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产电影中的“性”问题

国产电影中的“性”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14:34
国产电影中的“性”问题
时间:2023-08-05 05:14:34     小编: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杨贵妃》一片本无特别惊人之处,但影片上映前在网上流出的一段十几秒镜头却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其中范冰冰扮演的杨贵妃和黎明扮演的唐玄宗居然在马背上展开了一段激情“性事”,以至于模仿“车震”而来的专有名词“马震”立即诞生并红遍了8月份的网络。它吸引了众多观众掏腰包走进影院去盯着银幕等待“马震时刻”的到来,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话题性影响力,成为了本年度成功的一次电影营销宣传案例。

由“马震”出发,我们会发现“性”早已经成为国产电影一大吸引眼球的利器。有意思的是,半个世纪以来,涉及男女关系的两性问题在中国电影中始终是一个敏感区域,而对待这个问题的尺度却经历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历史上的“绝对不能表现”而演化为在21世纪的今天各个制片方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手段绕过广电总局的限制而利用观众眼中的“情色禁忌”来炒作影片。

当我们回顾1949―1966年间的中国电影,无须提及“性”的问题,甚至连“爱情”都成了禁区。在50年代,爱情被毫无质疑地归为“小资产阶级思想”,在电影里几乎寻不见踪影。银幕上的男女关系被刻画为纯粹中性的革命工作联系。在一些影片中隐晦地提到的“性”问题,则成为了反动阶级压迫劳动人民和革命者的工具(如《祝福》《上饶集中营》等)。“性”尽管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规避的事实,但在公共媒介上却成为了“罪恶”“羞耻”和“反革命”的象征。

需等到50年代中期受到双百方针的影响,才有了一批直面男女爱情的电影(如《青春的脚步》《上海姑娘》)。不过在这些影片中,爱情或多或少都扮演了负面角色――在《青春的脚步》里它成了迷惑女主角阻碍她进步的重要原因,而其后潜在与“性”相关的未婚先孕,更是女主角堕入泥潭的象征;而在《上海姑娘》里,爱情更是直接与工作产生了冲突,女主角需在情感和对工作的认真严谨负责态度中做出抉择,这种将两者对立的惯性思维潜在地体现了创作者对私人感情的贬低立场。

在那个年代保守的传统意识影响下,公共舆论早就把超越界限的情爱和性表达列为负面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强烈二元对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依然继承了这种对男女之情的主观道德判断,当我们把对性和超越道德观念的爱情列为不可接受的“批判对象”时,实际上继承的依然是一个带有中国封建色彩的传统观念,只不过在形式上嫁接在了敌我对立、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矛盾中。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一些“聪明”的商业电影尽管恪守了国家规定的尺度,却依然想方设法极尽挑逗之能事,让“性”的隐性刺激成为吸引观众的噱头之一,使对“性”的禁忌和滥用成为同时并行存在的奇观。归根结底,这依然是利用了在禁锢的观念下受众对于“性”的好奇与窥探心理。

而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应该开放的不仅仅是尺度,更是我们自身的观念,只有让“性”回归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并以顺畅自然的方式在银幕上表达,才有可能使它不再同时成为中国电影中被禁止的对象和被利用的工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