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古诗词鉴赏课的诗化特征

古诗词鉴赏课的诗化特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7 00:18:38
古诗词鉴赏课的诗化特征
时间:2023-06-27 00:18:38     小编:

中小学语文教材会选编大量的古诗词作为审美鉴赏的材料。抓住古诗词鉴赏课的审美属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学生一起进行审美体验,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而每一首诗词经典,都有个性鲜明的内在韵律,而古诗词鉴赏课的课堂形态,更应该是诗意盎然、师生共赴佳境的诗化课堂。

古诗词鉴赏课独有的诗意特质

诗歌是穿越时代、具有生命的文化精灵,诗歌课理所当然要有生动的个性,峰回路转,风光无限,而非平淡寡味、平铺直叙。特别是高潮部分,有时发生在激越的朗诵时,有时激荡在娓娓道来的赏析中,有时则感慨于深邃哲理的顿悟里。这是课堂最为动人的一刻,是学生成长拔节的求知欲和为师者的自豪感相互碰撞发出的耀眼火花,是课堂中最为迷人的灿烂花朵。

要想达到古诗词鉴赏课的良好效果,让学生拥有沉醉的审美体验,赋予课堂以勃勃生机,教师的启发则是唤醒生命意识的按钮。教师运用恰如其分的切入点,借助语言的感染力,设置一条可以便捷进入的通道,或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域,或构建一个深邃诱人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入其中便被笼罩,情绪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思维的火花四溅,辩驳的欲望强烈,就像久旱终逢甘霖,禾苗迅速进入生命的快速生长期。

这样的诗意课堂是一种生态课堂,而教师是良性循环的推动者。学生长期在“这一个”教师的课堂里,可谓生息相应,目光对接,颔首会意,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智慧共生”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常态充满困惑与顿悟的转换、紧张和轻松的交替。教师是淡定者,课堂给人安宁,易于沉入内心,促发智慧生长;教师是激昂者,课堂催人奋进,长于鼓舞和励志,点燃学生激情。打动人心最长久者,不是高声大嗓,而是诗歌本身的魅力,是智慧的导引和哲思的光芒。

古诗词鉴赏课的诗意氛围

精彩的诗歌鉴赏课应该亮点频出,高潮迭起,让师生沉醉,共享艺术的甘露。如果教师富有艺术气质,可使课堂内容充满诗意,再加上外在之美,达到内外和谐统一,使课堂更加生动迷人。

教师的语音条件基本上是天生的,但也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改进。比起尖锐和声嘶力竭,学生更喜欢雄浑和厚重;比起单调和生硬,学生更喜欢圆润和柔美。是悲伤还是欢喜,是高昂还是低沉,自然要根据诗歌的基调和主题评判。但不管怎样,都应融入感情,富有磁性,抑扬顿挫,用心琢磨,多加实践,养成习惯,浑然天成。

古诗词鉴赏课需要教师有语言功力、丰厚学养,语言畅达、准确,语辞华彩,富有韵致,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逼人的书卷气,因为有底蕴,所以可以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尽显自信和从容。“势”在“场”存,是学养浅薄者学不来的。置身这样的诗意课堂,学生会备感享受。在这样的课堂里耳濡目染,语言本身的感染力就是馈赠给学生的福利,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诗词赏析,进而喜欢文学艺术,这是一个必然会产生的因果链条。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一班”学生普遍读得好,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回答问题时有自信和见解,和整体课堂氛围的长期熏染是分不开的。亲其师,信其道,信然。

古诗词鉴赏课应是诗意流淌的过程

古诗词赏析,时代隔膜,情境陌生,用典繁多,跳跃转折,所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学生的课堂思维以流畅无阻、水到渠成为佳境,否则处处羁绊,课堂处处遭受滞顿,诗歌的美感和意蕴也就会散失逃逸。有时教师会努力找到一些线索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蕴的迷宫,比如分为几个层次、写了几个人物、用了几个典故,如此这般,如果寻找这些“路标”变成学生专注的目标,变成课堂的主要元素,就会使课堂枯燥无趣,更谈不上用诗词陶冶感染学生的审美意义了。有教师在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会把学生引到争议“词中几个典故”的歧路上,在课堂上运用大部分的时间讨论是五个还是六个典故,始终没法感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课堂百般滞涩,师生备感纠结。诗词内在的深厚情感与无限感慨,淹没在知识性的细枝末节的讨论中了。

为什么课堂难熬,短短的45分钟成为折磨人的漫漫苦旅?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或更深一层说,是教师没有把学生“拉进”诗歌本身所固有的情境中。师生难以互动,课堂成为教师单独表演的场合,场面必然呆滞。为讲课而讲课,结果是教师自己都不能融入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必然离情境更远。只有教师深深沉浸在诗歌中,对诗歌意蕴了然于胸,对诗歌情感变化感同身受,同时又有巧妙的课堂设计与精彩的语言表达,必然会让学生融入其中。有时,声情并茂、感情充沛的朗诵就可以将学生带入其中。因为,最精彩的朗诵是以最深沉的理解为基础的。

将学生“拉进”情境,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性的方法。比如,通过分角色表演让情境再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在体验中迅速进入情境。一位教师在讲《将进酒》时,可设计出这样一个巧妙环节。在讲到“主人何为言少钱”一句时,教师开始扮演“主人”这一角色,告诉客人说,“我家的酒喝完了,也没钱再买酒了”。此刻,让学生登台表演宴饮之中的“李白”,边演边活灵活现地读出“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学生形神兼备的精彩表演,一下子让全班同学体会出李白外在的洒脱和内在的愁苦,用一个快速切换的“镜头”,将古与今、诗歌和现实迅速地衔接到一起。这样的设计,胜过千言万语。

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千古名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诗意自然流淌的过程,紧紧抓住“梦游”,用一首诗引导“梦游”的诗歌阶段――“月夜飞剡溪,白昼山景奇。傍晚声震撼,仙府使人悸”。对于每一段“梦境”,从诗景、诗境和诗情三个方面让学生自行赏析、体悟,最后仿李白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做下联“仗剑壮游访名山,谪仙岂甘作词臣”,让学生在景、境、情多重思考和交流中把握古诗意蕴。

其实,很多的课堂都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已经确立教学目标,就要心中有目标,在收放、预设和生成之间,都要有很好的把握和掌控,做到课堂充满思维张力,深切地理解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用感情串起课堂。中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明珠,俯视之可见人性美、自然美和人文美。作为一个重要课型的古诗词鉴赏课,当仁不让地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资源,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让师生共享审美教育的盛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