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3.0时代的“互联网+公益”

3.0时代的“互联网+公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7-27 11:13:30
3.0时代的“互联网+公益”
时间:2016-07-27 11:13:30     小编:刘洲

如果说公益也有进化论一说,那么过去由机构搭台、百姓旁观的公益,是1.0时代;百姓通过相关机构参与其中,称得上是2.0时代;如今通过互联网,由百姓来自主推动和发展公益的时代,应该称之为3.0时代。

在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网信事业要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正如总书记所讲,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7亿网民,每人献出一点爱心,无论是公益领域还是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都将会被温暖包围。当公益插上互联网这样一双有力的翅膀,一个由信任和关怀连接的公益3.0时代必将到来。

4月28日,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发起人王克勤,著名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崔澜馨,“老兵回家”项目推广者、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姚瑶,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及百余位公益志愿者齐聚朝阳门内190号,在第八期“网络传播沙龙”的现场共话“互联网+公益”。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波出席沙龙并在沙龙现场与嘉宾深入交流。

互联网和公益本质相通

1993年,一次偶然的触网经历,让徐永光对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和动员能力赞叹不已。投身公益,徐永光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的某些特性和公益事业如出一辙,“互联网与公益有一种天然的关系”。他认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遵循着一种规则,其信息具有共享性,这种共享性使得互联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体现出非常强的公益性。

崔澜馨正是这种规则的受益者,她补充,“春苗”公益凝聚力的核心诀窍正是分享,“春苗”的志愿者每天持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工作经历和孩子们的故事,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通过互联网裂变式的传播,达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让公益这种有温度的传播,有“小涓汇大流”之势。

“行动必须先心动,心动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认知,认知的前提是知晓,而知晓的前提,是传播。”媒体人出身的王克勤深谙传播之道,互联网恰为其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在相较于公益行业整体较低的网络应用水平,“大爱清尘”在这方面堪称“大神级”的发挥。王克勤将传播视为大爱清尘的龙头、引擎和抓手,“大爱清尘源于网络、兴于网络、成于网络,能一步一步做起来,全靠互联网。”

微时代汇聚大力量

“我拼命发微博,最后把视力2.0的眼睛变成了0.6,眼睛毁掉了,但‘大爱清尘’做起来了。”“大爱清尘”最终成功,王克勤认为是因为“微小的你我做了微小的事情,帮助微小的他人,利用微信的平台进行微小的动员,带来微小的改变。”正是这种“转发就是关注、围观就是救援、点点鼠标就能参与”的微公益,持续地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让人们看到社会的进步和改变。“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带来了公益的新生态。”

姚遥对此深表赞同,“老兵回家”能够走到今天,跟微传播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互联网平台,公益团队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使公益项目越来越清晰;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群体,关注公益项目,不断有人参与进来。他说:“2011年对中国的互联网和公益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年真正进入‘微时代’。”

明星和公益也是天生一对,刘媛媛对借助互联网做公益深有同感,在“网络传播沙龙”现场,她说道,“互联网传播更加生动,传播速度更快,而且是双向的,互动很好。通过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信任永远是一个话题

在“媒介赋权”的语境下,移动互联网推动的新媒体重塑了社会许多领域的权力格局。徐永光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入,公益将越来越朝着选择性、便捷性和透明性发展。他说:“互联网让公众拥有了选择权、投票权,同时让公益机构能进入一种平等的竞争,所以互联网带给公益最大的价值就是一种权力的重新分配。”

从正式运营到2015年年底,“春苗”总计筹资七千多万元,很多明星因对基金会高度信任而不断捐款。崔澜馨坦诚地说,人们对“春苗”如此信任归功于互联网的发展,运用互联网让网友们真实接触公益一线,是产生信任感的第一步。一旦公众心中认定“春苗”在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公益,公众就成为了传话筒,愿意帮“春苗”做口碑传播。

与传统公益的“黑匣子”相比,借助互联网,公益组织公开获捐款项的来源与去向,让网民拥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信任感。同时,网络的便捷,还让许多原先不便被传统公益组织收集的小额捐款也能汇聚起来。

互联网是脱贫的法宝

风口已至,先行者便跃跃欲试,创新案例慢慢浮现。“如今有不少‘互联网+公益’的创新模式,直接把商业、公益和公众捆绑在一起,比如路人甲、小米公益等等。”徐永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和电商,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沙龙结束后,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社会动员处处长王大洋做客《网络传播》杂志社,深度交流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手榴弹炸跳蚤”已经行不通,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互联网正像架起的一条条管道,保证精确输送到达。

王大洋结合其几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肯定了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对于扶贫工作,既是‘加速器’,又是‘催化剂’,是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的重要‘法宝’。一方面,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可以显著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为社会公众参与扶贫开发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对于扶贫工作,互联网不仅是传输的工具,更是脱贫的法宝。王大洋举例介绍道:“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陇南市开展的电商扶贫试点,一年左右的时间,让电商扶贫覆盖全市2/3的贫困村,网店数量近8000家,全年销售总额14亿元,带动全市64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30元。”而今后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加快建设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成为重点方向。

徐永光指出,“互联网是用公益的手段做商业,社会是用商业的手段做公益,互联网是免费的商业,社会是收费的公益,这就叫颠覆性的社会创新。”

公益往小了讲是个人的,往大了讲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的发展需要多方配合和多项资源的调和,互联网恰好扮演了串起各环节的链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