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骨干谱——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础

谈骨干谱——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6:37:20
谈骨干谱——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础
时间:2023-08-05 16:37:20     小编:乔良

2010年10月日本不同地区、流派的三味线演奏家在世界音乐周2010中国日本音乐国际研讨会上一起同台进行了三味线专场音乐的演奏。这种不同流派的同台表演在日本本土是绝对看不到的?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012年11月22日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的纪念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举办,林石城先生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位具有琵琶流派历史意义的传承人,至林石城先生之后,琵琶流派的真实含义所剩无几。这两件事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对于中国的民族乐器流派意义的反思。

一、个人风格与流派的关系

(一)个人风格与流派的形成相辅相成

流派指的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派别。流派的划分根据领域、事物以及乐器等的不同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流派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个集体,是具有类似风格的一派人在逝世后,后人根据他们生前在学术上的贡献而歌颂以及传承的一个集体。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说集体中的每个个人的风格是完全一样的。实际上,每个演奏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版本,但是在一个派别当中的演奏家,由于受到师承和审美风格的影响,因而在某方面表现出相似甚至相同。这些演奏家在进行演奏时,不仅强调个人的风格,而且也在遵循着某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因而他们的音乐思维较为相似或相同。这被称为一个流派在琵琶艺术当中。在这个流派当中,整体的风格极为相似,但是单独的一个个体的风格又各具特色,这就构成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由此便形成了中国传统器乐的有机系统。

(二)流派发展中的问题

此外,流派和流派之间又常常会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派别之间的相互隔绝与保守。当我们以一种合作的思维为出发点时,这种隔绝与保守就成为了琵琶艺术发展的阻碍。反过来,这样的隔绝与保守,也使得各自的风格得以完好的保留下来。过去,人们进行交流的范围狭小、机会有限,使得世界上的音乐系统之间各自独立,现代,科技与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交流起来更加快速、轻松,在交流的过程中,当产生一个相同的结果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同构,这使得艺术趋同化更加明显。基于这样的现状,传统的饿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骨干谱

骨干谱,即骨干音式的记谱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乐曲骨干音的记录而完成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传统的琵琶乐曲是用工尺谱来进行记谱的,基于骨干谱而形成多个版本的处理方式,在过去,琵琶的演奏家学习演奏的技巧与方法以及处理乐谱的办法。但是现代演奏家将重点放在了演奏的技法上,而疏忽了骨干谱的处理能力。在这一方面,林石城先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骨干谱的处理-西板小曲为例

首先,乐曲的演变从骨干谱到曲谱,再到实际的演奏谱,个人风格与流派是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次,西板小曲谱并不是不能演奏的,初学者能够按照乐谱来演奏。琵琶乐曲多是通过简单或者复杂的方式来处理同一乐曲,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奏版本。最后,传统的琵琶记谱方式是文字谱,这种记谱的方式不注重细节的记录,因此,演奏谱通常是在演奏的过程中得以完善。但实际上在对细节进行记录以后,不仅使得演奏者更加方便,而且还使得演奏者忽略了对自身演绎能力的培养。

四、静止与发展

由于对骨干谱进行处理的方式各异从而丰富了乐曲的曲库,但是,现代化对于器乐的要求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民族器乐的快速发展,但是从传统角度出发来看,琵琶演绎的过程也在创新的过程中基本消失。琵琶流派、风格以及演绎能力的消失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某种追求,也造就了今天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的形成。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在努力创新的背后究竟我们走到了哪里?这样来看日本不同三味线之间的隔绝也就能够理解了。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骨干谱、琵琶流派的介绍、发展以及创新,从而对于在创新过程中丢失的传统进行反思,在不断强大自我的同时,我们丢掉的是否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日本不同三味线在中国同台表演的思考,结合林石城先生对于琵琶道路的发展和总结,给出了一些答案。在琵琶流派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对于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也是极其重要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