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废墟上的守望者

简析废墟上的守望者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0:14:22
简析废墟上的守望者
时间:2023-05-26 00:14:22     小编:李和太

吴冠中先生生于中国旧社会,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望尽了旧中国的屈辱与贫穷。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同时刻苦学习法语。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 世纪40 年代,他考取了公费赴法国留学。20 世纪40 年代末到50 年代初,他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他如饥似渴地全方位学习西方美术,成绩优异。当时的法国老师挽留他,即使留在法国,他也一样会有惊人的成就,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回国。吴冠中归国时正当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西方文化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反而使他更加清醒。早年对于中西方美术的学习给他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更能够认清新中国美术的现状,不仅致力于油画创作,还进行着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他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在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文革时期,吴冠中的艺术探索受到了挫折。改革开放后,美术界出现两种全新的方向:一种是强调回归现实主义的伤痕美术;另一种以吴冠中为代表,追求形式美,强调形式决定内容,他承接了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艺术传统。吴冠中认为: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运用形式这一唯一的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在广阔无垠的视觉世界中,物象是错综复杂的,美好的形象、形式比矿藏更丰富,等待美术工作者去采选、利用。

20 世纪70 年代,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其作品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他积极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吴冠中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历史阶段,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他做出了很好的选择,继承创新,融汇中西,这在他的理论和画作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万里长城》作于20 世纪70 年代,是一幅水墨画。吴冠中刻意将画面全部面积任长城尽情奔驰,山舞银蛇是长城的独特个性。他从写生入手,在不同地区、不同地段捕捉过长城各式各样的转折、跌宕、蜿蜒的形态,减去拖泥带水的累赘,只突出行动中的长城。当时不少人认为此画离谱了,但正是这种自研丹青、试与长城比之长的个性,方能在笔下形象化凸显长城体势之奇雄。作品笔道雄浑,迸发力极强,转折顿挫间尤见速度感,一气呵成;结构趋于简约,将原来紧密凑集的线条交搭,转为距离较宽松,显得自由放纵,不拘一格,反映其驾驭能力更精准自如。

《江南居》创作于2000 年,水墨设色,这幅画属吴冠中晚年作品。作者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加以几点色彩,用半抽象的语言将江南民居白墙灰瓦尖屋顶的特色表达出来,笔触自由奔放却又不失成熟严谨。浓重的墨色加以大笔触,寥寥数笔,就将不同角度的屋顶以近乎符号化的语言使江南民居的屋顶整体而又富有个性,繁多却不繁杂。人们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作画时大笔一挥的激情。其间零星的墨点则代表着民居的窗户,有的一笔,有的两笔,富有节奏感。其中,少有的灰色让这幅画的黑白对比不那么突兀,有了过渡感。这些灰色的地方也不尽相同,有深灰、浅灰,用各种不同的灰调呈现房屋间重叠的阴影,富于立体感,体现着江南民居重重叠叠却又不像现代化小区那样呆板,透露着自然情趣。画面中跃动的彩点,使整幅画显得不沉闷,而又令人遐想,那些彩色的点是嬉闹于巷子中的孩童,是行走于屋宇间的美丽女子,抑或是绵绵雨后院落中盛开的花朵?这些彩色的点以绿色为主,配上补色,既对比鲜明,又不显得杂乱,跃动中又有秩序。这幅画虽作于吴冠中晚年,但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笔无不体现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体现着他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抽象美、形式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等),既富有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有时代特征,将江南民居的清新自然、雅致恬静的意境表达出来,粗犷的笔触和饱满的构图使整幅画富有张力,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晚年的吴冠中绘画和人格均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从原始社会起,绘画就已经出现了。绘画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无论是宗教祭祀,还是后来的记录事件,抑或是单纯的欣赏,绘画都承载着人类的印记,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吴冠中只是众多画家中的一位,但无论是作为画家、理论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他都无愧于祖国对他的信任,他对祖国的眷恋、对中国画的热爱已经深深融入他的生命。中西方绘画的博大精深陶冶着他,而他融汇中西,对中国画的革新、对国画理论的丰富,无疑让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绘画成就了他,他也推动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他坚定地实践着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