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1 04:30:56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时间:2022-10-11 04:30:56     小编: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文章来源于3edu教育网

摘要:娱乐化对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纪录片说到底是艺术,艺术是要给观众看的。增加卖点,提高纪录片的可视性与经济价值与增强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密不可分。纪录片不仅是艺术品,同样也是商品。一部优秀的记录片如果能够既卖好又卖座需要恰倒好处的娱乐化创作。

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商品

一、纪录片的娱乐化趋势

影视是重要的现代传播手段。现代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活动影像:从电影院线到录像网点,从家庭电视到可视电话,从互联网络到游戏机房……可是,在“娱乐工业”或曰“节目工业”大行其道的今天,纪录片的重要意义早已以其独特魅力引起国人的重视。

纪录片是高品位的影视形态。正如首次在英语世界使用“纪录片”一词的格里尔逊所说,虽然“我们把一切摄自自然素材的影片都归入纪录片的范畴”,但“纪录片”这个称谓只应“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使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纪录片拥有其他形态影视作品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拥有认知世界和自我的强大功能,是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是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对于当今的电视台而言,制作或播放的纪录片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其节目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说早期的纪录片采用虚构策略的娱乐化创作是无意的和被动的,那么新纪录电影对这种手段的使用则是自觉和积极的。娱乐化是纪录片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记录片不仅仅是纪实艺术,它还是商品。作为凝结着创作者的劳动又用于交换记录的电影来说,在肯定了其社会价值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其经济价值的实现。

二、什么是纪录片的娱乐

“所谓纪录片的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纪录片的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从内容上来说,娱乐化的纪录片追求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和戏剧化。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延续着用一个故事来阐释一种主张和思想的叙述方式。不论是最初的《北方的纳努克》还是我国的《龙脊》、《伴》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与观众交流,虽然也出现了像纪录片大师伊文思《风的故事》这样的意象派的纪录片,但是纪录片对故事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现今的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强调的是过程的因果关系,用悬念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如:《探索·发现》的《亚特兰蒂斯消失之谜》这集中就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不断引出悬念,纵观整部片子就像是一个圆环,从最开始引出悬念到一步步解开悬念接着又引出下一个悬念,最后又回到开始形成一个因果论证的圆环。

纪录片娱乐化在形式上的体现主要是对画面可视性的追求以及在制作手段上的一些创新。如《探索·发现》、《发现之旅》非常讲究镜头的角度、景别,画面的光线、影调,常常使用一些动画和再现等形式把故事叙述的更加生动和逼真。娱乐化的纪录片充分体现了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

三、纪录片娱乐化的思考

我们在讨论纪录片娱乐化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发现盲目的 追求纪录片的娱乐性也给纪录片的纪实效果带来了冲击。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规律。在纪录片领域也不例外,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纪录片最大程度地贴近观众,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立身之地,并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一)娱乐化倾向引发了对纪实表现手法的重新认识。在现阶段娱乐化的驱使下,为了好看纪录片动用了剧情片、mtv、动画、舞台演出、笑话、黑色幽默、新闻采访等各种手法(《科伦拜恩的保龄》所运用的拍摄手法)以达到真实。这些拍摄手法恐怕在早期电影史上连故事片都不曾用过,但是,导演却用来拍摄纪录片。

(二)娱乐化的盛行限制了人们对纪录片的认识。娱乐化的盛行使人们想当然的认为纪录片就是娱乐化纪录片,使其范围超越了纪录片的总体范围。娱乐化纪录片也只是纪录片外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是,观众可能会想的把娱乐化纪录片等同于纪录片,从而使其认识范围变的越来越窄。

(三)纪录片的娱乐化,在现今已经成为许多纪录片作者和DV爱好者提高节目“可视性”的一大法宝。然而,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毕竟是真实节目的旁支,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那么多的可作为娱乐的“笑料”,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娱乐化的纪录。纪录片的娱乐化固然能吸引部分观众,但也容易造成节目本身的事实模糊。

娱乐化给纪录片的发展前景带来了曙光,同时也冲击了其纪实性。面对纪录片娱乐化带来的一些影响,我们不得不清醒的意识到纪录片的娱乐化也要讲究“度”。我们期待着一个充满艺术芬芳和无限商机的中国纪录片大使厂,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在世界面前。

参考文献:

[1]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