本身的模糊性

谈到青年电影首先想到的便是青年,无论这个青年是创作者、接受者还是文本表现的内容,青年的内涵都是要首先思考的对象,但是青年的定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1.青年年龄界限的不统一性

另外,青年不仅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年龄范围的群体,也具有区别于中老年人和儿童的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对青年电影进行界定时心理年龄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但是心理年龄的测定更加难以准确地量化。因此,对青年的界定应允许出现模糊地带。

2.青年的隐喻内涵

“青年”虽然是一种实际的年龄界定,但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美学意义。“青年”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社会和文化概念。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青年”经常被看作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化阶段,或某种文化现象,特指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负责任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生活在这个期间的人们,个性发育朝着独立自主方向发展,试图在社会上寻求认同,并谋求发出自己的声音。青年人具有探索精神,也更具有叛逆思维,对未来充满了浪漫的向往,当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出现矛盾时往往呈现出苦闷惆怅的状态。青年人的生存处境、现实遭际、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是个体生命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一代青年人的整体状态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特定的精神风貌。青年电影的价值便是将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风貌如实地呈现在了银幕之上,具有一定的隐喻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青年电影具有很大的启迪价值。

二、青年电影解读的多角度性

对青年电影的解读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进行:创作者角度、接受者角度、文本角度。然而随着时代和电影业的不断发展,各个解读角度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1.创作者角度。从创作者角度定义的青年电影即青年创作的电影,具有一定的青年思维和关注重点。青年电影较早出现于第五代一批作品的创作中,如《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红高粱》等。这群青年导演较之于同时代的电影人具有一定的叛逆和反思意识,在电影语言和创作观念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创作态度的改变,当年被称为青年导演的第五代创作者如今已逐渐失去了这一称号。而且这一代人宏大叙事的价值取向明显区别于第六代青年导演的创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年电影在理论界引起大家的热切关注,一批风格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创作的“第六代”电影是青年电影的典型代表,现在第六代也仍然是青年导演的主力军。第六代的视角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处境的关注。新世纪以来,大批人员投入到电影的创作群体中,如马俪文、徐静蕾、赵薇、郭敬明等,青年电影的创作者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创作群体的变化反映出电影市场的发展,由于不同青年导演个人经历和关注视角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选择、创作态度、文化内涵、美学追求和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从创作者角度定义的青年电影也具有广义性。

2.接受者角度。虽然当今电影的接受群体主要是青年,也有人从青年电影接受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青年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仍有很多不同,青年的口味并不能一概而论。接受群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但是对电影创作者而言,青年观众中仍需要进行市场细分。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大多数都是青年人,但并不能代表他们所观看的都是青年电影。以青年观看的电影定义青年电影还是一个不妥的行为,因为青年喜爱的可能并不是青年导演创作的以表现青年为主的电影,也很可能是科幻片或历史片,甚至是恐怖片。从接受者角度定义的青年电影应具有区别于其它电影特定的内涵,而对这一内涵的定义理论界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3.文本角度。笔者认为对青年电影的研究更多应从文本的角度着手,但是有些评论者从文本对青年电影的界定也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概念的扩充。吴冠平在《2010:青年电影的表情和话语》中认为:“‘青年电影’是个模糊的称谓。作为一个表面上看似乎是以年龄为核心界定的概念,它的内涵实际上是指那些身处主流电影工业之外,缺少创作经验,但又有强烈个人表达愿望的作品,只不过通常这些作品都是年轻人的第一二部作品,那些承载着个人电影梦的作品。”①此观点虽然肯定了青年电影的自我表达欲望和电影梦想,却将青年电影定义为缺乏电影创作经验的年轻人的第一二部作品,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青年电影可以也应该具有成熟的创作经验,而且也完全有可能是青年导演或中老年导演的一部或多部作品。周学麟在《表现青年:青年电影研究和新中国青年电影发展》中认为,“青年电影”是以年轻人为主人公,反映他/她们生活、思想和行为的影片。②郑静在《青春电影的成长道路》中对“青春电影”的定义为,“青春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年人为题材和表现对象,主要观众对象也多以年轻人为主,同时具有鲜明的青年文化性的电影;从狭义上说甚至全部是由青年人编、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看出,青年电影和青春电影均以青年人为表现对象,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陆璐(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学者)在《“对话――南京青年电影论坛”综述》中认为:“当代青年电影不论是商业艺术片,还是艺术商业片,都应藏有一种清醒的锋芒,一种对生活的批判精神、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并以一种民间立场去捕捉影像,记录这个快速变迁时代的点点滴滴,提供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的一种驾驭式的形态。当代青年影像关注的都是困境中人的挣扎,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对意义的追求、人如何在精神动荡和意义缺位中寻找自身价值,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构成想象中国的另一种方式。”③此观点肯定了青年电影的现实主义取向,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狭义和传统的青年电影定义,而广义的青年电影还应该包括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青春电影,如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郭敬明的《小时代》和徐峥的《泰》这样一批具有浪漫和喜剧色彩的作品也应当划归到青年电影的行列,这样青年电影的内涵便扩大了一个维度。

另外,也有从上面三个角度中选取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角度结合对青年电影进行界定的。电影学者陈墨较早注意到这个概念,他在《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一文中对国产青年电影进行了考察,认为“直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青年题材电影才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这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中国青年电影的真正起点。”④在总体上把青年电影理解为青年题材电影的同时,陈墨对这一概念内涵的辨析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游移。整体上看,陈墨所理解的青年电影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青年电影基本上是指青年题材的电影,但狭义的即最严格意义上的青年电影则是指青年导演对青春经验进行自我表述的电影。由此可见,对青年电影解读的角度也是复杂多变的。

三、美学内涵的多元性

青年电影解读的多角度性、定义的模糊性决定了其美学内涵的多元性。

1.个性和人性的彰显。无论是从创作者、接受者还是文本角度解读的青年电影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美学内涵,即是对个性和人性的彰显。青年电影除了呈现了青年主角的个人世界外,也是导演自身个性的张扬,同时也是电影市场细分的结果。青年电影这一独特的电影类型的发展壮大是对个人精神的肯定和赞扬,而这种对个人精神的肯定和赞扬是社会发展后对个性包容的体现。青年力量在电影和世界之间开启一个面目一新的相互理解的时代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青年更趋进取性,我性色彩明显,青年电影的独特视角,由此得以进一步认知和挖掘。更重要的是,一个以年轻观影群体为主体的新的电影市场值得重视。”⑤

四、结语

青年电影虽然是一个难以严格定义、可以进行多元解读、美学内涵丰富的不成熟的电影类型,但是并不妨碍青年电影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形形色色的青年电影,让他自由成长,最终成为未来电影的中坚。”⑥

注释:

②周学麟.表现青年:青年电影研究和新中国青年电影发展[J].当代电影,2012(04):91.

③王淳.“对话――南京青年电影论坛”综述[J].电影艺术,2011(07):156.

④陈墨.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J].当代电影,2006(05):83.

⑤丁亚平.电影新势力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13(08):008.

⑥王淳.“对话――南京青年电影论坛”综述[J].电影艺术,2011(07):155.

参考文献:

[3]司若,张宴硕.青年电影的新媒体孵化[J].电影新作,2012(01).

[4]任仲伦.骚动的电影探索新潮――关于青年电影导演的群体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

[5]周学麟.表现青年:青年电影研究和新中国青年电影发展[J].当代电影,2012(04).

[6]映入新世纪的青春影像记“青年电影作品研讨会”[J].电影艺术,2000(0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