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出身寒微的艺术全才陈半丁

出身寒微的艺术全才陈半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2:19:29
出身寒微的艺术全才陈半丁
时间:2023-08-05 22:19:29     小编:

与前述三位艺术大师相比,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但藉他半工半学的刻苦习砺,他由上海而京华。一路拜访名师,渐渐名声鹊起京华。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画展上,他直斥权臣康生“不懂画”,四座皆惊。他就是――

坎坷人生和书画道路

到了上海以后,陈半丁这个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遇到了书画学习上的稀有难得之机缘,学画之初,就得到蒲华、任伯年、吴昌硕这样的名家大师的指点、提携。在上海的十余年间,陈半丁还得高邕之、吴祥、吴伯滔、陆廉夫、倪墨耕、黄山寿、吴石仙、金瞎牛、杨伯润、胡菊邻、费余伯、顾麟士等诸多前辈的教诲。可以推想,他当时与上海的其他艺人也有相当多的交往,这样的经历使陈半丁的画路越来越开阔了,基础也更扎实了。也正是这十余年潜心修炼,为其日后在北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画创作及其成就

李济深先生《陈半丁先生画集序》中这样概括陈半丁的艺术取法之径和成就:“初得任伯年、吴昌硕两家之传,后又博涉诸家,进而益上,继承创作,自成风格。又善于体物取材,于写实中含变化,平易中见技巧。居常擅作花卉、山水,然于人物、虫鱼、鸟兽以至书法、金石之属,靡不各臻精妙。老年作品益诣深厚纯熟之境,尤为识者所称道也。”可见陈半丁是个博涉全能的书画家。在各个门类中,他成就最高、着力最多的是花卉。

大凡有大成就的画家,多是一生临古不辍、博采多家,始终保持着勤奋、旺盛的学习状态,如此晚年才能成一家之法。陈半丁的山水画也是如此,其山水广涉郭熙、赵孟、唐寅、程嘉燧、邵弥、石、罗两峰、吴昌硕、蒲华等,其中他临习最多、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石涛,他仿拟石涛的一些作品,几可乱真。与张大千仿拟石涛相比,陈半丁更显拙厚,张大千则更为清巧。30年代以后,陈半丁的山水以石涛风格为基本格调,融入临古、拟古所获和个人意兴与笔性,笔墨深沉厚重,设色秀润华滋,俨然大家风范。如1966年所作《隔浦群山图》(图4),就笔墨之结实厚重、丘壑之完整严谨看,颇有宋画气象,用笔、用水、设色隐隐有石涛山水气味,但已脱出石涛之外,浑融统一,格调高古,意匠独运。

除了花卉、山水之外,陈半丁还擅肖像、古装、佛禅、翎毛、畜兽等题材的绘画。他曾绘《吴昌硕先考妣影图》,所画吴昌硕父亲和其结发夫人、继室夫人像,神态安详,面容如生,可见他十分精通明清以来肖像画的写真传神技法,另外也从任伯年那里受益不少。除肖像画外,他画过不少的古装人物、佛像、罗汉。陈半丁画中翎毛少见,但非不能,盖不为也。陈半丁喜欢画猴,他所画之猴,神态毕肖,寄意高远,惹人喜爱。

陈半丁的书法,五体兼善,其题画运用最多的是行草书,故而五体之中行草成就最高。陈半丁的书法前期宗法吴昌硕,30年代前后,他的行草书融入更多的帖学意趣,厚重浑成之外多了一些文雅灵动、流畅潇洒的气息。从现存的书作看,40年代以后陈半丁曾经在学习米芾书法上下过相当的力气,一些书法作品甚至是以默背米芾法帖的方式创作的,只是用笔速度较米芾慢,多了一些厚重感。他的书法也从黄庭坚、徐青藤等人那里汲取了不少营养。总的来说,陈半丁的书法先从吴昌硕的以篆笔作行草入,后取径明清文人书法,碑帖互参,最后成一家之体(图5)。 画论与艺术理念

由于精研传统,深入古法,他对古代绘画有着独到而深入的见解。比如他曾把任伯年和吴昌硕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他说:“他(任伯年)长于巧,吴(昌硕)长于拙;吴的拙胜过他,他的巧胜于吴;吴的学历胜于他,他的画才胜于吴。吴得力于金石书法,而他在文学修养上不是很高,所以他的作品严格说起来超脱有余,古拙朴厚不足。但是他讲究结构,用色很舒服,用笔巧妙,这是同时代画家所赶不上的。”(《任伯年和他的画》,载《美术》1957年5期)

作为一个画家,陈半丁一生一如既往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坚持祖上一不做官、二不入幕的遗训。同时,他的国画创作一直以国画艺术本身为本体,不取悦献媚于政治,更不唯政治风向是从,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远见卓识、坦荡胸襟和率真本色。有感于艺术界一些附会政治的歪风,他说:“现在有画只注意口号、形式,而神韵不足。”在一次展览会上,因为绘画观点不同,他与政客康生发生争执,陈半丁毫不客气地说:“你是搞政治的,你不懂画!”在陈半丁看来,艺术问题就是艺术问题,要坚持艺术原则,这个根本不能动摇。

陈半丁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就是“密可走马,疏不容针”。他的学生尤无曲先生说自己刚听这个说法时,以为是“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误,后来三上黄山,行年七十有四,才悟得其中玄奥。陈半丁的这个说法,体现出他对中国画的画法、画理通活圆融的理解。学习中国画,不懂疏密之法,不得布白之妙,未入中国画堂奥。但若使密处逼塞,过于挤迫,空处空洞,有凋疏冷落之感,也不是高手。若使画面疏密得体,相克相生,疏处不显空落,密处不显逼塞,疏处疏中有密,密处密中含疏,方得疏密三昧。

陈半丁还有很多谈画论艺的高见卓识,散见于绘画题跋、印章边款、谈话录及诗词中,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