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以贝多芬两首奏鸣曲为例浅谈中小学钢琴音乐的欣赏教育

以贝多芬两首奏鸣曲为例浅谈中小学钢琴音乐的欣赏教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2:14:28
以贝多芬两首奏鸣曲为例浅谈中小学钢琴音乐的欣赏教育
时间:2023-01-17 02:14:28     小编:

    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世纪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家庭,11岁时,就担任宫廷管风琴师的助手,一年后,成为宫廷乐队的古钢琴手。不幸的是,从他29岁开始,听力逐渐衰弱,感情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音乐使他战胜了绝望,在这样的困境中,依然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极其突出,他不仅是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更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

贝多芬一生中的作品非常多,主要作品以他的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贝多芬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作为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继承人,早期他的作品受到他们的很大影响,但也清楚的显示了贝多芬个人的风格特点,主要运用古典主义时期的题材曲式和技术。中期的作品趋向于较大的篇幅,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晚期作品庄严崇高,包含了赋格段落,以及音响上令人震惊的刺耳现代的段落。

2.《升c小调奏鸣曲》的欣赏

《升c小调奏鸣曲》又名《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该曲的第一乐章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而得名。贝多芬创作该曲时受着失恋的痛苦和患耳疾的双重打击,他把个人生活中體验到的甜蜜、热情、痛苦、悲愤等复杂的感情都倾注在这部作品中。作品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缓和的慢板,升c小调,单三部曲式,乐曲大量流动三连音结构的分解和弦,既有悲伤的吟诵,又有似水的柔情,出现了深沉的叹息和悲伤如诉说般的旋律。整体听起来仿佛在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边,一边深思,一边对着湖面诉说忧伤的感情,感情细腻,旋律悠扬。

第二乐章为小快板,采用小步舞曲体裁,复三部曲式。曲调轻盈、欢快,仿佛在对往日幸福的回忆,中间部分节奏变化又突出了一些幽默感,这部分听起来像是与美丽的姑娘在月光的照耀下,跳着欢快的舞蹈。整体感觉轻松优雅。

第三乐章是激烈的快板,奏鸣曲式。这一部分是全区的重心。多以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快速进行,从低音区急速上升到高音区,有运用重复急速的和弦运用,热烈而又狂暴。美好的回忆早已化成泡影,望着幸福越来越远,痛苦的心情一下子从内心爆发,音乐快速而热烈,像是表达作者的狂躁不安,对着月光湖面咆哮哭泣,把压抑的情感一下爆发出来。感情激昂,旋律急速热烈。

尾声中,沸腾的情感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安静下来。像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给人感觉并没有结束,而是绵延不绝的激动澎湃。

《月光曲》的三个部分各有风格,第一乐章悲哀深沉的感情,第二乐章优雅轻盈的曲调,第三部分激动强烈的情趣,是那么的矛盾对比,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把感情的变化写的很细腻,生动。

3.《降E大调奏鸣曲》欣赏

《降E大调奏鸣曲》,又名《告别》是贝多芬创作于1809年,这首作品是贝多芬写的他的学生又是挚友的鲁道尔夫大公,他跟随贝多芬学习钢琴和作曲,对贝多芬的艺术造诣十分敬佩,又特别能理解他,。在贝多芬潦倒失意的晚年,在经济和精神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后因为战乱鲁道尔夫大公离开维也纳,在这个艰难的战乱时期,贝多芬写出《告别》,把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多鲁尔道夫大公的思念寄托于此。

第一乐章是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主部由跑动的八分音符构成旋律,展开部带有丰富的和弦性,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再现强又有力,尾声也是比较激昂。音乐起伏大,风格也是轰轰烈烈的感觉。

第二乐章是最缓板,C大调,三部曲式。音响比较饱满,速度又非常缓慢,首先出现优美的主题,然后进行变奏,中部缓慢又厚重,逐渐向前发展,最后结束在非常弱的力度上。全曲幽静而又悲伤,仿佛在对着钢琴诉说对挚友的思念,战争迫使有人分离,生活潦倒,却无人诉说这种悲伤的情感。

第三乐章为快板,三部曲式,开始像是衔接上一部分柔和而安静,有进行重复变换,中间进行小调转调。然后大量运用三连音的分解和弦,音符快速流动,明亮而又欢快。然后再现第一部分,整体看来乐曲还是欢快的。这一部分就更像是看到战争停止,知道好友即将归来的期待再到见到好友的兴奋的情感变化。挚友归来,那些无人诉说的话又有了寄托,所以给人感觉非常愉快明亮。

《告别》的每个乐章也是各有风格,像是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一个激烈的矛盾事件来来回回,让人纠结痛苦,解决之后令人心生愉悦和感激。有热烈有安静,又有欢快与感动。全曲对比强烈,有感觉有个完满的结局。

4.欣赏实践

贝多芬的名气应该说是巨大的,在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月光曲》的介绍,把课文作为一个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的开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了解贝多芬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月光曲》本身的大致风格。作为非音乐专业人士的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的最重要任务是了解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所要阐述的情感。当然,欣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对于不了解背景的学生来说,直接听是没有效果的,但作品本身也能传达出最基本的风格,是安静?是轻松?还是热烈?在听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着图例、小故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5.音乐欣赏学习与音乐教育现状

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音乐教育的培养比较先进,一方面归功于家长对孩子从小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资源也比较充足。但在不发达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虽然在教育界也逐渐开始重视,并有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仍然非常薄弱,在教育教学的行政,师资,设备配置,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此看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差距分化比较大。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挥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音乐欣赏由主观效应和情感效应,所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音乐欣赏是一个感知、想象、理解的过程,有阶段性,所以要把握好欣赏的顺序和层次。直观感受,联想,结合背景才能分析得更加透彻,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理解音乐欣赏的方法,才能更透彻的教导学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