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1 00:42:19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时间:2022-11-11 00:42:19     小编: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民间音乐浩如烟海,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各地原生态民歌具有不同特征地域色彩,形成了独具韵味的风格特征。音乐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原生态民歌的曲调、节奏等方面受地方语言方音的影响,凸显区域文化语境的特点,体现了本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有着强盛的生命力。本文结合人类学中文化语境的理论来探讨原生态民歌在区域文化语境中的保护与传承。

一、原生态民歌的界定

有关原生态民歌的定义观念历来有着不同的声音。乔建中认为“原生态”这个提法来源于人与环境、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关注自然和文化生态方面的事情;伍国栋认为,“原生态”音乐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自然态的音乐,没经过专业发展,也没有现代乐器伴奏,纯粹是民间口传心授、集体创作的音乐,对待“原生态”音乐要用一个相对的观念来看;樊祖荫认为,“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是与生活不可分的,是其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搬到舞台上的民歌,从严格的意义来说,已失去纯粹“原生态”的意义;①杨民康认为,对民间音乐的“原生态”问题,有必要先适当区分 “原形态”与“原生态”,因为从其含义来说两者概念存在差异。前者是从文化的形态变迁来说,特指某种文化的本体要素或形态特质的改变,而演唱环境是否改变暂不考虑在内;后者则从文化的生态变迁来说,不仅文化的本体要素(或形态特质)而且生存环境也一同发生变异的整体生态状况,所以真正的“原生态”音乐,指的应该是那些从艺术形态到表演环境均呈民间自然面貌的“活态”文化类型。②很明显,以上种种观点承认“原生态”音乐概念的存在,但又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不管是“原生态”的民歌的创作、传承,还是“原生态”的表演环境,都源于民间艺人在音乐创作及表演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原生态”音乐不论从产生环境到表演场合还是在文化语境中的传承等均呈现出民间音乐传统发展方式,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活态”音乐文化。

二、原生态民歌与区域文化语境关系

我们认为,“原生态民歌”应指的是那些人们在特定区域内传唱、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并且较少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的风格纯正、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提炼的民间歌曲。原生态民歌与区域文化语境有着密切关系,离开了区域文化语境,原生态民歌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与源泉。

1.语境与文化语境

“语境”指语言交际环境或使用语言的环境。英国民俗学家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最先提出语境概念。马林诺斯基认为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话语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他把语境分为话语语境(context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三个层次。后人在马林诺斯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发展了语境理论。Claire Kramsh曾着有《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他在书中对文化语境是这样描述的:“指人们语言交际中,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由来已久的以及意识形态的背景知识,是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能够通过预料、推测进而理解的知识结构。”由于地理环境、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构成了各民族意识形态的背景知识和推测、思维的知识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沉淀为人们的行为模式的深层结构,规范和制约着语言交际。所以说,语言交际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区域文化语境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语境,同时也孕育了不同风格的原生态民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繁多,难以计数,音乐舞蹈浩如烟海、异彩纷呈。每逢节日,人们总要盛装打扮,置办酒宴,歌舞欢庆。有的还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式或宗教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情趣盎然。在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中体现了原生态民歌个性发展的、历史的范畴,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文化语境对原生态民歌的风格色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侗族的原生态民歌,产生环境受到侗族区域文化语境影响,运用地方语言进行演唱,其音乐曲调及节奏等都要与语言精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语言方音的音调色彩。这些音乐中蕴含着本民族自身特色的思维和审美习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价值观以及时代变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语境。

三、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及方法。近年来,受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驱动,许多的音乐文化遗产得到了相应的措施予以保护与传承。笔者认为保护原生态民歌的方式只有两种,另一种是静态保护,一种是动态传承,但如何有效地真正达到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项阳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多年之后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这是旨在保护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避免在世界政治经济强势一统的前提下文化也趋于一体化的有效举措。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对原生态民歌怎样进行保护与传承,才能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呢?

1.原生态民歌的保护 2.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项阳在《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提出:“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就是保护传统音乐本身。”③因此,笔者认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是存在于区域性的文化语境中,存在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如果一种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被破坏了,那么其离消亡也就为期不远了,再论什么传承也就没意义了。目前,有关传承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于三种:一是民间传承;二是教育传承;三是大众传媒的间接传承。原生态民歌靠的是“活态”传承,让它在原始的民族文化语境中传承更好。因此,保护原生态音乐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继承观,培养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感。我国传统音乐长期以来主要以自然传承作为传承途径,至今这种口头传承形式仍在民间广为沿袭。自然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家族式的个体传承及民俗活动的群体传承。家族式传承通过父母传子女的方式,可以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传授技艺,这种口传心授方式尤其可以使原汁原味的特色风格得以保留⑤。如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的民歌世家,爷爷王纯成71岁,嗓音刚劲厚实;儿子王爱明35岁,歌声高亢明亮;孙子王浩宇仅8岁,声音清脆动听。在“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中国记忆专场晚会”中,他们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代表,以一曲长阳土家族山歌《花咚咚姐》,向世人一展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71岁的王纯成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有名的山歌手,能唱薅草锣鼓、五句子歌等民歌400多首,8岁的王浩宇是晚会上年龄最小的演员。民间艺人王纯成、王爱明等,是宜昌市的文化工作者在抢救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掘出来的原生态民歌传承人的代表。在家族式传承中,前辈会毫无保留地将绝活技艺通过口传心授方式教给后辈,就像接力赛那样棒一棒薪火相传。依靠这种方式,我国民间音乐得到了连绵不断地发扬光大。群体传承也是一种重要传承方式。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沿传承的民俗节庆活动,不仅让各种民间音乐艺人得以一展身手,也为民间音乐艺人们进行群体传承技艺提供了大好机会。如广西壮族的歌圩每年从正月开始至四月间,以及七月至九月间也陆续有,只是各地的具体日期不同而已。歌圩的特点虽然是以青年男女唱歌欢会为主体,但其整个活动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且,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成为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的民族节日,是一种民族的群体性的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它和各个民族的节日一样,总是受到本民族经济生活、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心理、信仰习俗,以及文学艺术、审美倾向等文化传统的各方面制约,并在此基础上长期形成和延续发展,绝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作为民间音乐文化,原生态民歌是在本民族的文化语境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区域文化中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性研究

中传承发展,脱离了原生的民族文化语境,也就失去了原生态民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今天自然传承方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虽说家族式个体传承在一些农村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大部分农村家族传承的环境恶化,大量民间音乐流失,受传者后继乏人。由于社会风气的巨变,许多中国民俗节庆逐渐淡化,原生态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育传承是近年来各界一直在探索的一种传承方式,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争议。教育传承是对原生态民歌自然传承基础上的有利补充,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培养了新生一代民族歌手,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于2000年开办了“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聘请着名蒙古族民歌演唱家宝音德力格尔为该院常任客座教授,向来自草原上的孩子传授呼伦贝尔独有的蒙古族巴尔虎长调民歌,开办音乐大专班,这个举措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尚属首例,得到国内学术界和美国的一些民族音乐学家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在当今信息时代,高科技术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原生态民歌的传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形成的技术传播方式就应运而生了。如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已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生态民歌通过这些媒体技术也能取得一定的正面保护效果。人们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介绍的原生态民歌乐谱、背景资料以及有关图书和音像资料,也能整体感受到原生态民歌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综上所述,原生态民歌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而且承载了每个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生文化的存在,才能更加体现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原生态民歌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原生态民歌不仅是艺术层面的音乐文化,还具有地区民族文化语境的音乐符号特征,更是深层次地反应了民族经济生活、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心理、信仰习俗以及文学艺术、审美倾向等文化传统。原生态民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给大家带来了原汁原味、聆听天籁之音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又是打造各地特色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原生态民歌更是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