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夜空中的一颗流星

夜空中的一颗流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7 00:06:16
夜空中的一颗流星
时间:2023-06-07 00:06:16     小编:

【摘 要】周冲在曹禺《雷雨》中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他是现实中不调和的音符,理想主义和怯弱性格不可避免地让他成为“郁热”环境中的牺牲品,这个年少无知的少年遭遇了不应有的厄运,他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破,在理想破灭时,生命也随之化成空影。本文试从悲剧性的角度对周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郁热;悲剧性;理想主义;周冲

曹禺在《雷雨》序中谈到了自己创作过程,他写道:“逗起我兴趣的,只有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其中周冲是曹禺最早想出来的比较真切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曹禺是一个具有“周冲情结”的作家,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周冲的影子。周冲的理想其实就是作者自己内心曾经的欲动,因为谁的童年不曾想象和向往过天外天、山外山的世界呢?那些想象和理想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美好的憧憬,可对于生活在周公馆这个压抑郁热的环境中的周冲来说,他如同一个充满激情的探索者,所做所想都与现实格格不入,在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家庭和爱情的理想被现实生活无情打击、变为虚幻泡影后,最后他终被现实惊醒,残酷的探索结果让这个十七岁的少年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活在虚伪的谎言中与黑暗的世界里。这个可爱无知的小生命短暂而痛苦的消失让人产生强烈的怜悯和恐惧之情,他的生命充满了悲剧性。

“悲剧性”是悲剧重要的审美特征,从古至今,有许多中外名人名家提出了对于悲剧特性的看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在于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受不应有的厄运,才能到达这种效果。”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根源在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而鲁迅先生曾对悲剧有个定义,即“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黑格尔或鲁迅,他们关于悲剧性的认识都与曹禺笔下的周冲这个形象不谋而合。周冲这个理想人物是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新生社会力量的悲剧性表现形态。他的悲剧性源于命运和性格,即由性格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共同促成,命运的悲剧是因为他无法选择地生长在那样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而性格的悲剧是由于他在家长制森严的家庭中无法避免地形成的那种容易妥协和怯弱的性格。周冲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他作为“雷雨”中的一抹亮色,残忍的现实却将他抛入黑暗的生活环境中,他的内心陷入现实与理想无休止的挣扎中,这个十七岁的无知少年一个个美好的理想遭受着无情的打击,并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知道了之前所有美好的理想都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一、无知少年内心的痛苦挣扎

曹禺在《雷雨》中是这样描绘周冲的:“在他灰暗的眼神里,你看见了不定、犹疑、怯弱同冲突,当他的眼神暗下来,瞳孔微微地在闪烁的时候,你知道他在审阅自己内心的过误,而又怕人窥探出他是这样的无能,只能生活于自己内心的小圈子中。”周冲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内心经受着无数的挣扎,却没有人真正地懂他并关心他。身边的人把他看作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去敷衍,把他当作复杂成人世界的局外人。周公馆如同一个囚笼把周冲紧紧地关在里面,压抑苦闷的家庭气氛不自觉地影响着他性格的形成。他挣扎着想逃离,却又被所谓的道德观念捆绑住,正如曹禺所说:“他是一个有道德观念的,有情爱的,但同时又是渴望着生活,觉得自己是个有肉体的人。”身在那样的令人窒息的家庭中,他既渴望成为自由地不顾后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又佩服周朴园那种遵循着一般人的道德成为模范家长的人。成为前者需要突破制度与道德偏见的勇气,而成为后者却需要冷酷刻板果断的性格。然而最后周冲发现自己这两种人都做不了,一是这两个渴望之间本身就存在悖论,无法选择;二是这两种个性他都不具有。所以他内心萌生出对自己的恨。而就在他陷入内心挣扎的漩涡中时,四凤那种原始本真的青春活力给他压抑苦痛的生活带来一丝的生动感,他觉得四凤是能把他从痛苦的冲突漩涡中解救出来的,并赐予他自我突破的力量。于是在近似昏迷的状态下,他疯狂地爱上了四凤。他认为即使没有读过书的四凤也能读懂他的内心世界,可悲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四凤压根不懂他,也不想去懂他。在失望的现实和自己美好愿望的对比下,他在一次次自我肯定和否定中挣扎着。他冲动并自以为是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决定,孤独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的陪伴和指点,让年少无知的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周冲短暂的生命是悲剧的,他无法自主地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本不应遭受厄运的他不知不觉地陷入命运的绝境,这个濒临在死亡线上的少年,奋力地想摆脱自己命运的泥潭,却不知道挣扎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

二、理想主义少年的梦想破灭

曹禺曾说:“周冲是这烦躁多事夏天里的一个春梦。”的确,他如同是周公馆郁热氛围中的一缕清风。周冲是理想主义的无知少年,他藏在自己理想的城堡中,不能真实的看清自己身处的世界,他总是抱着关于家庭、社会、爱情的美好梦想一路探索前行。然而,十七年的短暂生命却被这看似美好的理想和幻念一重又一重地束缚着。他的乐观理想主义精神在剧中多处可见。当四凤一家被赶出周公馆后,周冲跑去四凤家中安慰四凤,他告诉四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个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没有……”而在周冲说出这些美好愿景时,他身处环境却是无比沉闷的,人们闲话的声音,淫荡的春曲和蛤蟆聒噪的叫声夹杂在郁热难耐的空气里。周冲与那个世界显得分外的不协调,但是理想主义的他依旧沉浸在美丽的梦幻中,丝毫没有意识到“雷雨将至”。

父亲周朴园原是周冲心中的模范家长和模范父亲,本兴冲冲地打算告诉父亲希望将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的他,在亲眼见到父亲逼母亲繁漪吃药的一幕后,周冲才进一步地认识到一直以来心中这位道德楷模的残酷与专制的真实面貌。起初的周冲不相信母亲繁漪所说“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经历喝药的一幕后,他将自己的梦扼杀在摇篮中,哭着对父亲说:“妈的话是对的。”从此,父亲可敬的形象变成可怕的可恨的形象。周冲在与四凤的谈话中说道:“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都是一样。”于是周冲不管阶级身份的差异,用心去践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理想,他想同四凤和鲁大海成为朋友,而鲁大海对他的粗暴对待和偏见却再次给他当头一棒,他终于认识到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和裂痕是如此巨大,仅仅靠一人之力去弥补伤痕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只能肯定了父亲周朴园对于工人阶级的认识和论断。 一直以来周冲对自己的爱情赋予了无限美好的想象: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他和四凤在一条海燕似的帆船上,望着前面,前面就是他们的世界。最后当他发现四凤和哥哥相爱时,所有关于爱情的梦想瞬间破灭,他发现之前的爱只是一个错误的幻觉,他又一次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中。生活对这个理想主义的少年真是无比的残酷,直到生命的最后,在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理想幻灭后,还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他看清生命中最爱的母亲的真实面貌――她是一个为情欲极度疯狂的女人。当繁漪被逼上情感的绝境时,她疯狂地向周冲喊到:“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叫你父亲压死了,闷死了。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此刻的周冲无疑是最孤独无助的,母亲对他的抛弃,四凤无视他的爱情,哥哥周萍成为他的情敌,父亲对他的专制和压迫……所有至亲至爱的人在一点点撕碎他年少的心,命运之神一点点地将原本他看不清的真实一层一层地揭开,让他梦一点一点地破灭。

三、不可避免地被家庭和社会毁灭

周冲之所以深陷命运的泥潭,梦想被现实很快地击碎,这不仅仅源于残酷现实力量的强大,更多的是由于周冲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所形成易妥协、怯弱的性格,如果说之前的悲剧是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这便是他性格的悲剧。曹禺在剧中曾这样描绘他:“和他谈两三句话,便知道这也是一个美丽的空形,如生在田野的麦苗移植在暖室里,虽然也开花结实,但是空虚脆弱,经不起现实的风霜。”面对父亲周朴园的威严和专制和黑暗的社会,周冲内心的所有理想都变得脆弱不堪,他在关于理想的自我否定和肯定的怪圈中挣扎,而每次挣扎的结果就是他向现实妥协。无论是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或是去到四凤家中请求四凤继续留在周公馆,还是最后在他了解真相后,疑惑地说出“我感觉我之前不是真的爱四凤,我大概是在胡闹”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在面对代表道德秩序的周朴园的专制时,或面对与鲁大海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裂痕时,这些残酷社会现实对周冲步步紧逼,也让他对四凤的感情一点点作出了改变,最后因怯弱的性格放弃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理想。我们甚至可以料想,即使他不触电而亡,这样的周冲在现实的道德秩序的捆绑下,在不久的将来周冲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周朴园,这无疑更是一个悲剧。

四、结语

周冲是《雷雨》中一个特别丰满与生动的人物形象,虽然他给这部戏剧带来了一笔明快清新的亮色,但是他短暂的一生却如同流星一般地飞速地划过天际。他尽管用尽全力在黑暗的现实中挣扎,但是终究无力改变自己悲剧的命运,他只能任凭被残酷无情的社会和制度所吞噬,最后消失在无影的黑暗中。

参考文献:

[2]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高海清.文史哲百科辞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4]张玫.漫谈雷雨下的周冲[J].文学界,2010.

[5]杨嘉昕.重读雷雨――三重妥协看周冲的软弱性[J].文学评论,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