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影视作品中城市意象的解读分析

影视作品中城市意象的解读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2:01:58
影视作品中城市意象的解读分析
时间:2023-01-04 02:01:58     小编:蒋思中

城市是艺术灵魂栖息的地方。没有城市这个背景就无法有影视剧故事的发生之处,但是城市的作用又不仅是背景那么简单。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又是一个地区人们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满载着人们成长的记忆,是诗人笔下浓浓的乡愁,是歌者口中思念成疾的地方。

一、意象之美

意象这个词来源于美学。它兴于老子,盛于明末清初的美学家王夫之。王夫之作为意象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综合了儒、释、道三家精神,建立了以意象说为理性建构的美学思想体系。意象的世界是美的世界,但是由于不同的人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对美的认识也不一样。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而宗白华先生也说过,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虽然意象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最早将城市与意象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人是美国的环境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提出,他对美国波士顿、新泽西、洛杉矶三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城市意象以及城市元素的设计等方面做了论述,在建筑学领域开启了城市意象理论研究的征程。

城市意象美带给人的是美的意境,人们在看到有关城市意象的影视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产生人生感悟。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元代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诗中,前三句中将九种景物聚集描绘,就是傍晚古代小镇景象的缩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后面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是看见如此一幅秋郊夕照美景之后引发出来的游子思乡的愁楚之情。所以说,城市意象之所以美,是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城市意境之美。

二、城市意象

城市这个人类群居地方的称谓大概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雏形,在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眼中,城市的外型和作用都仿照对神的赞美而加以精心的安排。部落世界的城市和家庭(像今天中国和印度),可以被当做是言语、神话和人类渴望具体化。由此可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那么简单,还有着对神灵的敬畏,还有代表着当地文化的灵魂。电视中的城市意象又将地方文化进行了放大。近些年,在电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象元素,从构成素材上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性元素(physical elements)和非物质性元素(non-physical elements)。物质性意象元素有建筑、道路等,而方言、文化、等存在属于非物质性意象元素。影视作品中有讲述京派特色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宅门》《四世同堂》《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爱情故事》等等;有上海腔调的《上海滩》《婆婆媳妇小姑》;有讲述南京的电影作品《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拉贝日记》等等,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城市意象元素都极具地方特色,并构成了中国的民族形象。

近年来,影视作品都把视角放在北京,不仅是因为文化古都的身份,还是其特有的精神内涵。2000年前的影视作品多表述古都特有的四合院、胡同文化,如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讲述的是日军侵华后,发生北京小羊圈胡同里的故事。电视剧《大宅门》以宅门内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百年老号百草厅的发展历程。而如今京派文化的一个新代表就是以北京精神为代表的非物质性元素,多少人为了实现理想与自我价值成为北漂一族,愿意来这里实现梦想,构建乌托邦。越来越多的青春偶像作品中将目光对准这些在北京成长的年轻人们,《北京爱情故事》就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的电视剧。影片演绎了一群青年人在北京闯荡,在爱情、友情、事业中学会了成长,其中演员们或许也演绎出了自己的北漂生活,电视剧中的北京这个城市的意象也不再仅仅是首都一个城市这么简单。这部电视剧的结尾曲《北京北京》更是极其契合影片主题,讲述了人们对北京的憧憬,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更是寄托了人们在这里奋斗的决心。弄堂和旗袍文化如同北京的四合院,负载着繁华大上海的独特文化。从弄堂里普通大众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当时上海最朴素的生活气息。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饰演的上海女人苏丽珍,在电影中换了二十几次旗袍。旗袍的出现不仅仅是代表上海文化那么简单,它还被导演赋予了隐喻的意义。首先,旗袍是象征着人高贵典雅的身份,苏丽珍生活讲究精致,就连吃碗云吞面也会精心打扮,一直保持自己高贵形象。此外,旗袍还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说明她在思想上又是传统的,无法冲破道德的枷锁去和自己真正爱的人在一起。

美食和骑楼则是南国广州这个城市中的经典意象,在电影中屡见不鲜。电影《秋喜》就具有浓重的岭南风情,女主人公秋喜这个名字就是以前广州疍家女孩中常见的名字,在影片中还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隐含寓意,就是象征着广州这个城市的解放。此外,海珠桥、岭南水乡等熟悉的城市意象元素也在影片中出现。最能代表广州的美食在影片中更是多次出现,从早茶到甜点一应俱全。影片中还有一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夏惠民造访晏海清家家里注意到他养的鸽子,第一句话是:你还养鸽子啊?是吃的么?,这就体现出了广州人爱吃以及爱品尝不同寻常的美食的特点。如同京剧于北京,沪剧之于上海,广州也有自己的戏曲文化,影片中出现的粤剧及粤剧名伶惠红莲就是广州戏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一部电影,就将广州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特色都包含其中,这就是影视作品在宣扬城市文化及特色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城市趋同性

影视作品作为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的将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艺术形式中不能表现的城市韵味表达出来。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广大观众而言,电视作品中的城市意象元素就像是一张城市的名片,通过它就可以让观众对一个城市、居民、方言、习俗等产生一定的了解,在促进城市形象了解的过程中还带动了旅游业等经济的发展。

如今城市生活告诉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没有与之相适应。影视作品中的城市意象由审美变成了符号,北京曾经的四合院、胡同,上海曾经的弄堂,广州的骑楼都已经很难在寻觅到,现在电视剧中再想表现这些意象就只能去影视城进行拍摄了。并且现在的影视剧中有很多作品忽略了故事发生的时代与背景,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审美活动的越来越不被重视,城市意象的建设不再讲究美感而是数量。住宅区中绿化面积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真的能把住宅区建设成广告宣传中那样世外桃源的又能有多少。另一方面,代表着城市文化与历史的老建筑在逐渐的消逝,越来越多的胡同与四合院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连天空都很难再看见的高楼建筑群。

影视作品在宣传城市的时候也在监督着城市,在这个提倡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中,城市发展却原来越趋同化,城市中物质性意象的缺失导致非物质性意象的发展缺少了土壤,熟悉意象的改变也带走了我们美好的记忆。这些城市意象在影视作品中的转变也会令相关部门引起注意,少一些商业化进程,多一些文化的保留。我们希望以后还能在北京城内看到胡同和四合院的存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