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高中音乐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试论高中音乐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1:49:31
试论高中音乐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4 21:49:31     小编:

【摘 要】自主性学习是针对以往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现象而提出的,促进学生学习范围领域的拓宽、学习和感悟音乐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潜能以及学习指标开展科学完整的学习策略。本文以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为中心,展开了对自主性学习内涵、意义以及方法措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自主性学习;重要性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任务就是对既定的学习态度、行为的表现形式施以改变,鼓励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创新和开拓教学场景规模,感受新一轮素质教育体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尤其是对高中音乐教育来说,需要依靠学生正确的自主性来完成教学中学习准备方案的预制、自我管控以及学习效率的反馈等。

一、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在认知构建主义层面上看,自主性学习就是一种无认知的监控学习,是让学生结合自身潜能、学习能力和要求,采取适合自身音乐学习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方式等方面的过程。自主性学习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原因和方法等方面加以自觉反映,其开展基础就是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并且尽可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而且自主性学习的重心就是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精神,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实践。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挥,而且自主性学习能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并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潜力加以充分挖掘。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并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扎实自身的音乐知识。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始终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音乐教师的灌输,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但是在自主性学习的理念提出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二、促进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的措施

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用有趣的、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理论讲解的时候,将理论知识加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趣的教学目标。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如果能将歌曲背后的故事充分了解,那么就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拓展课程中,教师可以将《野蜂飞舞》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高低起伏不断变化的旋律、张弛变化的节奏,并根据旋律和节奏的不断变化想象出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飞舞,又或者是想象当蜂巢遇到危险,蜜蜂一涌而出追击敌人,或者是仓惶出逃的情景等等,让学生根据不同旋律和节奏,自由想象舞动自己的双手双脚,纷纷表演出野蜂飞舞或疾行的场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手段,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将学生带入到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里,进而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音乐面都比较小,差不多都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音乐、民族歌剧等却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对音乐加以全面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技能和技术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音乐始终都是基于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想象就是其情感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再结合学生的专长以及课堂音乐教学内容、要求,创设出音乐情境,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沉重负担心理,让学生在一个愉悦、放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进而让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得到提升,进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自主性学习元素加入到高中音乐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方式势必会广泛应用于今后的组织改造活动中,也是推动学生主体性体现的必由之路。而且在现实实践中,自主性学习具有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都让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3]张亚东.高中音乐教育自主性学习策略探析[J].金田(励志),2012,(11):161.

[4]姚菲.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40-4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