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谈开去

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谈开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7 00:14:53
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谈开去
时间:2023-06-07 00:14:53     小编:陆大绚

一、何为主旋律电影

在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之前,我想我们必须得先清楚何为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邓小平曾说在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

二、中西方主旋律电影的异同

而在我看来,大部分主旋律题材的国产电影,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的票房表现都呈现出低迷的状态。换言之,大部分国产的主旋律电影并不讨喜。主旋律电影虽然有商业片这一类型,但大部分仍是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社会伦理道德。而这一类的电影,往往建构于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背景下,即惯用于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主题。常用的题材无非就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比如:日本侵华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以及国人不能释怀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唐山大地震、南京大屠杀等。对我而言,国产的主旋律电影一旦涉及宏大叙事,加之中国导演向来的大抒情大情感波动这一风格,这类电影很容易演变成对国人爱国热情和国家苦难史大肆的无端的挥霍。这也不难理解,这类电影为何市场低迷。相比国产主旋律电影通篇都是讲述国家的力量,以此掩盖了个人力量或情感的宏大叙事风格。西方国家的导演更为喜欢,将个人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表现出来,更为注重对个人与人性的解读,即采用个人叙事风格进行主旋律电影创作,但这样的创作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对主旋律电影中国家这样一个主题的解读,将宏大叙事寄于个人叙事之中,在让我们为人与人性感动的同时,去思考国家的含义。这便是其高明之处。而这类影片往往会受到欢迎。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护送钱斯》等。

三、主旋律电影的本质

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个人叙事,他们的本质都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方式,都是导演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方式。习近平同志说: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放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讲,也可以看成主旋律电影不应该为了市场去迎合观众的口味,但一种创作方式的改变,或者是一个文艺作品的出现,是应当在表达影片主题和个人情感时,考虑其市场反应的。毕竟在我看来,电影的功能不仅是娱乐大众,更深层次上应当有其独有的教育教化功能。提及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无论用多少语言去描述,都会让人有一种空洞无趣之感。我们不妨用国产的《南京南京》与美国的《护送钱斯》作一个对比。

四、国产主旋律电影《南京南京》与美国主旋律影片《护送钱斯》的对比

《南京南京》由陆川导演,并于2009 年4 月22日于全国公映,在上映仅十天票房便破亿,而这仅仅是他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从票房上看,这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但这部影片仍有被人诟病的部分。网友吐槽的电影制作与布景或者是对回顾这段历史的悲痛,其实都可以看成是对这部影片无端挥霍国人情感的有力控诉。不管投入资金有多少,我们都无法复制当年的场景,但频频出现的这类题材却让国人持续伤痛。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特有的仪式化哀悼,即大部分民众对中国式悲剧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惯有的伤痛情绪。正如柴静在《看见》中说过的那句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历史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被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铭记,完全不需要再有借此发挥的必要。

《南京南京》取材于1937 年12 月13 日南京沦陷后日本军人在南京以火烧、活埋、枪杀等方式屠杀30 万民众的历史事件,以悼念被屠杀的30 万民众为由,打造的一部再现中国苦难史的灾难片。电影讲述了日军进城后国军宋希濂部的陆剑雄率领残余部队进行反抗失败被杀,大屠杀之后民众逃进由德国人拉贝创办的国际安全区避难,而唐先生却因为家人出卖了国人,导致国际安全区内避难战士被捕,拉贝被迫同意日军要求,上百名妇女自愿前往日军驻地当慰安妇而换取其他人的生存的事。影片的最后拉贝先生被政府召回。唐先生的妻子在失去女儿和小妹后,带着生的希望离开。唐先生为悔罪将生的希望留给另一个人,日本军人角川在放走小豆子和老赵后开枪自杀而结束。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无非是角川的那句活着比死还艰难吧。可以说《南京南京》是一部灾难片,它将大量的可证历史事实放入影片之中,加之以泼墨式的情感宣泄方式,成功的唤起了民众的内心的伤痛情绪。而这部影片也成功赚足了泪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人们的渺小无助而已。影片中像角川那样的日本军人,在可证的历史资料中却并不存在。浓厚中国式的主旋律电影风格可见一斑。《护送钱斯》无疑是个人叙事的完美表现,但在其之中也看到了其宏大叙事的一面。让人对美国这个国度的行为表示无比的尊敬,善待生命,以庄重的仪式和严谨的行为方式面对逝者,这无疑是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誉。

该影片取材于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上等兵钱斯遇袭死亡,其遗体被护送回国,归家安葬的真实事件。而通过对其遗体清洗、遗物转交、军礼服制作、护送遗体回家等过程电影式重现,不难看出一个国家对逝去士兵的尊重,而这期间对遗体的10 次敬礼、民众的谦让与自发哀悼、汽车司机的自愿亮灯同行等,无疑给了逝者极大的尊重,也给予了这个国家莫大的荣耀。当全民都自发的为逝者哀悼时,其原本的个人叙事风格便演变成了一种可以代表国家的意志与力量的宏大叙事表达。特别是影片中三次提及的对国家永远的忠诚无疑成为影片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这两种表现方式的完美结合的体现。

五、关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思考

基于这两部影片和我个人对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思考,我认为主旋律电影创作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者说某一特殊的题材,不是所有历史事件或者是举国上下的悲痛史便是构建主旋律电影的最佳题材。我们应当更深刻的揣摩观影者的心理或者说是拷问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自己的心,更多的将精力放到与普通观众相贴近的生活中去。《护送钱斯》虽然取材于伊拉克战争,尽管它涉及了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但这事件本身所发生的时间却比较近,而且这部影片也的的确确十分贴近美国人民的生活,伊拉克战争牵动的又何止于美国呢?而反观国产的主旋律电影,大部分的取材于中国式的苦难史,虽然这些同样牵动国人的心,虽然这些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了解,但毫不客气的说,国产的主旋律影片一旦涉及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的苦难事件,往往会演变成为一种过度消费。而过度消费的直接表现便是票房疲软。因而我认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应当取材于更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事件,同时避免对某一事件的过度消费,在表现意识形态与弘扬主旋律精神的时候,不失观众的喜爱。

取材一旦确定,那如何讲故事就至关重要。影片创作者在确定选材之后,应当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呈现这个故事。让这个故事富有生命力。而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故事不是流于形式的东西,而是一种真真正正能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去接受、被感动的东西。不管是宏大叙事也好,个人叙事也罢,只有民众的评判才能给我们一把衡量的标尺,给电影创作者以启示。而这样的故事必须是源于民众的,不能是悬浮的空中楼阁。换言之,接地气才是创作之本。用华丽辞藻的堆砌出来的话语永远不会比那些朴实平淡的话来得真切深刻。而观众真正接受的,也必定是这种平淡深刻的故事。

除了取材、故事以外,必须提及主旋律电影的感情。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向来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国人,可以在电影创作上将感情似泼墨般的倾泻。大起大落的情感历程,虽然能极大的调动观众的情绪,或者说能让观众对主题有直接的体会。但这未免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肤浅。而同样不明白的是,西方人惯有的热情,或者说是西方人惯于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大声勇敢的表达出来,他们创作的影片为什么感情却有含蓄而隐晦。我眼中的主旋律电影,其感情表达应该是含蓄与奔放的结合,而这种比例的取舍,完全在于该影片的取材。不管题材如何,其感情应该建立在对某一事件的深刻理解上,或者说是切身体会上。未曾经历,何来感情一说。主旋律电影的感情一定是能深刻反映主题的。不要将任何感情仪式化,不加任何修饰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鸣。

六、总结

综上,我认为,优秀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公式应当为:贴近人民生活的题材+ 质朴平淡而又深刻的故事+ 不加修饰的直接真实的情感= 优秀的主旋律电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