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索博物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探索博物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2 01:06:46
探索博物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1-12 01:06:46     小编:

【摘 要】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本文就博物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小学美术教学;作用

一、博物馆的环境氛围可以引发和建立小学生的美术兴趣

河北博物院的“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活动,通过组织儿童认识壁画、欣赏壁画、临摹壁画,利用《北朝壁画》展厅独特的环境艺术氛围,浓厚的艺术气息,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创作动机,启动他们的思维,提高儿童学习的热情,激发儿童在感官、情感、艺术和社会化等方面的潜能,促进其在艺术、想象、思维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二、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可以弥补小学美术教育内容的不足

一般学校的课程多偏重实际技巧的训练,博物馆教育正可补充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

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展厅展出的北齐高洋墓壁画,无论从线条、色彩、构图均为同时期壁画中的精品。我们让儿童置身于《北朝壁画》展厅独特的艺术氛围中,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色彩艳丽的壁画上,漂亮的地画,飞舞的神兽,肃穆威严的仪仗人物,这些都会让儿童对壁画获得最直观的感性认识。此时再配合指导老师对壁画内容的讲解,儿童带着想象力,思绪回到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齐皇帝出行的场面,这时儿童对临摹对象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发展。讲解结束后,儿童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临摹壁画,在临摹之前,儿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对所临摹的内容做出选择,这就考验和锻炼了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选好临摹对象后,就要仔细观察临摹对象所具备的基本特征,观察它线条的粗细、刚柔、虚实、疏密等,组织临摹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遮挡等。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又提升了他的视觉机能和空间定位能力。儿童把临摹对象的背景了解了,又通过自己的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感受落实到纸上,这样的一幅作品一定是饱满的、有神的、不空洞的。

三、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可以影响小学生美术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河北博物院的“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活动也突出了家长的参与和互动性。来博物馆参加活动,一般都是家长陪着孩子来,让家长进入展厅,与儿童共同接受美术欣赏,参与儿童的美术活动,可以和孩子产生很好的情感交流,增加亲情和家庭的和睦。由于家长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文化程度不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也是千差万别的,指导老师在教授儿童的同时,对参与的家长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美术教学,使家长朋友认识到不能太重视画面的表面效果,不能以“像”与“不像”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为如果那样,儿童经过“试探”明白了家长的意思后,就不注重画中的想法及思维过程了,而把精力转向“怎么画才能让家长满意”上去。这样,孩子画画时就会有顾虑,不能放开手脚自由地去表现了。同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受到压抑,个性特点得不到展现,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损害很大。

所以,参与博物馆的活动,就学习方式来讲,是一种自我导向式、建构式的学习,是学习者在参与、触摸、感受、讨论与动手做等过程中个人意义的自我建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作为学校教育中接受式学习的有利补充。

“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项目自开展以来,来自石家庄25所小学的百余名儿童参与了活动,另外还有北京、沈阳、邯郸等地的小学生来石家庄探亲度假,知道了活动消息后,也积极报名参加。由于此项目的活动内容设计遵循了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发展规律,充分满足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和父母互动需求的心理,活动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模式淡化,活动实施过程轻松愉快,因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近两个月8次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有的孩子想象力的闸门被打开了;有的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油然而生;而更多的孩子不仅学到了什么是“术”,而且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从由老师的引导过渡到自己学会去观察、理解继而发现美的存在。许多家长也表示,活动使孩子了解了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