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分析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58:28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3-08-05 05:58:28     小编:

摘要:为了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大连医科大学思政课教师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二者融合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医学生有何收获。本文仅以医学生参观校史馆的收获为例,实践证明,通过参观校史馆,医学生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具体表现主要有:第一,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提升;第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第三,集体观念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思政课;效果

第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奋斗目标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就会奋发向上、百折不挠,而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只有与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为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才具有意义。作为医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事业中才能实现医学生的人生价值。在参观校史馆收获的调查中,很多学生谈到了20世纪50年代学校所云集的一批老一代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理学家沈其震、吴汝康,药理学家张毅、生理学家吴襄、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地方病学专家于维汉等。这些前辈为大连医科大学的发展、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所作所为永远值得后来者学习。“试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包括医学家,都是焚膏继晷地勤奋学习”。[3]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各自先进的典型。“学习和宣传榜样可以激发人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大医先辈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不断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乐于奉献、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爱精神等深深影响着医学生。很多学生表示一定以大医前辈为榜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而努力。2014级第二临床学院五年制二班的一名学生写到:在校史馆内,看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医学者的敬佩。既然选择了学医之路,就要精于此,立志于学,为祖国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心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让理想点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第二临床学院五年制一班的一名学生写到: 在校史馆里,罗列了许许多多为大医做贡献的园丁们,我没有办法亲自对他们说谢谢,但我希望我能靠自己的努力,向他们看齐。我想,这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就像辛勤的园丁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花儿开得绚丽灿烂一样高兴,我要以他们为我行医学习的准则,我要恪守做为一名大医人该有的精神。

第三,集体观念进一步增强。“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结成一定的群体关系才能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要维持这种群体关系,就必须依赖于一定社会规范的调节,从而将群体成员的行为纳入到社会所要求的轨道上来。”[5]集体观念的增强,有助于个体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而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下,又有助于个体树立自信心,并且正确的对待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而集体观念的培养,离不开组织集体活动。在这次参观校史馆的活动中,讲解员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怀深情地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不断进步。每位学生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和大连医科大学同成长、共进步,只有在集体的土壤中,个人的智慧才能得以发挥。在参观校史馆收获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医学生都把自己与学校这个集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集体观念进一步增强。第二临床学院五年制一班的一位学生写到:回顾历史,岁月沧桑;展望未来,斗志昂扬。我们大医人将秉承前辈宏愿,精神关注,猛力向前,为建设美好大医、卓越大医、辉煌大医而努力奋斗,为实现青春梦、大医梦、中国梦而戮力同心,不断前行,创造辉煌。第二临床学院五年制一班的另一位学生写到:参观完校史馆,我明白了大医这所老校的风采与底蕴,也让我更加爱这所学校和这所学校交给我的一种医者该有的精神与态度。对于在这么多年办学过程中获得的如此多的奖项我认为也绝非偶然,学校提倡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综合发展。临床医生重要的是动手能力,不能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而这些我们在这所学校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心理、专业特点、能力发展等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1).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1).

[5]胡维革.探索新文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6 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