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7:04:45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时间:2013-12-17 17:04:45     小编: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精品源自历史科

一、什么叫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顾名思义,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艺术活动,国际上现在惯称为performance art。“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二、行为艺术的起源

行为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与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同步生成而早于录影艺术(Video Art)。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位叫科拉因的法国人。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开启了行为艺术的大门。

西方行为艺术的经典大多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的欧美国家。80年代,由于西方艺术界的新形象(New Image)运动使然,逐渐偏离于主流地位,但它在90年代的亚洲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先锋精神,担任着前卫先锋文化的任务。

三、行为艺术在中国的登陆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艺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朦胧诗”和“伤痕文学”在文化艺术生命中的延伸。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始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1985年,正在执行全球巡回展计划地美国当代艺术大师劳申伯格将他的拼接和现成品作品带到中国美术馆展出。结果,劳式的展览给已经逐步发展起来的85新潮美术运动服了兴奋剂般。一夜间,大陆许多艺术家开始做现成品和装置,涌现出上百个前卫艺术团体和实验展览。

四、行为艺术80,90年代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发生在这段时期的行为艺术作品有:山西艺术家宋永平、宋永红兄弟“一个场景的体验”,上海艺术家丁乙、张国梁、秦一峰的“街头布雕”,广州王度等人的“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上海M艺术体的宋海冬、汤光明、杨旭、周铁海等人激进的表演艺术展示等。“乡村计划·1993”和“新历史·1993大消费”。

五、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发展的现状

在世纪之交,中国行为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以“活物”,诸如动物和人类试题为题材的地步,并且从未离开过死亡与鲜血的主题,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盲从与肤浅。

一、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盲目照搬与一味模仿,其程度简直令人汗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正在上演一出荒唐的模仿与照搬的闹剧。当然,有些富有智趣地挪用、反讽戏仿则另当别论,不过在现在的中国,这样的行为艺术寥寥无几。

二、正是由于盲目的照搬与模仿,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相反,言之无物,良莠不齐,浅薄与浮躁成了它的代名词。艺术是人类精神娱乐的奢侈品,是应该给人精神层面的启示和美感的享受。这些所谓的艺术家们更注重的是如何用不寻常的手段引起观众的注意,根本就没重视过一件艺术品的深刻内涵,这是令人可悲的。

六、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未来之发展

“艺术应该为大众服务”,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也应要求观众的参与和认同。当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用一个个丑陋的无法让人启齿的作品来展示他们的行为艺术时,其实已经将自己打进了艺术的地狱,站到了观众的对立面。

我们需要的不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消失,而是对行为艺术健康的分析与引导。除了道德层面上的触及,我们更应该触及到行为艺术如何适合国情、语言特征等更本体的层面,透析到作品的意义层面和本体论析中去,创造出真正属于“主流”的作品,并使中国的行为艺术朝着一个真实与原创并存的有着深刻艺术内涵的健康方向发展,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审美趋向。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也应该朝着健康、有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前卫艺术的转生的新形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