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别处:哀伤的不回家的人

别处:哀伤的不回家的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0 04:33:43
别处:哀伤的不回家的人
时间:2022-08-10 04:33:43     小编:

关山阻隔之外,常有更大的力量可以摧毁思乡者的热望。苏武和蔡文姬都是案例。前者淹留他乡,源自一次失败的外交,肩负政治任务,苏武的坚韧多了些悲壮意味。蔡文姬的境遇则堪称悲催――

她被掳到了南匈奴(“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被兵丁献给了匈奴左贤王。终于在十二年后,曹操念及恩师蔡邕对自己提携之功,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独处异域的蔡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留下了声调凄苦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故事才刚刚开始,蔡文姬的乡愁并非单向度。回到中原后,十二年肉酪浆的异乡生活又成为她新的乡愁――她的两个儿子仍在南匈奴。故国与骨肉不能两全,这是左右为难的乡愁。

即便在交通便利的现代,有家难回的仍大有人在。一代草圣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在1949年4月离开大陆后,再未踏足故土。于右任在离世前作《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仕途经济的挫败、伦理道德的恐惧以及对于家乡巨变的焦虑等,都是有家不回的理由。项羽是其中代表,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乌江亭长劝他速返江东以期卷土重来,“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不回家的项羽选择了抛妻别马,在乌江岸边自刎。和欧洲雇佣军的Nostalgia截然相反,这是典型的回乡恐惧症。和项羽相比,李白的自甘漂泊是另一套理路。随着“济苍生,安黎元”、“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社会理想破灭,他的第一次离乡成为诀别。

另一种状况是:在异乡时被思乡困扰,而在履足桑梓地界时,心情则多了一份纠结。比如鲁迅在《故乡》里写道:“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近乡情怯”一词来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值得一提,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逃离了泷州。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宋诗人写下这首诗。“近乡情更怯”一度被理解成项羽式的挫败感,现在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还乡情绪。

中国古诗里的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直白地解释了“怯”的内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从军征》里的哭诉和《渡汉江》的低吟,都来自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