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2 01:14:2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时间:2023-07-12 01:14:24     小编:陈恕胜

一、从奏鸣曲式的结构上来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特点

要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就必须从他的作品结构入手,首先了解他的奏鸣曲结构与其前辈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的结构的不同特点。从大的方向来把握乐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无论是在练习还是在表演时都会有很强的段落感,使演奏在形式上和逻辑上更完美。

在奏鸣曲中,第一乐章一般来说奏鸣曲式建立在两个对比主题上,这两个主题第一次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调上,一个在主调,另一个在副调(除了主调以外的其它调),而在经过展开部以后,重新出现时这两个主题都在主调上统一起来,这种结构即称为奏鸣曲式。典型的奏鸣曲式的基本部分由三大块组成,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部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还有一个过渡部分叫连接部,在副部主题结束后还有一个概括性的段落叫结束部。展开部是把呈示部出现的素材以各种不同手段加以发展。再现部与呈示部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调性上有变化,再现部都统一到主调上来,再现部之后往往还有尾声,有的呈示部前面还有引子。

奏鸣曲式由海顿确立,经过莫扎特的发展,最后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与交响曲创作中,发展成为具有宏大的矛盾冲突、丰富思想内涵的结构形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结构特点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革命的理想,把钢琴奏鸣曲本身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使它具有丰富的结构内容。而海顿和莫扎特强调奏鸣曲结构的严谨、形式的完美。他们更偏重于钢琴奏鸣曲的教学价值,在作品中仅有一些思想的流露没有表达对社会的认识。

因此在海顿与莫扎特的奏鸣曲中,主题形象比较单一,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也不是特别强烈。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篇幅都不太长。而贝多芬由于他赋予奏鸣曲式巨大思想、复杂的内涵,因此大大地扩大了奏鸣曲的形式,丰富了它的内容。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对比更加鲜明,主题思想更加丰富、多样。如奏鸣曲Op. 53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对比: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中期作品,主部主题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富于表现力的节奏背景。C大调的主部主题用短促跳跃的音型,先在低音域以弱音登场。旋律有逐渐渐强的趋势,右手是闪耀的动机,明亮的倚音和灵巧的快速音阶,描绘了晨光初现的景色。主部主题的幅度宏大,它那长大的气息和灿烂的音群,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乐章中。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速度和节奏的适当处理

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采用适当的速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速度是关系到奏鸣曲的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问题。贝多芬虽然是开创浪漫乐派的先躯者,但他的奏鸣曲都属于古典乐派的作品,古典乐派作品要求在演奏时速度在同一水平上稳定、匀称的律动,不可过多随意处理速度。同样,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一定要严守速度的统一,否则就会破坏贝多芬奏鸣曲的风格。

虽然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速度要始终保持着稳定,但是在处理一些自由的节奏时,可以在很小的尺度内使节奏有所松紧,掌握好适当的、有限度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下面几种特殊情况时可以适当的自由处理节奏,速度可以稍微的有伸缩。为了使音乐形态的对比明显,可以在前一乐段结束时,把速度稍微做一个渐慢的处理。如降A大调奏鸣曲Op. 110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与连接部音乐的形态不同,在主部主题结尾时(第11--12小节处)稍微做出一个渐慢的处理,使音乐的段落更清晰。让听众能感觉到另一段音乐己经出现,讲述的音乐内容己经开始不同。

这种处理只是在微妙的变化中完成,不可有过大的渐慢处理,这就要求演奏者仔细练习、把握语气,使音乐连接自然。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当情绪有明显变化时,他都会标记上表情术语,这时,我们就要有速度的调整。如f小调奏鸣曲Op. 2 No. 1第一乐章的第41--48小节处,标记着富有表情地(con espressione),在这段音乐中,音乐情绪由前段的高涨与宣泄转为收敛与宁静,演奏者也需要随之在节奏上稍缓来完成情绪的转变。在有音乐家自己标记术语的时候,我们要严格的遵守其标记,注意音乐家的情绪变化,探求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更好的处理乐句。

三、结语

总之,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节奏既要稳定均衡,又要富有弹性,如同心跳和脉搏一样有节律。同时,在曲子练习成熟以后,经过仔细的推敲可以在上述特殊的情况下小心的把握尺度运用渐慢、延长、自由等节奏修饰手段,使音乐更加有色彩。另外,这些自由的处理一定要与语气相结合,而且,必须符合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感情表达要内敛,不可随感情的波动而任意改变速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