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中外文献阅读对高校通识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于中外文献阅读对高校通识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8-11 09:24:35
基于中外文献阅读对高校通识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7-08-11 09:24:35     小编:

(一)国际认同

本篇文章中的国际认同,从总的方面来说是对同一事物的某些方面在国内与国际上都有相同的认识和看法,具体到本研究当中就是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在国际上有同样的认同和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这篇文章当中就以美国为视野来展开论述。

1.通识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的认同

(1)公共音乐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量文献中可以发现通识教育理念来源于美国,在美国有很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内容,从历史角度来梳理大致分为了自由选修、集中分配、名著课程和核心课程这样几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在中国对于通识教育和公共音乐教育有一些相关定义。

通过文献阅读,发现通识教育内容选择上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而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的领域,音乐是艺术里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其本身就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公共音乐教育与通识教育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结合我过著名学者李曼丽、陈向明、杨颉等观点,笔者进行了总结,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的完整的人,这种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全人发展为目标,注重知识的变通性。音乐教育(公共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素质的教育,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净化灵魂的音乐艺术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音乐文化教育(胡晓曼,2012年)。从相关表述可以发现通识教育和公共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公共音乐教育价值的认同

根据美国NASM(全国学校音乐教育协会)表述可以发现,音乐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价值,例如在审美领域、情感参与、直觉性和非线性思维、价值判断、自律、精神/身体协调、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交际建设、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等方面(NASM, 1999, pp. 3539)。其实在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中也能发现,音乐具有审美教育价值、德育价值、心理调节价值以及创造性发展价值等等,追溯到这些价值的源头,其实音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同。

3.公共音乐教育的困境认同

不管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公共音乐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和困境。通过相关文献阅读,笔者总结有这样几点:第一,学校和学校之间类型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有不同的偏重,一般偏爱与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相比人文类学校来讲,理工类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有所欠缺。第二,教师与教师之间有差异性,公共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很大的原因还要取决于师资水平,特别是针对公共音乐教育方面的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整体素养,优化教学方法,整合优秀教育资源,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展开不同的教学。第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首先学生背景不同,大多数学生是没有音乐专业教育背景,然后学生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不同,还有就是学生专业类型不同,有些偏重理论,有些偏重实践。

(二)理解的基础之上开展教研

公共音樂教育在中国已有将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世界共性的普遍困境,那就是怎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全面提升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笔者认为无论什么层次的音乐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解决所遇困境的基础首先就是要理解,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教学、研究。

首先就是学生方面,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学生在音乐基础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在对音乐学习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对音乐的兴趣存在差异,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理解学生这些差异才能从最基本的研究开始。然后就是教师方面,提到公共音乐教育教师,首先最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教师待遇不公,主要包括职称评定、学校地位、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都面临众多挑战,在师资上首要解决的就是这

些问题,之后教师才能在和谐的环境当面不断学习、研究、创新等。最后是学校方面,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分布比较清晰,学校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学校有理工、人文、综合等之分,在不同的学校层次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从而就容易忽视艺术教育(音乐)的发展,学校相关音乐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教学最基本的乐器、场地、师资等都有可能不足,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高校管理者意识,从管理者入手从上到下形成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