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小提琴教学法中的哲学思想

谈小提琴教学法中的哲学思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7 01:15:19
谈小提琴教学法中的哲学思想
时间:2022-08-17 01:15:19     小编:陈雨来

教师知识科学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弗朗西斯培根。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教师的概念做过界定,有些是从教师职业的特点上加以说明;有些则是对教师的赞美和歌颂。不管从哪个方面我们都看出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

一、哲思本体之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前辈所说:音乐教师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和实践主体,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美育教育的专门人员,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传递者和传播者。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动态发展的个体。

当今的社会音乐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近年来高校师范类院校对优秀音乐教师的培养,以及音乐师范类毕业生的逐步面向社会,音乐教师也有了更为宽泛的界定。教师,不再只是学校任教教师的专属名词,而是贴近人们生活,满足人民求职需要,更为大众或服务的艺术文化传播者、传承者。也正是如此才使社会音乐教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并逐步形成了全民化、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加之在国家政策上,八五旗舰,国家教委提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的总目标,加速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其次,在经济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日益增加,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在观念上,从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为人生的艺术以美育代宗教等口号,打破了国民对音乐、艺术的传统偏见思想的束缚。到如今我国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教育家等等无疑都在为艺术、为音乐教育正言,唤起国民精神上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投身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他们多年的宣传、一生的培养、不懈的教学实践以及人民大众的切身体会,才有如今蓬勃发展的音乐教育事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从自身说起,身为高校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中最平凡的一份子。随着多年以来的教学及学术交流发现,在高校音乐团队之外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各省市地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音乐培训机构。他们教育对象全民化,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学艺艺术的需求;教学种类多样化,如声乐、器乐、舞蹈,还该领域之广;教学形式灵活化,如集体课、小组课、一对一课程等。在教学上,笔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小提琴普及工作者,不仅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更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尤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教学、对待每位琴童要以德育为基石,以美育为纽带,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我国优秀音乐教育家曹理老师对器乐教学夜是这样论述的,她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但笔者认为,一门器乐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音响产生联觉效应,或是针对某一领域里技能的培养去塑造美育,而是在当今这个综合性极强的现代化时期,学生通过学习乐器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这样不管是琴童在今后的学习或是学琴、亦或是生活中种种的逆境与顺境,都能拥有优秀的品质和冷静的思考能力,辩证的看待问题。

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

音乐教育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我们在《哲学》中《认识论》一章了解到: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一)从实践到认识

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直觉、表象三种形式。这种人的状态反映在我们音乐学习过程中便是音乐感知。音乐感知是音乐心理过程的起点,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以小提琴教学为例,听的动作如:听示范演奏、听老师讲解;触摸的动作如:持琴持弓;视觉的动作如:音符、乐谱、示范图像、教师的表演等等这些都是音乐感知。不同的动作带来不同的信息,也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知觉映像。这些感受都是具体的、直接的,然后通过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例如,在琴童学习演奏音阶时,笔者会告诉琴童音阶的定义是什么。琴童可能无法立刻就能理解,只是牢记其特点。而后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慢慢懂得,从而灵活掌握。这就反映出理性认识是间接性的、抽象性的。琴童先由直接具体到简介抽象都是其学习过程的推进。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继续以音阶和琶音为例,在琴童的大量练习中他会慢慢参透: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不同音阶找准其主音后,注意变化音经过几次训练琴童就能自己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琴童的学习不是持续前进的,某一阶段总会有些状态时好时坏的时候。这都是琴童所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客观上讲,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上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从而需要教师找出琴童这一阶段的原因,对症下药,适当调整。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们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前进运动。这种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不管是器乐的学习还是任何知识的储备,都需要一个过程。很多琴童的学琴之路都败给了坚持。任何事情亦是如此,如果不坚持,到哪都是放弃。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作为研究音乐教育学的我们,不仅要谙熟于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把握好教学过程,调整好琴童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这才是我们做学问的目的。

三、从美学的角度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表现什么?音乐如何表现?大抵这些问题都归属于音乐美学的问题,我们从古代嵇康《声无哀乐论》一文就能发现音乐美学的踪影。文中说道嵇康音乐美学思想核心是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感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无因果关系。但笔者认为,如果音乐与感情是剥离开的,为什么我们还能听到流水遇知音这样的千古佳话?如果音乐不能表达情感为什么我们还能从《梁祝》中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婉爱情。难道这只是人们的感性认识吗?

直至现代周海宏老师所著《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从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美学两个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认为音乐所表现的对象涉及情感、视觉、思想三个领域。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联觉。书中说:联觉即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其他感觉器官感觉的心理活动。它发生在感觉层上。例如,由听觉声音的高低产生视觉明暗的感觉。笔者赞同这种说法,同样也认为这不单单是一种感性认识、一种心理活动,而是通过音响这一媒介传递给大脑产生的联觉,其次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情感,最后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作为音乐教育里的重要分支,器乐教学产生的音响美学作用更为明显。以儿歌《两只老虎》为例展开论述。

(一)速度快慢之美

乐曲一开始便在左上角标记小快板Allegretto,每分钟108的速度。奠定了此曲的基调是欢快的,仿佛我们能从欢快的演奏中听到两只小老虎互相奔跑追逐、嬉戏。表达出欢乐的情绪就像小朋友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样,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如果我们把节奏调至lento慢板,每分钟52的速度。再次演奏则会发现,这两只老虎好像受伤了跑不动了,仿佛已经步履蹒跚了。经过对比,琴童不难发现,节奏速度的快慢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乐曲的感受,因而要做到在演奏时节奏的准确性。

(二)弓法变化之美

小提琴的弓法:分为分弓、连弓、跳弓、顿弓等等,笔者不一一赘述,仅以跳弓和分弓为例。先用跳弓演奏,速度依然是小快板,在演奏时因为是跳弓所以要注意速度的控制,弓根运用较多。演奏后我们从听觉上感受到,原本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现在却变成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跳得快,跳得快因为跳弓使音符时值变得短促有力,充满跳跃性。所以才会带来这样的音响上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弓法变成分弓演奏,分弓演奏注意弓子平稳、匀。经过对比后我们发现带有小快板速度分弓演奏,就显得格外平稳,就好像是两只老虎奔跑的地方正是那辽阔的大草原上。琴弓的变化作用到我们的听觉上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让琴童更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小提琴艺术的魅力。我们总结后便发现,节奏、速度、弓法的变化不仅缠上了听觉音响上的新鲜感而且在视觉上也有变化,通过印象的变化眼前产生的一幕幕的情景也大不相同,心中对乐曲的感悟也不尽相同。这也印证了周海宏老师所认为音乐所表现的对象涉及情感、视觉、思想三个领域。也让笔者的教学有据可循,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初步统一。还需要不断努力,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与实践教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