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翻译目的论的运用初探及反思

翻译目的论的运用初探及反思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1:24:15
翻译目的论的运用初探及反思
时间:2023-08-06 01:24:15     小编:

摘 要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在翻译过程中受众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翻译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等值观的限制,能有效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功能的最终目标,为综合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服务,产生易被读者接受的译文最终实现预期功能。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跨文化 译者

一、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二、翻译参与者和翻译活动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译者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从属于原文。但翻译目的论的观点与之相反(程跃,2008)。翻译活动中共有三个参与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但目的论出现之后,除了前文提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以外,又加入了翻译发起者和最后译文使用者两个角色。这样在整个翻译活动中便出现了五位参与者。翻译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语言学理论难以驾驭翻译的全过程, 因而不可能把翻译理论建立在纯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刘四龙,2001),我们还要关注译者这个群体。

(1)译者的地位

(2)译者的素质

翻译不只是一种文化的复制和语言的转换。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译者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同时,道德条件要求译者具备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鲁迅曾就翻译说过这样一番话:“极平常的预想,也往往会给时间打破。我说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无须构思。但真正地搞翻译,就会遇到困难。”(何圆月)最后,专业条件是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三、结语

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为指南,采用不同于传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种种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中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现代翻译学起了无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程跃.翻 译 目 的 论 中 译 者 的 角 色.文学语言研究考试周刊[J].2008

(46):216.

[3]段自力.翻译目的论介评[J].渝州大学学报,2000

(2):8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