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0:13:01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
时间:2023-08-05 10:13:01     小编: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心态,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心态,用更加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时的表情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会产生一定影响。当教师面带微笑上课时,学生通常会感到轻松愉快,并能够有积极的课堂反应。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是让学生用快乐的心态真正感受美术价值的需要。此外,美术也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和客观条件,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小范围的春游活动,安排学生到植物园等自然景观丰富的场所观察春天,拥抱自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天。新柳拂风,姹紫嫣红,春天在不同学生的眼中有不同的美,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或抽象或写实或天马行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美的教育。

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美术创造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对美的感受更是千差万别。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果一个总是自己独自学习,仅接受老师单方面教授,那么他的进步速度往往比不上那些和别人合作学习,并且时常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学生。你有一个主意,他有一个主意,那么你们交流和沟通后,每个人都有两种主意。美术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交流和交换,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他人,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助于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例如,老师可以设定一个绘画主题,例如以“秋色”为主题,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智慧的火花交流和碰撞,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创造能力。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品,教师要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和作品,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其他小组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指导他们做得更好。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师单方向传输教学的桎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三、注重因材施教,合理制定作业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品位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方说,有些学生喜欢独自构图,有的学生喜欢模仿绘画,有的学生喜欢单一的素描勾勒,有的学生喜欢用色彩进行绘画等。针对这些情况,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喜欢素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明暗处理和线条勾勒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特定的指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此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而忽略课下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少数美术教师会在课下给学生制定作业,然而合理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学生在课下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绘画水平。因此,初中美术老师应该按照教学计划和安排,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的了解,更好地领悟美术之美。综上所述,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温馨美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智慧火花碰撞和迸发,激发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合理制定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价值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美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万勇军单位:江西南昌市京安学校

第二篇:初中美术愉悦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摘要:愉悦教学法的充分运用,能够创设一种善教乐学的环境,让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思考、互动与体验,从中赢得事半功倍的“情感智力”提升效果。在新课程教学深度改革的今天,之所以重新强调和倡导愉悦教学法,主要是因为学业负担不断加重并日益成为学生负担。本文结合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关键词:初中美术;愉悦法运用;情感艺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学认为:影响学习过程和成效的重要因素有两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称情感性因素,它虽然不直接地参与学习过程,却往往以动机、情趣、习惯、品质和气质等形式,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这就是现代教育理论上予以重视的“情感智力”效应。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强调“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欲望”……这些都是对情感教学理论作出的有力诠释。本文阐述的“愉悦法”正是情感教学理论的生动体现

一、愉悦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什么是“愉悦教学法”?简要说来,就是指在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营造善教乐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获取相应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艺术形式。初中美术是一门集德、智、体、美为一体的艺术教育课程。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美术学习能够有效锻炼人的右半脑能力,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人,其事物观察观察能力与常人相比就显得敏锐、细致、准确和完整,对于事物现象在形状区别、明暗判断、空间理解和色彩分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这对挖掘人的内在发展潜能也同样大有裨益。初中学龄一般介于12~15周岁之间,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他们正处于思德培育、智力发育和审美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美术愉悦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深远影响。这是开展愉悦教学活动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意义,应当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二、初中美术开展愉悦教学活动的实践

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愉悦法的实践虽然不存在固定模式,但是从根本来说,它并非盲目无序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部规律可供遵循。

(一)情感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程教学活动是介于师生之间的一项“人对人”的“爱心实践”活动,“没有情感的教育算不上是成功的教育,至少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主动地去接触和亲近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尊重、友谊和帮助;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传递教师的情感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努力发挥亲师信道的正能量作用。当然,最基本的情感性原则运用还是直接体现在情趣化教学上。在《图案基础》“变化”方法教学中,笔者故作姿态:“为了感谢对美术课的认真学习,今天老师要对大家来一次‘有求必应’。只要说出最喜欢的一类小动物,老师就一定满足你的要求……”话未说完,学生们就急不可耐地没完没了起来。通过投影仪显现出来的现场彩画动物图案,如简化的兔子和乌龟,几何形状的青蛙和松鼠,夸张的猴子和小鱼等等,让全班不时爆发阵阵惊叫之声,尤其对“连年有余”“喜鹊登梅”之类的更是不胜欢呼。

(二)开放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因素;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唯一落脚点,也是在于注重发展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建设社会事业奠基铺路。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美术艺术与实践生活是一对天然共同体,前者是一种自然产物和艺术结晶,后者则是前者的活水源头和优质营养”,“健康的美术活动需要在开放性发展环境中予以涵养”。如在教学“设计吉祥物”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结合我国成功申办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盛事,结合国宝“大熊猫”和“万里长城”等代表性建筑物进行设计。再如,在教学“服装搭配”内容时,首先与学生一起从教材服装设计和款型,并结合学生服装和时尚流行装等方面广泛探讨、深入探究;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意愿动手设计起来。如此而为,既激发了学生情趣,又拓展了学习视野;既培养了创造性学习思维,又在开放性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

(三)自主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同时倡导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在尊重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一种目标性追求,也是对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为重、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积极开展以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教学活动,为激发学习情趣、增强学生的发展信念和意志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如在教学“家用电器”设计时,笔者先让学生按照已有认知和经验自行设计家用电器,着重考虑结构、外观、功能和价格等因素;然后布置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着重考察生活中家用电器的相关方面;最后经过比较分析,找出问题差距和改进方法,重新优化自行设计的作品。为情趣所驱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用扬鞭自奋蹄”,并且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激励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情感艺术的有效渗透和积极运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为施教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正视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本着一种宽容公正的态度和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待全体学生及其学习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教学评价活动。评价时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品质欠佳的潜能生,更要持之以恒地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情感、拼搏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激励效应。比如上文所述的各类学习活动,把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实行优化组合,在作出个体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开展群体性激励评价活动。如此而为,既可有效增强相互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意识,又能充分发挥先行带动和群体共促的作用。总之,“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愉悦教学不仅是一种过程性形式,更是素质发展理念和教育责任意识在课程活动中的生动反映。只要我们意识到位、行动到位,就一定能让过程更精彩,效果更出彩。

作者:杨爱霞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才能让美术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重视美育,把美术课切实落到实处,以满腔的热情、愉悦的心情、和蔼的态度、风趣新奇的语言投入到美术教学中。通过自身观念的转变来转变学生的观念;以游戏、示范等手段营造教学情境,以欣赏、评价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想学的欲望;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用规范的范画来减少学生学习美术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学生起初的作品质量不一定很高,这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表扬。此外,美术教师要多学习,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艺术素养、教学艺术来实现课堂美化。如果教师局限于学校现有的条件,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那就达不到开设初中美术课堂的目的了。比如,在学习雕塑这节课时,不妨让学生再回到儿童玩“泥巴”的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才能充分活跃课堂。

二、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每一次活动都设计出带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具体从理论研究、绘画训练、临摹欣赏和评论教学四个方面来实施。给学生讲授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地观察所要描绘的物体。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地描绘各种物体。当然,还要让学生在绘画训练的同时,欣赏优秀的作品,并加以临摹,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以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多角度感受、组合想象、随意裁剪几种形式,即学生自主选择各种材料,经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只要不断地去发现,美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这样,就让学生的美术梦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进而创作出各种别出心裁的艺术品。也就是说,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的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田间手工艺、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三、交流分享经验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有利条件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学生就会看到许多在课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学背景下寻求到全新的、充足的、适合自身美术学习的教学新资源,即让学生走进生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加上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描绘、创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杜绝扼杀学生作品里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价,否则条条框框太多,就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活力。此外,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谈看法、谈观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有进步,得发展。在这一环节中,除了学校进行评比展示外,学校、班级每学期都应举办美术作品竞赛,通过评奖、展示相互学习,激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即是说,各班教室内外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班级墙壁可以为学生设置作品展示版面,黑板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主办,黑板报的定期更换可以在学期初计划安排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期末进行评比。总之,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能够使学生的观察方法、审美观不断地得到提高。对于学生亲手画出的作品,教师应该多给予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切忌给学生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丰富的,心灵是纯真的、美好的,所以教师哪怕给学生的可爱构思洒上一点点污浊,恐怕以后也难以轻易抹去了。可见,尊重学生的原创思维,认知学生的潜在优势,把学生群体摆在主导地位,才是提高美术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小燕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困难与方法

摘要:当今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而初中美术欣赏课程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分析出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是当今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探究,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困难;方法

一、课堂面面观

笔者教初中美术《垃圾变废为宝》这一课时,开始备课前就想如何从生活垃圾入手来达到教学目的。后来发现学生对于喝完的饮料瓶处理不当。于是教师就将这一节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定为《瓶瓶罐罐大变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课程分为“大家谈感受”“一起来制作”“大家比一比”等,号召学生把喝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然后加工改造,设计成可以用来种花的“花瓶”,这样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也能通过动手尝试来提高欣赏水平。但是后续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上完成的作品,下课后并没有发挥其美学功效,很多被孩子或者孩子家长丢到了垃圾箱,这就失去了课堂教育的目的,教学环节上缺少延续性。笔者经过反思,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文化内涵,并没有让学生明白这节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无法从精神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其发现的这几点困难,笔者认为其违背了课堂设置的初衷,没有将美术欣赏这一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就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应困难。

二、问题大诊断

1.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把老师布置的“垃圾变废为宝”任务当成作业,对环保以及美学的理解都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因此其对于参与活动缺乏积极性,并没有理解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2.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本身在生活中对于“垃圾变废为宝”的理解并不深刻。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后,很多家长为搜集塑料瓶,有时买来矿泉水倒掉,这样就造成了浪费。而且在课下,孩子把制作的“花瓶”拿到家里后,学生家长并没有表现出支持与认可,很多就是随手扔进了垃圾箱,这就失去了教学的价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到位。

3.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课程设置的时候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在教学中并没有去挖掘废品利用的美学意义,也没有研究相应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理解课程设置的实际意义。

三、解决的对策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于上述发现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对策:

1.让学生爱起来

“变废为宝”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应该做的是让课堂有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设计《我是小小美术家》等课程,给课程的设计赋予故事性,这样学生参与时就觉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就增强了。而且笔者还会将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互相欣赏,学生慢慢就会明白变废为宝的意义,并且会乐于在生活中“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让家长来参与

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因此教学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执行,而这就需要家长参与。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设置时也应注意让家长参与进来。例如,讲课时就会提前告知家长课堂的意义,让家长注意辅助教学,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好处,家长也乐于配合,这样课堂教学就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在活动中家长也受到了教育,从而使美术欣赏课更有意义。

3.让教师动起来

课堂现在的主导者仍是教师,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程的设计。如何让课堂富有文化内涵,如何在教学环节上增加延续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课程设置的趣味性,使课程更加具有活力与文化内涵。教师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其整体性,这样课程设置才会有条不紊。例如,笔者在课堂后续教学中,会给学生讲资源短缺,变废为宝的故事。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就会明白变废为宝的意义,明天在生活中实行变废为宝能够美化环境,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更富有使命感,也就会更加注重“变废为宝”。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学品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教学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仁义.初中美术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新课程(教师),2010(3).

[2]尤红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与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作者:杨梅单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四中学

第五篇:初中美术中素描教学的几个要点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鉴于藏区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我们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抓住基础,提升能力。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美术课堂上如何抓基础提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观察;造型;创新

素描是美术的基本功,体现的是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所以,无论在美术教学中还是在考试考查中,素描都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但要求我们能完整构图,还要有生动准确的造型,这样才能给人丰满的形体感。具体到藏区来说,美术生基础相对薄弱,如果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估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一刀切式的讲解,那肯定有的同学会跟不上。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我区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从基础抓起,不能好高骛远,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层层深入,各个击破,最终让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说一说如何结合在素描教学中抓基础,重能力,提效率。

一、如何观察

要想用美术表现一个物体,我们首先就要观察这个物体,但是美术角度的观察有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一些初学的同学在观察过程中不能把握整体和局部,造成管中窥豹,不能进行真实地表达。这里先从最基础性的两个角度来说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透视

在二维平面上要想给人立体感我们就得有透视的思维,透视本质就是科学地再现事物的空间结构关系。素描是形象的美术技能,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以透视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方能掌握在立体事物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从而凸显造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放一些相对简洁的静物,诸如:几何体、苹果等让同学们先进行观察,慢慢地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理解构图和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当大家都掌握了基本方法后我们再让他们观察组合体,如此循序渐进才能逐渐登堂入室,攀折艺术的桂枝。

2.比例

作为绘画的基本尺度,比例是必须要掌握的观察和表现技能之一。学习美术我们首先就要启发学生会用相对、比较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这样才不至于让事物的不同部位表达失衡。譬如:一双筷子怎样表现可以让他变短?美术表现的话,我们一般是在它旁边再画一双更长的。实际绘画中,每个物体的不同部位长、宽、高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我们要弄清他们的比例关系,才能让作品显得真实。

二、怎样造型

造型顾名思义就是塑造型象,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常见的造型方式不外乎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同学们的画面调子往往脏花灰乱差,物体的体积、空间和质感等也往往没有表达出来,无法深入塑造和突破真实的画面造型,这就是他没能掌握好造型的层次和技能。

1.整个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譬如,如果是一组静物的话,我们上调子时,一定要先整体观察,然后才能准确把握每个物体的股友色,才能全面构设画面表现计划。实际创作中,我们不能全盘突出,而是要明确几个突出重点,所以要分析好哪些物体是处于灰色层面的,哪些物体的固有色深或者浅等等,这些都要了然于胸。然后才能一一细分,诸如:灰色系中比较重的是哪一个物体,比较浅的又是哪一个物体,以此类推,面面俱到,心中有数。细心的人也可以对物体的固有色层次进行编号区分,这样便于在绘画进行偶然中断时记忆画面层次的进展,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铅笔的轻重,才能准确真实地进行造型。

2.单个物体的明暗层次

单个物体相对好展现,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只有具体掌握最基本的单个物体明暗层次才能真实地来创作素描作品。如:我们画一个圆球,那我们就需要观察这个圆球不同部位的明暗层次:圆球的高光在哪,重色在哪,投影是否比暗面重等等,所有的层次变化都符合客观色调和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在平面纸上做出立体感,取得造型成功。

3.同类物体的黑白灰比较

同一画面中出现同类物体也要注意区别层次表现。比如:如果需要画一组四个苹果,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就不能把他们都表达在同一个层次,这样无法产生空间感和生动、形象的效果。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前后关系和受光原理主动规纳成不同层次。同一道理,针对人物头像我们也要分开层次进行表达:脸部一个色调,头发一个层次,脖子一个层次,内衣一个层次,外衣一个层次。造型的准确和协调是画好素描作品的前提,分层表现是客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我们只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才能完成基本的素描教学要求,才能掌握切实的素描技巧。

三、小结

上面是我联系这些年的一线初中美术教学对相对美术基础薄弱的藏区学生如何从基础抓起以务实性的技能培养来帮助他们掌握素描观察和造型能力。总得来说,素描教学不光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注意指导学生亲手创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体验完善认知,最终有效提升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开宇;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四个重点[J];《艺术教育》,2013(1)

[2]徐乐庆;中学美术的素描课教学要点[J];《科学咨询》,2012(24)

作者:索郎多邓单位: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第二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分析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工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从提高教育者的个人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和利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为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告诉我们情感教育渗透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思想、教育、政治等情感价值。同时,以美术的内容形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感态度融入了美术教学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将学生的身心感知和美学感受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美术教学带来的美感体验[1]。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提高教育者的个人素养,树立良好的人格榜样

教师对于学生具有榜样的作用。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教师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其实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以自身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地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教养。情感教育本就是一种潜移默化、习惯性的教育,常常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需要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要将自身的修养适时地融入美术教学中,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分享、奉献精神。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展示出自身的人格素养。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初中生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价值观都有很多疑惑,有时候对于美的感受也不能形成正确的取向。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需要适时地将正确的情感教育合理地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画面感的心理感应,当然也需要将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2]。

(三)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促进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

初中美术教学素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情感的共鸣。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很多关于劳动态度、爱国情怀、良好生活态度的情感素材,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素材在美术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情感教育。例如,针对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内容,就可以充分地将热爱劳动的情感价值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劳动光荣产生认同感,从而渗透劳动的情感意义。

(四)利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然而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感悟身边的一切积极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的艺术,如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结合。将实际的美术形式融入课堂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成功塑造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

三、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这样的情感教育渗透能够让初中美术教学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高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度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时身心愉悦,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美术的方式,从而提高内在的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9):78.

[2]陈翎妍.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6(24):13.

[3]卞小雯.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略谈[J].才智,2013(7):177.

作者:张国华单位:辽宁省东港市第六中学

第七篇: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生动性的方法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初中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生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初中美术; 欣赏课; 生动性; 方法分析 

教师想要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就要认识到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然而,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因此出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鉴赏力无法协调发展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比起美术欣赏课,学生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文化课知识,这也就使得美术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其次,一些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不高,使得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能被教师所熟知,最终降低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这些教师即便是开展了美术欣赏课教学,也只是针对学生的美术技能进行训练,并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了相应的造型能力,能够制作出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等就可以了。最后,受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僵化的现象,这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而这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好教材,这样才能掌握好授课的重点,同时还可以以课标为基础,从教学目的与任务出发,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其次,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体系以及内容等,以此找出教学中的难重点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还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态度,同时还要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与特征等。这样,教师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从而做好重难点知识的分类工作,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三、做好大胆的尝试

美术欣赏课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观赏来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同时,美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鉴赏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出现的画面有更为深刻与直观的印象。如学生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全面地认识到这幅作品。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出局部图或是全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这幅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表现方法,从而了解其艺术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欣赏的乐趣。

四、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音乐

美术带给人们的是视觉上的享受,而在音乐则带给了人们听觉上的享受,所以音乐与美术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音乐,以此来烘托气氛,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联想与想象,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作品带来的美感。如在学生欣赏《簪花仕女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唐朝风格的音乐,进行新课导入。这样,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大唐盛世中那种欢快与和平的氛围,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可以在感受音乐的前提下去观察作品中人物的造型与表情等。

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整体到局部的欣赏,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这一作品的风格,并可以从形象上判断出其是抽象的还是写实的。其次,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想象。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与对事物的判断准则,因此,他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看法与生活经验来进行欣赏,从而感受作品中的美。再次,让学生适当地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借鉴与交流来实现了求同存异,最终共同进步。最后,让学生写。写是让学生从绘画语言与主题思想出发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六、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将全新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全新的教学观念,以此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焕文.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生动性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52-153.

[2]熊笑娜.增强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27.

作者:史丹娟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第八篇:初中美术静物素描写生教学指导研究

摘要:静物素描写生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的基础。要使学生学到素描的基本技法和造型方法,必须认识静物的形体结构,画出静物的线描;感受静物的明暗色调,强调素描黑、白、灰的空间关系,学会静物素描的表现方法。

关键词:物体结构;静物形态线描;静物明暗色调

初中美术静物素描课,是初级中学美术造型表现的基础。要让学生学到素描的基本知识,掌握素描的基本功,需要教师重视实效、回归本质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美术《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一课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梳理、整合了静物素描写生的技能知识,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扎实掌握静物素描写生的方法。

一、认识静物形体结构

要想画好静物素描,首先要认识静物的形体结构。学生只有了解静物的结构才能准确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表现形体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明暗色调。所以,认识物体的整体比例和局部结构,对于学会静物素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将要写生的静物,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每个静物都是由哪些基本的几何体组成?你们能把静物的结构用最基本的几何形拆解并表现出来吗?”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讨论得出“啤酒瓶是由大小不同的柱体和锥体组成的,苹果可以看成一个柱体,鸭梨由锥体和圆组成,香蕉可以看成是多面体和柱体的组合,高脚杯是由柱体和倒锥体组成”。结论得出后,学生们在我的提示下,逐一把每个静物的基本结构用几何体分解表现在了纸面上,这样就非常直观地再现了静物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在静物素描写生中准确把握每个物体的结构特点打下了基础。

二、寻找静物形态线描

在掌握物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透视变化,以及物体的质量,也是静物素描表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物体的形态关系上学生要懂得利用线的轻重、虚实表现静物的外部轮廓、空间关系和质地,只有这样画面才能化静为动,富有节奏、韵律,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二课时,在让学生写生之前,安排学生欣赏了一些静物结构素描和线描的作品。然后让学生寻找画面在线条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在画物体的外部轮廓时,是怎样用线的,如何用线条拉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通过认真讨论之后能够比较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在画面中能够看出线条比较流畅,有轻有重、有深有浅;在表现外部轮廓中能够用大线概括出物体基本特征;在物体的空间关系上近处的物体线条又粗又重,远处的物体线条比较轻且细。”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步了解了线条在物体外部形态、空间关系表现上的重要性。同时,我在学生欣赏范画后,让他们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主要注意线条的轻重虚实表现,以及在外部形态上对线条的把握。通过这些练习,加强了学生写生中对物体形态线描体现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师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条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以后的静物写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写生中达到心手合一。

三、感受静物明暗色调

明暗素描是用黑、白、灰色调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空间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学习当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表现静物的明暗,也要学会观察分析静物画面的黑、白、灰层次色调,感受画面表现力,学会静物素描写生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三课中,对于静物明暗的表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所要写生的静物,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分析出哪部分是物体的暗部,哪部分是物体的亮部,最亮和最暗的部位,半明和半暗的部位。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被光照到的是亮面,没照到的是暗面;最亮的部位是接近光源和反射光部位;最暗的部位是亮面和暗面交界处;半明和半暗的部位是半受光部位和背光面的环境反光部位。”所谓三大面五大调子。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了静物明暗色调,找到了静物明暗层次规律。第二环节,让学生欣赏静物明暗素描作品,注重介绍作品表现明暗色调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感受艺术作品中的静物明暗色调。找出作品中静物明暗色调与生活中的静物明暗色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素描作品表现的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强调黑、白、灰空间层次。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静物明暗素描写生的规律和方法。第三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介绍不同工具材料画出的明暗色调效果。如铅笔、钢笔、水墨、水彩等。学生采用喜欢的方法进行静物素描写生。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画出物体的形态、结构、线描、明暗色调。每一种方法都具有特别的艺术语言,画出了对生活的感受。初中美术静物素描写生是造型课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静物写生训练中掌握静物写生的正确程序和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在静物素描写生中的兴趣。

参考文献:

宋乃林.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临摹的学习方法[J].书画艺术,2009,(3).

作者:袁兴程单位: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美术课堂手工制作教学探索

[摘要]当代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学生应当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开展多种活动,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开展初中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可从趣味导入、结合范作、收集废品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美术;手工制作;导入;范作;废品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手工制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自身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一、趣味导入,激活好奇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年纪的他们头脑活跃、精神饱满,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不强。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美术就成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关键。初中美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应当增强导课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听课、学习。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教材中《霓裳之舞》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系列的服装,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服装之美的把握。相比于直接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从而调动起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欣赏完服装之后,笔者又为学生介绍了服装的具体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在逐步了解和熟悉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服装制作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十分活跃,这也提升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

二、结合范作,类比学习

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不能只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和想象,还应当借助一些好的作品,使学生仔细体悟这些手工制作范作的优秀之处,学习其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多借用一些优秀的范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范作中优秀的表达手法,来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学目标为认识、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际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中以形写神的特点,进而整体感知中国古代风俗画中通过人物的冲突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认知。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对比学习这幅图中的创作手法,并选择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优秀范作对主题内容的诠释方式进行类比学习,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优秀范作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打破了学生心中对于手工制品范围的桎梏,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对于手工制品的认知。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范作,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收集废品,充实材料

开展手工制作中材料准备的好坏以及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成品的效果。而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也不一定非得是买来的或者是专门用于手工制作的,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用剩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并将之应用于手工制作的实践课程之中。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课程中《装点生活》的内容时,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来装点生活。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的废品材料,并将其拿到课堂中制作身边的物品。于是,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的废品。课堂教学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十分丰富,如用过的易拉罐、塑料瓶子,家里不用的五颜六色的扣子和布料等。手工制作课程开始后,学生纷纷利用自己收集的废品进行手工制作。准备易拉罐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了创意笔筒;准备塑料瓶子的学生则是用几个瓶子搭配组合制作出了烟灰缸;准备扣子的学生则是根据扣子的不同颜色进行了色彩搭配后,制作出了一条条美丽的手链;准备了布料的学生则是自己裁剪制作了沙包。让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废品来充当手工制作的材料,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跳出固有手工制作材料的桎梏,创造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制作。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美术、钻研美术的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动静态美感的把握,使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高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徐天漾单位:江苏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探索

【内容摘要】现今时代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各行各业竞相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办公、经营效率的提升。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必须积极进行转变,以契合信息时代的内在发展诉求。为此,本文将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多媒体;新课;程改革

多媒体技术具备卓越的技术优势,其以视频、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的动态演示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途径,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美术知识的熏陶以及艺术环境的浸染,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的喜好之情。此外,依托多媒体技术实现初中美术教学,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进而满足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范式要求。因此,本文将就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探究,提出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感官印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

初中美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获益于多媒体技术为其带来的丰富美术素材,从而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并让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形成持之以恒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承载性,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见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下得以进步。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美术知识与绘画技法,并且使学生受到美育熏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为之获益。因此,初中美术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地达成前述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各类美术资源与美术教学素材的直观感知下,美术素养得到显著进步。此外,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契合了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质,从而更易于使学生接受和消化课堂习得的美术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感官印象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绘画技法,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声、光、色技术优势,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深刻的感官印象,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潜能。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当学生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样一来,学生在欣赏经典名作的时候,不但可以概览作品全貌,还可以进行局部的细节方面的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真正加深了学生的感官印象。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鉴赏西班牙美术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为了避免这一超现实主义画作给学生带来的认知障碍,故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对该幅画作进行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动态展示,并在展示的同时设置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逐步为学生讲解了毕加索这幅传世之作的创作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的寓意等,从而使学生对该幅画作的艺术价值形成了完整的认知。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从现阶段国内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较少有直接接触美术作品的契机,因而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搜集美术素材,以便使学生通过对美术素材的鉴赏,培养其艺术审美旨趣。基于此种情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的,例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这一课中,由于学生对于外国的画家与美术作品并不了解,如果仅仅是为学生进行理论的介绍,会使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做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里面包括一些画家的简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风格特点等,进而帮助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同不同艺术大师的隔空对话,进而提升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喜好。

四、运用多媒体中的音乐捕捉灵感,实现视觉与听觉艺术的互通

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是互通的,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舒缓、悠扬、轻快、流畅的旋律,再加上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能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高雅的殿堂和优美的境界中,引发孩子无限的联想。在教授《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动听的古筝曲,使学生沉浸在高雅、恬静、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正感悟了音乐与美术的互融。

五、结语

以上,我们提出了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感官印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三个方面的设想。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为初中美术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希望初中美术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充分运用多媒体,来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子海.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6).

[2]肖猫生、李红英.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赵玲.艺术与科技相融畅想携创造共翔——利用多媒体创设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氛围[J].艺术教育,2007(10).

[4]于增忠.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普童话,2014(29).

[5]王爱春.用多媒体技术重塑初中美术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9).

作者:唐利华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版石中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