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小学音乐课的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小学音乐课的实践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7-24 10:34:22
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小学音乐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7-07-24 10:34:22     小编:

一、素质教育舞蹈课培养的目标与方式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对象为全体学生,希望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体现了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多智能开发;教育内容以素质培育为主,体现舞蹈的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真正构建学生自主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

素质教育舞蹈课通过肢体语言、律动等表现音乐,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学生们能够在律动表演中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羞于表现一方面是缺乏肢体动作上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鲜有机会用更加专业的舞蹈律动来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渗透,来调动学生对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以体现美、表现美来激发他们积极展现个性的目标。

二、素质教育舞蹈课开展的过程与方法

(一)游戏表演的渗透

在课程刚开始渗透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笔者从表演入手,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让孩子们先动起来。孩子们最近很爱看一个节目叫《奇妙的朋友》,于是笔者给孩子选择了他们的主题曲《你有没有听到我》,这是一首歌唱动物的歌曲,旋律轻快且朗朗上口,歌词中涉及到许多有趣的动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会通过回忆、联想、模仿动物的形态,同样的动物他们能够设计出不同的姿态。

(二)肢体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对已知事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由于没有专业的舞蹈训练,相关的肢体语言并不丰富,因此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朋友们的生活经验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当然,在训练学生肢体语言的时候,要关注学生能有更多肢体动作的舞蹈性。特别是当学生将动物形象与音乐配合以后,可以更多强调学生在节奏上、队形上和空间上的把握,以及其他的艺术元素的适当添加。如有的小组将歌曲表演成音乐剧,有游客与动物的情境设计;有的小组按动物的种类设计了三维空间的表演;还有的小组精心制作了代表不同动物形象的帽子道具来配合舞蹈表演。学生们在自己的想象创造中、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下,使肢体语言得到不断的开发、强化和积累。

(三)舞蹈美感的提升

虽然素质教育舞蹈课是在普通班级的普及教育,在教学中,还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性,不能完全脱离舞蹈去教学、去创作。

例如集体,它舞带有强烈的自娱性,舞步比较简单,队形变化也不复杂,是一种比较容易开展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初始阶段的教学阶段,集体舞教学是学生体验音乐最直接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中熟悉音乐旋律,在与舞伴的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为学唱歌曲打下较好的学习基础。音乐课堂遵循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努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如《我们大家跳起来》改编自《小步舞曲》,是一首3/4拍的舞曲,带有欧洲宫廷舞的气质。于是笔者将这首舞曲作为形体训练环节,跟着音乐的节拍,要求学生手背、腰直、背挺、头正、下巴抬,还设计了挥手、叉腰,碎步点地、舞伴对拍等简单易学的动作,将节拍韵律渗透在集体舞的律动中,同时训练学生的良好形体。

(四)学生自信的建立

素质舞蹈课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与释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会有压力,没有高质量的肢体动作要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授课方式能让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放下心中抗拒,在自由的音乐环境里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时间,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素质教育舞蹈课实施的分析与评价

(一)有效教学的推动策略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经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生活、社会都成了课程的一部分。

深入生活与情感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对生活的已知经验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素质教育舞蹈课正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表演紧密结合,学生们每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都是一个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

2.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型,教学不再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表达,老师在课堂中只是作为一个启发者和推动者。因此,课堂上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创编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与纠正。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形态

1.学生自主课堂的建构

教学主体性的问题,已经探讨了很长的时间。而素质教育舞蹈课改变了最初的舞蹈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跟着老师整齐划一的练习某些固定的动作;其次,脱离舞种的束缚,强调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个性表达,强调即兴,提倡合作,学生从单一的造型到队形再到完整的舞蹈作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都由他们自由主导作品的创作,课堂成为了他们思想碰撞的舞台。

2.丰富音乐表达方式

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艺术更直接地表达人的内在意向外化的过程。与音乐相比,舞蹈律动的动作即兴远远比歌唱即兴和器乐的演奏即兴容易的多。舞蹈律动的即兴只要表达想表达的内容即可。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动作的要求不必太苛求完美,即兴的成分可以加大,供学生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即兴也不是随性随意的即兴,而是源于自然和内心乐感的动作,符合音乐的基本节奏、情绪和结构,绝不是乱扭乱动。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缺乏连贯系统的训练

素质教育舞蹈课目前只是作为音乐课或者校本课程的一种辅助形式,并没有形成有课时的专业性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较少,造成这方面教学实践没有可模仿的优秀课例的现状。因此,对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挖掘还是实际教学的提升上都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2.对教学目标的重建

在笔者对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孩子能够动起来,然而对每一课要培养的具体目标不够明确,学生也不太了解。因此,在今后的素质舞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更多的以学生身体条件为出发点,以实际生活为基础。

3.舞蹈性创造性的提升

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们对空间、方位、队形和造型等舞蹈专业性知识的了解也更多了,笔者对孩子们的舞蹈创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简单的表演到几个八拍的小律动;从单一的动作设计到舞蹈小组合;从不变的队形到变化的队形;从统一的空间高度到三维空间的运用等等,学生的编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结语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面向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是创建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体系。它紧紧围绕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模仿能力、即兴表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造求新能力、综合融化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发展将弥补我国普通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中舞蹈教育的空白,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接受舞蹈教育的权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