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用制度保护实名举报人

用制度保护实名举报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3:11:28
用制度保护实名举报人
时间:2023-08-07 13:11:28     小编:

33岁的杨斐是湖南省新邵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纪检委员,由于频遭电话恐吓,已穿防弹衣一个多月。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此前向新邵县纪委实名举报了上级领导的违纪违法行为,随后不断接到“搞死你”的匿名恐吓电话。保护实名举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再度成为关注热点。

实名举报证据更真实

十八大后,各种各样的举报信息不断进入公众视野,一些实名举报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央纪委多次明确表示提倡实名举报,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

之所以提倡实名举报,是因为实名举报人通常是案件的知情人,其提供的线索、信息可信度更高,在成案率和案件侦破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长期实践中,实名举报在反腐败斗争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革职,公众普遍认为这与《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向中央纪委实名举报他徇私枉法有关。

当然,倡导实名举报既是对被举报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也是对举报人实名后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一个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错告和诬告现象。

实名举报遭打击报复

实名举报一直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保证了举报的真卖性和证据的准确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举报人信息泄露、遭被举报人报复的风险。此前最高检的一项材料显示,约有七成举报人遭遇有形或隐形的打击报复,实名举报人比例更高。

近年来,尽管各级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都十分重视举报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建设,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对举报人的保护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举报阜阳“白宫”的李国富离奇死亡,举报征税违法的鞍山市国税局公务员李文娟两次被辞退、还被劳教1年,《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都曾被被举报人扣上污蔑造谣、恶意中伤的帽子。这些实名举报人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中国青年报》的―项调查也显示,只有15.8%的受访者表示,得知腐败信息一定会进行实名举报。究其原因,就在于举报人保护机制的不完善。

打造制度的“防弹衣”

如何及时有效保护实名举报人的安危,俨然已成为各级部门在“实名举报优先处理”下的当务之急。分析人士认为,只有完善实名举报人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官民互动反腐,彰显全民反腐和法治文明的力量。

正所谓,不能保护实名举报人,无异于纵容犯罪。因此,要有效保护实名举报人,不仅需要纪检部门认真调查处理实名举报的案件,相关部门还应尽快整理出一套实名举报人保护制度,完善实名举报人保护的法律;不仅要规定事后救济制度,对遭受打击报复者提供保护措施,更要积极借鉴和探索对实名举报人及其亲属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加强对实名举报人的事前、事中保护。对那些打击报复者应实行零容忍,一经调查核实有打击报复行为,―律严惩。同时加大对泄密事件的跟踪督察力度,切实为举报人提供保护屏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